第二,我觉得既然这是一个话题剧,靠什么来和观众对话,用一种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手段,我觉得表面上看起来是形式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内容的问题,靠鲜活的人物命运,靠有血有肉的,特别是情感和与情感相连的思想都很鲜活的这样的人物,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物的命运都牵动我们的心,又跟其他的人物命运相连,三个年轻女孩背后都有个家庭,而且每个家庭又不一样。比如霹雳父母杨尔和李博怀他们婚姻危机,忍了二十年,最后他们也曾经为孩子考虑,趁孩子留学的时候又不能装下去,包括有反复的,包括孩子说别为了我复婚,你们可以先试婚。包括宁夏的那一对,小样和方宇出来,这是充满戏剧性的。在矛盾当中,冲突当中,情节进展当中,人物性格非常特意的,我们经常用个性化,这里面人物都是很特意,包括牵动观众的心,方宇是什么人,方宇开着奥迪,这个方宇到底是什么人物,小样的命运会怎么样,但是前面的细节,那个花枪,小耍枪等等,这都非常有意思,平淡里面出奇,这是很特意的,人物性格的特意,细节特意,又非常合理,这又是宝刚的本质,非常善于讲故事,用于大量非常的细节,但是又非常合理的细节。
靠什么跟观众对话,朴实的人物,深深的扎根于生活的人物,但是跟生活又不一样,总还是有一种让人觉得真新鲜,但是又挑不出来不合理,类似于有破绽,逻辑不顺的毛病没有,所以跟观众对话,就是合情合理的,性格很扎实的,但是可能又是很特意的人物性格。包括这里面所有的人物,小样这个人物精明古怪,这是她姥姥说的话。她的语言,思维的敏捷,表达的网络语音的运用的生动活泼,上你敬佩,就觉得这个孩子,但是最后又是很痴情的,对情感很专一,认准的事绝不回头的,所以姥姥对她一点不担心,姥姥简直比她妈对她还要了解放弃。
第二个感受是到底靠什么跟观众对话,还是人物命运和性格,我只举了小样这一个人物,这里面所有的人物非常的扎实,包括小样在方奶奶跟前,精灵古怪,弄的方宇一点办法没有,非常会哄人,比如哄姥姥,哄方奶奶。但是跟她妈妈,在势不两立表象下,实际上跟父母感情也是很深的。
靠什么和观众对话,就是靠人物性格,观众看这个戏归根到底是人物认可,人物立起来,人物情感和命运带着观众走了,何况很多老师提到的时尚的元素,很多非常有吸引力的情节,包括这里面的用的一些刚才进的法案、法庭、破案,跟犯罪有关的一些元素,这是我讲的第三个感受是情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生动性。
我的小标题是复合类型与恰当的格调品位相结合。因为刚才很多老师提到,对我启发很多。这里面类型角度来讲,实际上复合类型,比如偶像剧、立志剧、法庭剧、侦破剧,很多元素融合在一块,而且融合的天衣无缝的,同时里面的相当的喜剧元素,包括人物语言,在这个里面刚才大家提到一个格调的问题,认为它是幽默,但是不油滑,这点我觉得做的非常难能可贵的。幽默而不优化九,善意的嘲讽和自嘲相结合,嘲讽和自嘲都需要智慧的,需要高的智商,同时这个戏又有非常高的情商。一个人物比较多,但是人物互相之间无论方宇还是高齐,无论周晋跟其他的女性人物,我个人当时认为出现周晋这样的人,出现像高齐这样的人物,是一个调色,否则就是纯粹的青春偶像剧了。无论如何,像周晋这样的人物,是在商海里面沉浮那么多面人,又是清华高材生。高齐这样的人物,毕竟在年龄,在他的职业,同时由于他和青楚非常独特的情感纠葛,我们也看到最后他和青楚之间两个人不可能走到一块,这样的人物肯定跟那几个女性人物不一样,角色也是。总体来讲,这个戏是女性戏,男性在里面有一些被动,由于他们特殊的情感定位等等,他们表现不能张扬,但是不张扬又是不一样的。方宇可能有一些草根,是一个高级蓝领,尽管为自己定位比较高,他们情感表达方式不一样,某种意义上这个戏是一个女性的戏,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当前我们社会经常显现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一面,就是当前这个戏某种意义上一是男权社会,另一方面很多女性作家又希望女性在社会里面有一种更强悍的地位,所以在这个戏里面实际上是女性的戏,所以女性角色是比较强的,无论刻意也好,主观也好,体现出来按照这个戏文本设计也好,《青春》主要讲三个女孩如何成长,通过各种各样的斗争,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做到我把我的三个妈妈说服,姥姥又站在我的一边,做主过程中无非是情感、事业、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最后她们在不同程度上成功了,实际上我觉得归根到底就是里面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他们沟通的方式,沟通的努力,沟通的目标,沟通的方式,以及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谁是她的助力,最后他们成功了,沟通的智慧。这个戏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研究,所以刚才杨志今主席讲到的这个戏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研究角度,因此今天这个会,因此时间很仓促,很多东西下面说,我非常喜欢这个戏,再次祝贺咱们主创和出品单位,包括中央台把这个戏放在一黄,也是跟现在这么多网民对这个戏这么关注,也是一个好的播出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最后我们感谢中国电视家协会,就这么好一个戏召开这么一个大型研讨会,非常感谢。
黄会林:关于《青春》话说到这了,大家都发表了非常好的意见,所以也就不需要多说了,这是我个人讨巧了,我就很简单的,说一说自己主要的观点。
看这样一部剧作作品,我总的一个感受是超出期待的一种审美收获,这是我一个总体的感受。超出期待,很感谢赵导,丁总、创作方能够关注我们北师大这样综合的大学,而且很荣幸被邀请来,要不然坦率说我不一定会盯住看这个作品,也是专家推荐我,到这来要看这个会,就要认真的看,所以三十二集一集没落,而且一个段落没落看下去。看的过程中真的是被吸引了,所以越来越感觉到超出我个人期待的这种审美收获,所以我真的是很感谢。一般说已经到这个年龄了,而且看电影、电视也比较多,确实比较少能感动到落泪。但是这个戏看的过程几度是不由自主的落泪了,这是我反映实在的一种过程了。
我对这个戏总体把握,大家都讲了很多,是青春剧、立志剧、成长剧等等。我自己觉得,是不是还可以更强调,实际上通过青春和做主,实际上讲了一对社会上的非常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一对现实生活中非常带有普视性的矛盾。从整个戏的构成上看,我到觉得是一个群戏,很难说哪一个是这个戏的绝对主角,好象不是这样的,是一个群戏,是一个独特的鲜活的这样一部群戏。而这种群戏,是围绕着杨家的七位女性展开的,我数了数这个剧里上名字的,而且有一定的戏剧作用的人物女性有十位,男性有七位。女性十位里大家都说七位女性,是杨家老少三代,还涉及到了比如陈秀,还涉及到唯一没有谈恋爱的霹雳,设计了一个非常默契的好朋友雷蕾,还加上出来很多涉案的内容,就自然出了麦东这一对,又出来杨丽红。男性就没有三代了,编剧和导演很巧妙很快让那个老人去世了,被第三代气死的。气死以后男性就弱了。我想这老爷要在是什么戏,可是编导没让在,所以第二代两个男性,加上第三代两个男性,这是四个主要的,此外围绕着这些,又增加了一个高齐,增加了一个跟二代三代都扯上关系的,就是雷蕾的爸爸,别看这个人出来不多,但是很重要,有一些别人代替不了的作用。再加上一个跟周晋较劲的,这么一个戏的结构,是很精巧的,编导匠心,我常引用一句话,古人说的,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独特的鲜活的群戏当中,最关键的构思就是把第二代和第三代,上一代和下一代连接起来,简单的说他们的和冲撞,实际上是这个戏里面的台词,说长辈是阳关道,子女走独木桥。而且正好在这几天我看到了几份材料,就是现在在美国哈佛大学出了一个贬义词,就叫“中国妈妈”。他们同学里盛传这样贬义词,哈佛一位博士写了一篇博文,已经在整个网络世界炒得很热,这个讲的就是中国妈妈二宗罪,这两罪罪过在哈佛校园里已经成为那些大学生耻笑的指向。什么罪呢,今天我带了这个报纸,说的是“爱攀比、管的太多”,这两条在我们这个青春剧里也是很明显看到。而且中国青年报还做了调查,是说就这个“中国妈妈”二宗罪激活了《青春》,这里面调查包括了七零、八零、九零后的调查,还有六零后、五零后,这个调查给我们一个扎实的观众基础,说64.1%的人认为,这个戏里面看到了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影子,这一代人之的是什么,包括所调查的从60后到50后到90后这些人都能够看到影子,我想这是非常大的社会面,也是我们这个戏发挥得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品。
听到赵导演讲的开场白,我也非常的佩服,我觉得在他的导演,因为主要的领军,我们这个戏的领军人阐述当中,我特别为他所说的那样一种自觉意识受到感动,他告诉我们他有系列三部剧,包括以前发展到今天,他在强调了他自觉的文化理念,这就是他和很多的导演有了区别,这种自觉的文化理念,我觉得主要是满足受众精神诉求和审美期待,这样一种立足点,我想今后赵导演的作品,还会更上一层楼,还会吸引64.1%更多一些的观众,这是我自己感受到的一点。
另外一点,关于这部戏的整个把握,我自己体会,在内容上我原来来之前,我是记了几句,内容上具有现实性、丰富性、深刻性,这三个性保证了厚度,含金量。首先是现实性,两代人的冲撞,是我们人人都会经历的,我们社会上,包括我们在座的,也包括不在座的。而这种两代人的冲撞,应该说中国青年报调研里说到王珞丹告诉记者,说导演拍《青春》的时候,导演告诉她这个戏表达一个理念,现在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却忘了其实只要让孩子成长就可以。一个是成长一个是成才。两个成字下面后缀不同的词,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我们这个戏的主题的深刻,我觉得这种现实是太普遍了。是成才还是成长,就出现了上一代非常振振有辞的说,我们就是给他们把关的,就是给他们把舵的,就像治水一样,需要他们去的地方就开挖,不需要他们去的地方就给堵塞。我在大学里面开会的时候,问他们怎么想,他们表示他们的遭遇都有这个戏的因素,而他们的长辈用把舵和治水治理他们,他们深深的无奈。所以他们很认可这个戏的理念,这是这种,用剧里面台词说,这个事妈的身影处处搅和着我。这不是讲三个人的成长和青春,这是两代人的情况,从戏来说很好看,生活来说很无奈,而它就在我们社会中显示中冲充塞充斥着。
还有这个戏延伸和扩大的面,也是我们编导和主创们所花费匠心的心血和力气,是观众的收获。这个戏涉及到家庭和社会,涉及到精英和平明,涉及到犯罪和犯错,还涉及到梦想和现实。这个丰富性是我们这个戏抓住不同层面观众的一个很重要的杀手锏。
再有这个戏的深刻性,我觉得这种笼罩性、覆盖性力度非常大,就因此它的形体,它这样一个命题,刚才说这个戏给我们轻松当中沉重,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很轻快的一个戏,很快乐的一个戏,真的是给我们一种沉重感,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蕴含着内在的沉重,在沉重当中又蕴藏着深刻的思考这么一种分量,就是这种分量使得这部戏具有独到的一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当然最后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健康的家庭是什么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民族的组成,国家的组成,这个事说小就小,说大就太大了,一个健康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当然这里面告诉我们,青春成长他们需要这八个字,付出青春,换取成熟,是这样的过程。这些是很有哲理,很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这些内容是我看的时候想到的。
另外关于形式,我是想到了四个关键词。最近我带着学生正在读中国戏剧理论史,我们学到歌德、雨果和黑格尔,讲的就是真实,不做作,它是自然的,自然展现在人物上,人物是不矫情的,不无病呻吟的,是非常自然的一种呈现。再有就是生动,这种生动是一种必须看下去的内张力,这种生动又在于故事,也在于语言,其实故事本身已经够热闹了,但是它的语言更给我们享受,一种触动,一种在含蓄当中得到痛快淋漓的享受。
最后是感人的艺术魅力,有一种余音袅袅发生深思的效果,这个戏是赵宝刚导演,当时给我的材料的时候,有一张创作年表,从1990年《渴望》开始,到现在09年的青春,20年走来,这上面列出了22部戏,而这22部戏,不敢说每一部都是精品,但是都是优秀的作品,其中一定数量是精品,我看的过程中特别利用这个场合,表达对赵导演他在电视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一种历史贡献,表示一种敬意,同时这部戏看了以后,我觉得感受到他的一种跨越,如果说从《渴望》到《编辑部的故事》等等,我觉得走到现在,他有一种跨越,他刚才也说了,他马上还有一个《北京青年》,这三部是系列,我想他进入到打造品牌的进度,品牌不是一般的,品牌的打造和完成,我想是我们一个高峰的目标,所以我觉得还真的是给我们很多的收获和思考,而且看这个戏的时候我常常想到很多的精神,传统文化的内涵我觉得这个里面也涵盖了,对我们感受今天的戏剧作品,我觉得都还有很多的受益之处,所以我愿意在这里向整个的主创组织,包括我们的赵导演,而且我也特别愿意向两位年轻的编剧,因为我想很多语言应该是他们的创造,当然里面肯定有赵导指导,但是通过她们戏剧语言,我觉得和人物塑造,我特别能感觉到她们的才华、才情,很不简单,向你们表达敬意。另外汪主任、黄主任也是认识多年,他们很有胆识,很有眼光,也很有气魄,他们能选择这样的剧放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也许是冒着一定的风险,也许会受到一定的指责,因为这个戏不是纯主流的,不是写邓稼先这样的,那没得说,谁也不会从里面挑,尽管里面会有很多热点,但是这个戏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我们的影视部能够拍这个板,我觉得拍的好,还希望以后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还需要更大的智慧提供更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