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激辩:升级版《士兵突击》?
有网友戏称《顺溜》为升级版《士兵突击》,认为它比《团长》更像《士兵突击》的后续,这种对比更多证明了《顺溜》故事上的“草根性”,穿越版“高城”与“许三多”在《顺溜》中延续,让很多观众一下子回到了熟悉并热爱的《士兵突击》中,得到“续集”的安慰。除此之外,幽默成了《顺溜》中最大亮点,在众多庄重乃至沉重的军旅剧中,能拍出一部“武林外传”风格的实属难得,尽管这种幽默只延续了一半时间。“虐并快乐着”,“从彩色到灰色”,是观众对《顺溜》的总结,不过有这一半快乐的开端,已经足够让观众耳目一新了。
剧情:虐并快乐着:
正方:很难想像一部军旅剧可以这么拍,带着小品味道,带着戏谑和贫嘴,草根的故事打破了以往苦大仇深的战争模式,尽管战争仍然是惨烈的,而且《顺溜》中也一点都不回避地突出着这种惨烈,但是它在另一方面却让人觉得新鲜而趣味,不管在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身上,持之以恒的搞笑精神让这部剧充满了喜剧细胞,观众在捧腹大笑中被牢牢吸引住眼球。可是,最后,《顺溜》让你看到,能够大笑的角色,到最后偏偏却又是能够让你哭出来的人,说着一口湖北话(据说)的三营长,那种惨烈的牺牲令人动容,而顺溜从“二雷”回到“顺溜”,中间的惨痛又是绝对以虐心为上的。陈大雷的快乐和潇洒在一次次肆无忌惮大笑中变得牵强和酸涩。这些,都不断地在大笑中提醒着观众——《顺溜》的搞笑,实际上是在最后让你哭。
反方:《顺溜》的标新立异掩盖了它情节上的贫瘠和缺陷,如果它是《武林外传》,那么“娱乐至死”就是恰到好处的主风格,然而《顺溜》没有把自己变成轻松幽默的《炊事班的故事》,相反,它还想深沉起来、惨烈起来。它像老一代红色剧那样简单重复着脸谱化的伪军和小儿科的战役,像新一代悲悯人文的深思者一样强调着日本鬼子的人性,最后还像现代人常常喜欢加入的对军队纪律的一种玩世不恭态度。它试图让观众带着含泪的微笑,但却没有厚重的情节做基础,这样的故事,还真不如彻头彻尾做到“娱乐至死”。
Bug 不跟严谨划等号:
正方:挑《顺溜》的情节问题,就像从《武林外传》里找历史,有这份精力,不如跟着“霹雷一声震天响”,轰轰烈烈笑一场。编剧的确过于随心所欲了那么一点,不过总体上这个故事还是很不错的,一个草根军人的成长,实际上仍然是青春与励志的基调,只不过放在抗日的大背景中,显得对立与冲突的激烈起来。《顺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因此不必过于耿耿于怀它的“历史问题”,在战争的残酷性上,它也表现得充分了,没有亵渎抗日故事,更没有亵渎英雄们。在传奇性上,《顺溜》是浪漫主义的,它在这点表现得相当不错。
反方:每一集,它都不断的告诉我们,这故事编得有多么漫不经心。小黄庄一战惊心动魄,惨绝人寰,100多人貌似只剩下10余人,谁想到最后居然汇报上去只死了十几个人?顺溜跟着陈大雷大半年,转眼通电话中就变成了一个月,赛过时空穿越的速度。那个神奇的消音器到底是丢失在哪里?还有那把神奇的狙击枪,穿越了历史所限,不远万里从美国跑到日本再拿到中国人的手中,最后被确认为德国货——这是怎样一种国际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