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股市故事--《再见!2008年的中国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7日17:01  新浪娱乐

  再见!2008年的中国股市

  作者姓名:欧阳家杰

  2008年的中国股市实在给我们太多的意外:牛熊的转换快如闪电,投资者一念之差就有了天壤之别;管理层政策从挤泡沫到维稳再到“救市”,一年之内完成了180度转变;机构投资者以及民间高手纷纷从股神的阶梯堕下,从巨盈迅速走向巨亏,还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生命”;跟“大小非事件”来回拼杀;雪灾、地震等事件接踵来袭,即使奥运大喜的日子也难以冲淡国人的悲伤。此外,还有全球爆发的惊天动地的“金融危机”。。。。。。

  在股市里打拼,最强调的是“先知先觉”,但在我们所熟知的古希腊神话里,先知是非常神秘的人物——他们传递、解释神的预言,而那种预言,其实跟眼下许多对股市走势的预测分析一样,通常都是模棱两可的。过后才知不诬。这就难免有种宿命的感觉。不过,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故事里,领会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对于2008年的股市走势,现在回过头来,我们才清楚地看到:2008年1月2号开盘点位是5265点,但有谁知道在10月28号出现了1664.93点呢?“大熊熊”的好戏,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令无数亏损累累的中小投资者已谈股色变。在这一年间,为什么出现这种惨不忍睹的情况呢?为什么政府目空一切都不出来救市呢?6月3日至6月17日,上证综指走出诡异“十连阴”,A股市值彻底告别了20万亿元区间。6月底,沪深两市总市值仅有17.70万亿元,距离最高峰跌幅已近一半。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此时一场关于是否“救市”的大辩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熊熊”你究竟在演什么好戏呢?在2007年10月16号股市升到6124.04点,机构报告中高点有看6500点的,有看8000点的,最高者叫出了10000点,有谁知道这是最高点呢?每一轮牛市、熊市过后,人生都会重新排列组合,肥了一批人、瘦了一批人、死了一批人、监狱里又多了一批人。2008年的大熊市,到最后人们才发觉谁在裸泳在这个大大的股海中,当然有些圣人会在这最高点偷偷逃离这“苦海”。但是偏偏也有非常多的聪明“熊熊”溜进这“苦海”中。他们正想欣赏这“熊熊”演的好戏呢!但这只“熊熊”在应该忘不了那句著名的台词“出来混总要还的”。

  2007年的盛宴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中国在这一轮危机中也未能独善其身。随之而来的就是A股市场以之前从未见过的方式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下跌。巨大的财富像空气一样消失,曾经的市值巨无霸们被证实只能是曾经。2008年激烈的调整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时候,同样把另外一些东西带给了我们,比如理性与成熟,而这远比收益来得更重要。2008年的现实已经迫使基民学会转变,用诸如组合投资、定投、转换这样的工具来武装自己;也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适合自己的年龄,适合自己的资产结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曾经是那么的熟悉,但2007年的盛宴让我们一度产生了高收益与低风险是可以共存的错觉,如果说2007年股票型基金把高收益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的话,那么2008年其高风险的一面终于显露,以一种剧烈的方式。收益从来不能脱离风险而单独存在。低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定期存款很安全,但收益很低,还要牺牲流动性;同样,高收益是需要承担风险的:牛市时成为大赢家,熊市时成为无助的可怜人。我们不用吟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这种苦诗 。

  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重新审视这个市场吧。我们要感谢它给我们机会,在低位投资那些在危机中考试合格的优秀企业;我们要感谢它给我们机会,选出在危机中挥洒自如的资产管理人。我们余下要做的事只是把钱交给那些让人放心的企业、那些优秀的资产管理人,然后我们可以安静地呆在一个角落里,看那些企业如何为我们创造财富,看那些管理人继续挥洒自如。想想吧,还有什么比危机更有资格成为合格考官的。我们无法知道春天何时会来临,但我们知道冬天的播种一定会迎来收获的一天。11月初温总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 投资计划成为这一阶段的关键词。该消息亦成为资本市场的救命稻草和转折点。两市开始触底后掉转方向慢慢向上运行。现在看来,这是2008年以来最富戏剧性的一段时光。在经历了极度恐慌、迷茫和绝望后,人们的信心和股市一起触底反弹。

  2008年从数字上看颇为吉利,但结局与“发”无缘。2008,这是一个几乎没有赢家的年份,2008年是一个几乎所有的人都失算的一年。20万亿元市值的蒸发,机构也好,散户也罢,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票账户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财富就这么从指尖溜走了。200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2009还会发生什么?

  再见!2008年的中国股市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