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姐的由来 香港小姐(Miss HongKong )的选举早在1946年就已开始,只是那时的香港老百姓衣食尚忧,根本没有心思去关心谁是香港大美人。在1946年到1973年之间,香港小姐陆续评选出10位港姐。
1973年“港姐选举”提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正是那个羞涩的时代的真实写照。70年代港姐选举,因引入泳装展示被指大胆,但其评选标准仍体现评委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因此早期港姐一个个高贵端庄,堪称女性楷模。
1973年到1983年10年间,港姐评选避免过度重视美貌,所以当选冠军姿色往往不是最出色的。首届港姐选举,空中小姐赵雅芝只得第四。而成熟稳重的孙泳恩则有幸成为港姐冠军。
从1984年开始,香港小姐的评选开始深入人心,进入极盛时期。香港人接受香港小姐作为香港女性美的代表,评委们也不再避讳重视选手的外貌。这个时期报名参选的佳丽人数众多,不乏素质高者,出现众望所归的美女也就相对容易了。1987年港姐冠军杨宝玲和亚军李美凤都是成熟妩媚的“电眼”美女。1988年冠军李嘉欣被认为最为明艳照人。1990年和1991年,港姐经历了他最辉煌时代的两步。袁咏仪和郭蔼明艳压群芳,赢得天经地义。
除冠、亚、季军外,历届香港小姐选举设有不同奖项:
1973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举办第一届香港小姐选举,设冠军、亚军、季军、第4名及第5名
1975年,取消第4名及第5名,增设“最上镜小姐”奖至今
1976年,增设“友谊小姐”奖,1988-92年改称为“最受佳丽欢迎奖”,1993-96年改为“最受传播媒介欢迎奖”
1981-86年,设“青春小姐”奖
1986年,设“才华小姐”奖
1987年至今,设“国际亲善小姐”奖
1989年,设“最佳泳衣演绎奖”
1991年,设“最佳谈吐幽默奖”
1992年,设“20周年金辉大奖”
1993-94年,设“最具演艺潜质奖”
1995年,设“标准体态奖”
1996年,设“才艺小姐”奖
1997年,设“东方美态大奖”、“都会魅力大奖”
1998年,设“动感都会大使”、“环球美态大奖”
1999年,设“千禧才智小姐”、“美腿小姐”
2000年,设“最具新世纪风采小姐”、“网上最夺目小姐”
2001年,设“网上最夺目小姐”、“最受欢迎佳丽”、“纤体美态奖”、“最甜美笑容佳丽”、“最修长美腿佳丽”、“突破原美小姐”、“才艺小姐”
2002年,设“新世代美态小姐”、“超越自然肌肤奖”、“纤体美态奖”、“卓越才艺小姐”
2003年,设“芙蓉美态小姐”、“钻石肌肤奖”、“旅游大使奖”、“才艺小姐”
2004年,设“修身美态奖”、“旅游大使奖”
2005年,设“完美爱心小姐奖”、“温泉文化大使奖”、“旅游大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