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家庭伦理剧 挣脱苦情
家庭伦理剧在我国可以算得上是“长寿”的电视剧类型。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现过万人空巷看《渴望》的盛况。十余年过去了,家庭伦理剧的热度丝毫不减当年。而且还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几年前的《牵手》、《中国式离婚》、《结婚十年》等剧都将主题对准了婚姻与家庭,还有由李幼斌主演的《继父》、由潘虹主演的《真情无限——继母》、《双面胶》等电视剧,则更重视表现家庭伦理这一主题。近两年的《金婚》、《王贵与安娜》等剧更是不仅创下了收视奇迹,还成为了被社会所广泛讨论的话题。
其实,家庭伦理剧受到百姓的关注与喜爱并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家庭是社会中的最小单位,但却是社会和谐稳定最重要的基础。这些家庭伦理剧反映了夫妻间、父母与孩子间、婆媳间、兄弟姐妹间等等复杂关系中的矛盾和真情,让观众仿佛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贴近生活,真情动人,是这类题材赢得青睐的关键。
但是,笔者不得不提出的是,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正在进入“三破一苦”的怪圈,即剧情大多围绕着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和主人公苦难重重的命运而展开。剧情俗套、滥情,有的甚至明显让人感觉是为了苦难而苦难。故事与现实生活脱节,情节难以令人信服,也就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对于如何避免陷入“三破一苦”的怪圈,拍摄过多部家庭题材剧的导演王小康认为,“部分家庭伦理剧的价值取向流于简单,多是二元对立,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美就是丑,没有留白,没有思考,而且情节做作,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创作应该尽量把握好度,故事讲得要合情合理,不要过分夸大;虚构不能太离奇,把握分寸很重要;不能滥情,要有真情;不要老生常谈,要与时俱进。”
如今很多家庭题材剧都充斥着大量的苦情戏,似乎主人公的命运越悲惨就越会让观众“入戏”。某种意义上说,以曲折凄苦的情节为主的电视剧,既好编又好演,在收视率方面也基本上是“进了保险箱”。这就导致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范围似乎越来越自我设限,更难有作品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挖掘百姓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去描绘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细腻的情感。实际上,更多的观众打开电视机,是希望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感受一份人间真情。
(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