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燕民:正视中国电视剧现状 创造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8:13  新浪娱乐

  陈燕民

  “中国电视剧的现状与未来”这个题目实在有些大,似乎应该是某个专业研究机构才能作得动的题目。因为我们作为一介创作者,自己置身于一种状态之中,很难跳到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和高度,去很冷静很理智很宏观地审视或判断自己仍在其中的那个状态。所以,只能是谈谈置身于当今电视剧创作状态之中的一些个人的感受,与学长同道们交流。

  我们电视剧创作面临的现状,试用几句话管窥:百姓不可或缺,队伍日渐成熟,市场日趋健全,数量日益增长,质量日臻完美。

  我们不光要时时面对这种现状,而且要在这种现状中求我们的生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认为电视剧导演在电视剧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集艺人、商人、学者、甚至政治家等特点于一身的创造者。他们要有技能,有心机,有修养,有思想。这个角色的特征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即“取法乎上”、“学而不厌”、“与时俱进”、“适者生存”。用建筑业打比方,导演就好比是一项项具体工程的施工总指挥;用餐饮业打比方,导演就好比是一席席盛宴的主厨。

  “取法乎上”。——这是唐太宗的话,原话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只为其下”。说的是明君当政,大政方针要定得高,治国策略要管得严。这话同样适用于电视剧创作。作为电视剧导演,必须给自己树立高标准,提出严要求。因为导演是一个创作集体的“魂”,如果导演的标准低了,其他创作部门必然每况愈下,层层折扣,到作品出来,其艺术水准就可想而知是“只为其下”的了。所以,导演从创作一开始,其道德标准、艺术标准和技术标准都必须定在高起点上。导演的道德标准,要能通过作品弘扬良知和美德,讴歌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中的艺术创作者的家国情怀;导演的艺术标准,要使作品好看耐看,赏心悦目;而导演的技术标准,要能达到高科技播出方式的技术要求。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除了是业内人士的“上帝”之外,还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其欣赏水准较前几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就要求导演们要给自己出难题,把自己逼上绝路,绞尽脑汁以求绝处逢生,出来的作品才有可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做到这一点似乎很难,但必须这样做。

  “学而不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迅速,技能隔日即新的时代,电视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电视剧的创作,是紧紧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二十年前,我们还大都不会用电脑写作,而现在,电脑早已普及了。十五年前,电视剧拍摄中还极少出现使用无线话筒,现在不光无线话筒,连无线视频也已经开始启用。五年前,我们的电视剧里还极少用到电脑三维技术,而在今天,三维电脑技术已经是电视剧创作的必备条件了。我们以往所学的那些知识和技能,需要下大气力去更新换代,稍有停滞,就会被科技潮流和行业发展远远甩在后面。而我们早已不再是学生了,老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身处这样一个行业之中,不学不行,不学就跟不上,就会被飞快地淘汰掉。我们所有的艺术实践,都必须紧密伴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学习。现在正用得着周恩来的话,叫“活到老,学到老”。

  “与时俱进”。——这个理念,对身处大变革时代的人们非常实用。初唐时高宗朝提出了“用适于事”,就是“与时俱进”的雏端。这个理念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每每起到了推进历史飞速向前的积极作用。时代演进到了今天,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判断都应该将其放到时代前进的潮流中去进行,任何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墨守成规的想法和作法,都会与这个时代相悖离。作为电视剧导演,对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个新信息,新事物,新理念,新方式,都应该首先持接纳的态度,之后再进行分析,而决不能排斥和抵触。人的智识水平是有限的,很多事物也许我们刚刚熟悉,它却已经成了旧闻。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句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电视剧创作之“魂”的导演,切不可作“沉舟”“病树”。而不作沉舟病树,就需要勤奋,需要虚下心来,需要勇于探索和发现,勇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勇于扬弃,在落伍的情况下勇于奋起直追。

  在这些年的创作实践中,我体会只要把创作的基本点放到时代的需要上,就一定能创作出深受观众欢迎的作品;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个人的情感好恶,不知道扬弃,不知道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然导致作品倍受冷落甚至失败。电视剧圈子里不乏实例,我经历的有些教训也是十分惨痛的。创作之前先看时下,先看市场,先看需要,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的“适”字极有学问,由这个字派生出来的词有“适当”“适度”“适合”“适应”“适时”“适宜”“适用”“适中”等等。每个“适”字,都蕴含着一种主动的行为动作,而支配这个行为动作的,是人的观念。在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在“文革”岁月里,是“愚者生存”,遇事不用想那么多,都是安排好了的,象大锅饭,工作分配,等等。没有选择,没有机会,只有听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焕发出了人生存的本能,改变了人们的生存观念,一切都变得主动起来了,不把“适”作为生存的第一动作,就意味着淘汰甚至绝灭。

  我认为这个“适”字,这些年来在创作中,我总是用三个词六个字与摄制组的同事们不断强调“适”这个词,被同事们戏说为“六字真言”,即“需要”、“有效”和“舍得”。这三个词就是我对“适”所作的注脚。

  我认为在时下的创作之中,“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要,观众的需要,都是我们将要进行的创作的前提,我们自己的需要则要放到最后,如果我们自己的需要与前三者完全吻合,那这种需要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创作就毫无意义。

  适应了“需要”,我们所作的一切才会变得“有效”。这对一部剧的成与败来说是这样,对我们在创作中的每个具体步骤也是这样。比如在拍摄时,一段戏,一段人物对话,远中近特俯仰推拉摇移都来上一遍,时间浪费了,资金浪费了,演职员的创作情绪大量消耗,而剪上去的只是其中的一条,这种劳动大部分就是无效的。这说明创作者在进行创作之前,没有事先想明白,心里糊涂,才会造成无效劳动。我在创作过程之中,在进行每一场戏的拍摄之前,都会与各部门的合作者们仔细商量,大家完全达成共识,只把功夫下在最需要的那部分镜头上,不作无用功。确实是艺术上需要的并且有难度的,就要下大功夫去抠,不惜花气力花时间,但只要明确了创作方向,就决不去作徒劳之举。创作集体里的每个成员,脑子里都拴上“有效”这根弦,拍摄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这些年我们拍摄的每部戏,从不拖期,从不超支,而且每次创作都能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水准,都得益于脑子里拴了“有效”这根弦。有了“有效”这根弦,在电视剧行业中才会有生存的机会和质量,才有可能把我们有限的艺术生命延续下去。

  而想适应“需要”而使我们不白白去作无用功,使我们所作的一切“有效”起来,就要学会“舍得”。“舍”和“得”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舍”就不会有“得”,想要“得”就必须学会“舍”。看上去有些矛盾,但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

  说到未来,未来肯定是美好的,但需要我们付出较之以往更加艰苦的努力。

  现在有了导演工作委员会,有了导演论坛,有了和同行学长们学习、请教、沟通、交流的阵地和机会,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创造未来。

  在走向未来的旅途中,我认为作为一名电视剧导演,应该增强自己的几种能力,以求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第一是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的能力。

  作为导演,必须对一部剧的整个创作进行总体把握。这一能力,可以说是作为导演最重要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的,是作品的时代精神和主题思想,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唤起人们的良知。其次要把握的,是一部作品艺术风格的统一,包括光影调色,美术音乐,化妆服装,演员表演。然后要把握的,是作品运作过程中与外延相关的一系列细节。可以说,一切与创作相关的事情,都应当在导演的总体把握范围之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