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股市故事三等奖--《老太太买股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3日11:52  新浪娱乐

  作者:徐惠芳

  去年春节前,冷冷清清的证券公司营业部,突然出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虽人长得很瘦小,满头白发。但精神倒是很爽。来了几天,一批股市“长工”到是同老太太混熟了。老太太告诉大家,她姓郑。老伴已故。一个孩子,叫阿三,早已“出洋”。大家爱叫她“阿三拉娘”

  “阿三拉娘”以前不炒股,除了每天和一批“麻友”来来“一、二角”。有时到公园哼二短“西皮、二簧”。前几天,听一个老“麻友”唉声叹气,说是这次“蚀老本”了,股票全“套牢”了。“阿三拉娘”还安慰了她几句,说是“股票这玩艺,不好玩,趁早溜出来算了”。说的无心,听的人到是有心。“阿三拉娘”在旁边,听见股票,到是生了一份心来了。

  晚上,老太看电视,到第一次看起了“左安龙”来了。听电视里那位戴眼镜的先生说:“股票已跌了几百点了。人气已十分涣散了。股市前景十分暗淡。”老太忽然想起以前儿子给她说得故事:“前几年,有个买报的老太,看见股市里人也没了,她的报纸也没人买了。所以,她就干脆自己进去买股票。结果她发了大财。”想到这些,“阿三拉娘”浑身激动。“对,明天去看看,这股市现在到底还有没有人?”

  第二天老太就早早来到股市,老太周围的朋友说:“奇怪,我来了三天了,但发现天天人还是很多。看来还不是到买股票的时候”。这时,一中年阿姨对“阿三拉娘”说:“阿婆,现在不同往年了,你看看,现在人虽然多,但他们大多数是下岗的、退休的。他们不到股市来‘上班’,你叫他们到那里去啊!。再说,你不能光看人多不多。关键是看这股票成交量是不是多。你看,今天这么少的量,才只有40多亿,说明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这种量,已到了当年买报老太的那个时光了。”“阿三拉娘”听听,也有道理。所以不免就很想行动了。看见老太太想买股票,一旁的热心人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现在是打击违规股,消灭亏损股,所以要买还是买绩优股”。有的说:“现在许多问题股、绩差股大多已跌得一塌糊涂了。肯定有反弹行情。所以还是买超跌股能赚钱。”老太太听了头昏脑胀,稀里糊涂。这时,忽然看见老太太二眼看着大屏幕。自言自语地说:“对了、对了,就买它了。”说完就到柜台委托小姐买了股票。然后乐滋滋地告诉大家:“我还是买浦发银行最放心。”众人不明白:“怎么老太太会去买这么个并不受人欢迎的大盘股?”老太太告诉大家:“这浦发银行不就是我们门口的那家银行吗?我所有的家当都存在那里。难道还会对它不放心?再说,浦发浦发,不就是大家发吗?我买了也肯定发!”众股友见之,纷纷道:“也许老太真能像买报老太那样,发大财。”

  股市,让我们新鲜每一天

  股市走“熊”,已是很久、很长的时间了。以我的想象,那些营业部应该是冷冷清清,少见人影。不是吗?经历过300点的萧条日子的股民,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的股市营业部,那些灰暗的灯光下,空荡的大厅里,坐着几位垂头昏睡的老人。其景其象,似乎历历在目。

  前几天,我走进股市,想用自己的镜头,摄下这新时代的冷清景象。想为我那股市记录留下那奇怪和真实的一幕。但很奇怪,走了好几家营业部,却发现营业部仍然是熙熙攘攘,人头挤挤,热闹非凡。而且,似乎那些老人、妇人都很轻松,很坦然。我感到迷惑,更感到难以理解,难道他们都没有被“套”,但据我所知,现在的散户,95%以上都是被套的,而且绝大多数是被深套。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套民”,对股市还那么的依恋,还那么坦然,那么轻松呢?于是,我放下相机,去追寻那些不离开股市的“套民”依恋股市的理由。

  方老师是个退休教授。5年前退休,就进入的了股市。投入资金20多万。现在大多数被套,缩水率40%。方教授对套牢并不害怕。原因很简单,他认为股价同经济并不很协调,虽然世界经济有点衰退,但中国经济仍然发育良好。股市低迷肯定是暂时的。而且他买的大多数是大盘绩优篮筹股,相信总会有翻身的日子。之于为什么现在仍然对股市热情不减,天天到股市,他说是一个人在家太寂寞,在股市可以找到许多“谈友”。从各方朋友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故事。为今后写书收集资料。我了解到,方教授周围有个知识界圈子。他们经常天南地北的神聊。

  季阿姨是一家工厂的退休工人。退休后,做过制衣厂、衬衫厂的聘用工。由于这些厂“不把她当人”使用,所以还是回到家里。二年前进入股市。现在手中股票不多,只有200股上海家化,被套40%。去年季阿姨家拆迁,搬到郊区,离营业部很远。但现在还是每天带着干粮到股市来。中午就着营业部提供的茶水,啃着面包、馒头。我问季阿姨“为何为200股,吃那么多苦?”她白了我一眼,反问道:“苦?谁说苦?我天天到股市来是真正的享受!你要知道,我一人在家,没有人说话,不知道天下大事,不知道国家经济发展和股市变动,就好像没有了新鲜的氧气,那才是真正的苦啊!不信,你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天天到股市来?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股市了呀!”

  这时,周围的老婆婆、老伯伯们都连连点头。一位带老花眼镜老伯说:“股市,虽然让我们暂时套牢,但我们照样爱股市,为什么?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有意义。而且,我们相信股市还肯定会涨起来。让我们赚钱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方老伯伯说:“进入股市,我们就不感到老,我们的思维就活跃。我们的知识在天天更新。”75岁的李老伯说自己是个有近二十年历史的老股民了。他说自己经历过无数次股市大涨大跌。李老伯认为,进入股市,就是一种生活的选择。李老伯还告诉我,同以前几次大跌相比较,这一次似乎心态更为稳定。为什么,因为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我们投资者,都更成熟了。大家抱定了,只要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变,政府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定会稳定住经济,稳定住股市。另外一个闵阿姨在旁更是象做广告一样的声音说道:“股市,让我们新鲜每一天。”

  通过在营业部的见闻,我看到了随着改革开放,股市越来越健康发展。投资者确实是越来越成熟了。“股市,让我们新鲜每一天。”想想这句话,可真有点道理。生活应该是多彩的,特别是对老年人,让每一天新鲜,让生活充实,无论是对身体健康,还是更好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从这点来说,股市的投资功能,除了金钱以外,难道还不包括健康和生活吗?

  一张基金认购收据

  那天孙女帮我整理房间。一会儿,拿了一张有点旧的收据来问我,这是什么收据,还要吗?我拿起收据一看,呀,原来是一张我当年认购建业基金的收据。上面清楚的写着:“经收到你认购的建业基金1000个单位款项,每个单位1元。另加发行费0.05元。合计1050元。落款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1993年”

  看到这张收据,当年的情景就历历在目。那是1993年11月,据说上海市政府为了提高教师的待遇,特批面向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发行的建业、宝鼎以及金龙三个基金。当时,为了把这件好事做好,上海教育部门还专门成立了领导班子。随后,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区教师买那个基金。我们徐汇区抽到了建设银行承办的建业基金。

  对于基金是什么东西,说句老实话,我们95%以上老师是不懂的。所以,要大家拿出相当于2个多月的工资去认购,还是比较难的。当时,银行的人来说,基金就是有专家来炒股,赚来钱每年分给基金持有人。如果大家需要钱,基金也能够像股票那样抛售。一样是可以赚钱的。另外。教育局领导也来说,这次发行基金,是市领导为了提高教师待遇,专门优惠给老师赚钱。大家不要错过啊!经过专家和领导拼命说好,但我还是不十分放心。为此,我们还开了家庭会议。讨论是否买。我爱人极力反对“什么基金,就是旧社会的股票。‘子夜’里那个老板就是为了股票跳楼的。”但我儿子却认为基金是可以买的。他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相信邓小平,相信国家政策,能够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股市也是能够快速发展成长的。”儿子还笑着说:“假如你不要,就让给我或者我们共同投资?”

  就这样我决定购买了。现在,想起来,当时无论是领导,还是我们投资者,真的是可笑。把发基金,买基金当作是改变某行业人员的生活。这是真正的投资幼稚症。

  买了建业基金以后,一直没有上市,也没有分红。而且也没有像现在那样每个礼拜公布基金的净值。特别是随着股市的下跌,更是让我们老师揪心。所以,老师们都有点耐不住了。纷纷找领导讨个说法,说是领导骗了她们。让她们的钱,白白的仍在基金里,连银行利息也拿不到。有的老师到教育局去苦诉,说是儿子要结婚,老公生病住院要钱用。要领导能把基金收回去,钱拿回来。于是,有的老师就以低于面值的价钱,转让给其他老师。但我一直没有动。因为自从买了基金以后,我通过看书,看报,逐步地了解了资本市场,了解了投资是什么回事情。我对其他老师说,中国证券市场现在刚刚开始,就像我们养儿子、女儿一样,随着它的慢慢成长。壮大,它一定能够给我们无比的惊喜和回报。我相信我们国家,我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所以我相信我们不会吃亏的。

  1996年11月,关了3年的建业基金终于上市了,当时建业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热捧。我们就抛了,赚了4000多元。这样的收益,让我们这些“穷”教师一下子就有了富人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也走上了投资之路。

  十几年来,我长期投资基金,股票,每当股市陷入低潮,人心涣散时,我就及时出击。慢慢吸收基金和有价值的股票。因为,始终有个信念的支撑着我,相信党和政府,是永远不会放弃改革开放政策,相信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会停止发展、成长的。只要国家在发展,市场在发展,建设不停步。股市总会越来越好的。

  我是个语文老师,本来对经济并不十分懂。更不用说专业性比较强的股市了。但自从投资了股市,买了基金、股票,我对经济、政治以及股票就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从股市的ABC开始学习,通过看专业书,听专业讲座,并不断同许多投资者交流,逐步了解市场和股市。从2000年开始,我不断向中国证券报等专业报刊投稿,通过专业媒体,向监管部门传递投资者信息,提出建议。同时,我在课堂上,也常常向学生宣传国家经济政策,灌输资本市场知识。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我的学生眼里,我成为了一个无所不知的“专家”了。

  从前年开始,我的基金和股票,也随着股市大涨,我的家庭资产大幅度的增加。于是,去年开始,我买了房子,陆续添置了现代化家具。曾经的穷教师,彻底改变了生活。

  如今,我手拿这张收据,确实是感慨万分。这张收据,它不仅纪录了我们当时的幼稚。同时,我们的证券市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短短的十五年。已壮大为世界最瞩目的市场。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我们普通百姓的观念,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来说,也就是从这张收据开始,改变人生的第一步。我将永远珍藏这张收据。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看看,我们是怎么开始的,我们是怎么成长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