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宗英怀孕了,他们为纪念阿丹演的《屈原》,给未来的宝宝起名“橘”。
周璇来向民民告别,她要到北京去治病。
赵丹拍摄电影《为了和平》,演一个教授,他想接受《武训传》的教训,演一个革命的英雄人物,结果把自己搞得无所适从,十分失败。
中央有了新的指示,要求影片的主题和题材要力求宽广,风格多样化。阿丹感觉到他又可以大显身手了。
宗英要去演家中的梅表姐。阿丹接到任务,出演大医学家《李时珍》。从武训到李时珍,是赵丹表演艺术上的一次飞跃,经过话剧《屈原》和电影《为了和平》的实践,他深深感到表演真实的重要性。赵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李时珍的创作中去。他深切地感到,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就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无济于事,艺术的入口处也是如此。
第十七集
阿丹见到广东的著名女演员陈爱华,觉得十分眼熟。
宗英的梅表姐塑造得非常成功。周总理表扬了阿丹塑造的李时珍,认为他的功力是不可轻估。解决了一个人们心目中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伟大的人物不可能事先就觉得自己伟大,他和常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阿丹要去青岛拍摄电影《海魂》,赵青要排练民族舞剧《宝莲灯》,宗英的报告文学独树一帜,全家都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着。
周璇回来了,她的身体好多了,又开始录制唱片了。可是她又有了一个孩子,阿丹夫妇挺替她担心。
听说赵青也谈恋爱了,阿丹十分不快。他认为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就这么几年,哪有时间谈恋爱。
周璇忽然去世,宗英把她的第二个儿子也接了来,家里十分热闹。
阿丹接拍了电影《林则徐》,他决心要演好这个角色。
第十八集
在图书馆管理员的帮助下,赵丹查到了林则徐的宝贵资料,还有一幅画像。林则徐附在了阿丹的身体上,他要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林则徐来。一个恭请圣安的动作,他练习了二十几遍。
厂里来了一个捷克的雕塑家,指名道姓要给阿丹塑个头像。像塑好之后,雕塑家却发现,那个平易近人的阿丹才是真正的阿丹,他要打碎那尊雕像再重塑一个。
《林则徐》开拍了,这部凝聚了阿丹极大心血的影片开始向着艺术巅峰攀登,赵丹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影片得到周总理的关心,他送来了三元里平英团的资料,阿丹他们感到周总理时时处处跟他们在一起。中央领导看过《林则徐》以后,反映这部影片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要把这部影片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
又有一部新片子等待着阿丹——《聂耳》
第十九集
赵丹的聂耳追求的是神似,他从聂耳的朝气入手,按照自己对聂耳的理解,去捕捉人物,寻找自信。剧组里好多人都是认识聂耳,于是他们先开了个聂耳回忆会,以更好的来塑造角色。他感到了一种疾风骤雨的创造气氛,恨不得马上就行动起来。
赵青到上海来拍《宝莲灯》,阿丹刚好跟女儿学跳了一段黑人舞。他又向宗英取经,了解聂耳被批准入党之后的激动心情。聂耳在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得了大奖,赵丹的事业又上一层楼。
忽然有消息传来,赵青结婚了。赵丹大怒,立刻赶到北京,斥责女儿。二人不欢而散。又是周总理,解决了阿丹的家庭问题。阿丹向总理提出发一张免斗牌,他希望大家还是用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他。
一九六一年六七两个月,中宣部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周总理在会上坚决地纠正了文艺工作中的不良习气,他说标语口号不是文艺。
第二十集
一九六二年的春天,赵丹、秦怡等人组成的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了日本东京,为中日友好带去一股和暖的春风。
阿丹要拍《鲁迅传》,宗英又下生活,二人忙得不可开交。阿丹又见到了调到浙江的陈爱华,他终于知道,原来当年她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大家,阿丹十分敬重她。陈爱华告诉阿丹,田汉老请她出演他新编的电影阮玲玉。
《鲁迅传》忽然停拍了,说是不属于建国后十三年范围内的作品,厂里准备让阿丹拍一部反映建国后十三年的影片《青山恋》。阿丹的情绪落入低谷。《阮玲玉》也下马了,陈爱华也离开了上海。
于蓝给阿丹来信,邀请他去北影厂拍片子——《烈火中永生》。又要演戏了,阿丹激动万分。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创作中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