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邵逸夫时代畅想曲 TVB未来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09:16  新浪娱乐微博

  邵逸夫时代畅想曲 TVB未来何去何从?

  类似任何一场高层震动之后的公司,外界对TVB的前途颇多揣测,企业内部人士则各有主张。复职之后的陈志云第一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径已与新东家保持高度一致,“新财团入股TVB是好事,因他们在科技及新媒体,有很好的经验及成就,可帮助推广TVB的节目内容到其他地方,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普通艺人的想法则与普通企业的伙计并多大区别,无论已经贵为视帝的黎耀祥,还是小花旦唐诗咏,都是统一的期待“加人工”。至于近日盛传所谓TVB艺人集体大逃亡事件,用艺人总监乐易玲的话来说,“成熟的人应该闯闯”,充满一拍两散的豁达。

后邵逸夫时代畅想曲TVB未来何去何从?台商王永庆女儿王雪红入主,TVB新人事能否带来新气象有待观察

  TVB:“荷妈老饼家”的新销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TVB所有的声誉与市值,都源于邵氏伉俪四十多年积累的良好业绩;同样,所有人心浮动,人事变迁,也正是源于近几年TVB的疲软表现。新财团入主TVB仅仅是资本行为,人们希望看到的不是董事名单上的简单变迁,而始终是“新人事,新作风”。

  猜想1:台湾化

  因为王雪红的台商身份,许多人认为TVB在节目制作方针上可能会模仿台湾,尤其是综艺节目方面。然而2009年台湾商人蔡衍明入股亚视后,亚视就曾短期内出现综艺节目台湾化的现象,并也一度促进了收视率。然而作为扎根港岛的免费电视台,全盘照搬台湾节目毕竟会面临观众接受习惯不适应的问题,亚视热潮的迅速消退可为前车之鉴。与其看重王雪红的台湾人身份,还不如指望其在电影和新媒体业务上已有的基础,可以带挈TVB增加新的增长点。

  猜想2:开拓大中华市场

  事实上TVB在1993年就已经在台湾设立卫星电视台TVBS,台湾至今仍是TVB营收的第二大市场,根据TVB2010年业绩报告显示,在其46.8亿港元的营收中,TVBS占据7.5亿多元。反观内地市场的营业额只有2亿多港元,占其营收的不到5%,仅比欧洲市场多一点,如果TVB要前进,要突破,内地市场的文章就要换思路来做。

  TVB一直致力开拓内地市场,合拍剧有限,主要收入来源于剧集发行。近年网络盗版猖獗的确一定程度影响了TVB剧集的内地市场,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TVB剧集制水准日益平庸,在台剧、日剧、韩剧甚至泰剧的夹攻下完全没有竞争优势。数年前内地电视台周末剧场家家播出港剧的局面再难寻觅。

  而在香港市场方面,免费电视牌照的发放令可见的将来港岛将出现更多免费电视台,观众选择更多,TVB所谓的收视惯性优势也将不再。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都需要TVB给出令人信服的表现来重新征服观众。新财团的两岸三地背景,或许会吸纳更多人才,也在制作资金上更为充裕,让人对未来的水准提高可以期待。

  猜想3:新港人,老港味

  TVB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大中华区的观众或许都会回答——港剧。港剧这几年因为其抱残守缺的流水线风格而饱受诟病,包括题材、场景、台词、人物关系、剧情走向等等,大多被指千篇一律、见首即知尾。然而港剧的魅力却是不可替代并有价值的,港人精神也仍像过往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一样,在时代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观众心目中,仍然需要那些重情重义、乐观上进、优点与弱点一样突出的人物,依然需要淡待炎凉、一针见血、冷静自持、百折不挠的精神价值——TVB拥有深厚的戏剧创作基础和经验,只需放眼看时代,定会有新的感悟。

  艺员畅想:飞鸟各投林?

  TVB转手易主的消息真正引起风波的,还是在一众艺人中间。同样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TVB作为造星工厂,无数少男少女借着TVB的平台在世界各地说中文的地方都拥有了自己的影迷。然而近两年TVB剧集质量下滑,演出机会萎缩,后起之秀们的成长速度不及前辈远矣。再加上TVB经理人合约一贯强硬,工作多,人工低,抽佣高,大部分成名演员采取的都是在TVB打打名气、在内地搵搵钱的策略。然而对于那些名气不显、前途不明的新晋艺员来说,TVB就未必是最好的平台。当高层震动,发展计划不清,没有安全感的不敢坐以待毙,有门道的更是蝉过别枝,——“大逃亡”这个词竟不是夸张。

后邵逸夫时代畅想曲TVB未来何去何从?去年台庆的铩羽而归让昔日一姐佘诗曼去意已决,阿佘将和TVB改签部头约

  猜想1:孔雀向北飞

  猜想名单:林保怡佘诗曼邓萃雯宣萱

  今年3月,适逢一众小生花旦倾合约,蒙嘉慧签部头约,林保怡完全解约,连出道以来完全俯首帖耳从无不良记录的当红一姐佘诗曼也改签部头约。林保怡表示会考虑增加内地工作,佘诗曼更传出有内地公司重金邀她签经纪约。

  北上对TVB艺人来说,有蔡少芬这样的正面典型,《水月洞天》创出佳绩,《后宫甄嬛传》融入主流制作;但也有罗嘉良邓萃雯欧阳震华郭可盈等不成功的例子,剧集拍竣后只能在少数小电视台播出,影响力锐减,或者剧集本身制作水准差强人意,即便面世也是自砸招牌。合拍剧接不到地气,但真正参与全内地班底制作,无论语言还是演技,又都很难不着痕迹。数年来TVB频频老将回巢亦即是对此的明证。

  不过林保怡的话却最在情在理,TVB剧集突破不多,作为演员,一方面无法维持曝光率,更无法保持“创作满足感”。内地每年出产近万集电视剧,无论上星、有线或者DVD,市场之大,始终是香港无法比拟的。这或许也是这些真正的大牌们冒险跃跃欲试的原因吧。

  猜想2:事业第二春

  猜想名单:从胡杏儿陈茵媺、高钧贤等各代港姐港男、郭羡妮滕丽名等资深二线、马国明黄宗泽杨怡陈法拉钟嘉欣等走红时期TVB已经疲软的生旦

  其实对于大牌来说,TVB给予他们的老本,已足够他们在高峰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支取声誉,无论口碑如何,片酬却的确是真金白银地与在香港时期有显著增加。然而另一类是本身在TVB虽然担正却赶上TVB影响力萎缩、或者淬炼多年却长处二线的艺员,跳槽对于他们,风险不仅仅是名气,更重要是实惠。

  最近两年在这条路上日趋明朗的,是刘恺威与陈键锋。刘恺威是一个异数,虽然是“洪七公”刘丹的儿子,子承父业在TVB耕耘多年,却一直是配角。2005年他毅然离开TVB,签的是台湾著名制作人阮虔芷,演的却是两岸合拍的年代剧,《换子成龙》《凤穿牡丹》《谁知女人心》,让他成为知名年代剧小生。陈键锋则一直保持着与TVB的部头约,《最后的格格》还是TVB与内地的合拍剧,但一部上星的《美人心计》令他的内地星途耀眼起来。同样以这条路进入内地市场的还有《步步惊心》郑嘉颖,虽然在TVB时期拿过视帝,但他在内地的名气一直不旺,表现尚需剧集播出检验。

  然而年代剧与古装剧市场虽然庞大,在内地却始终不及现代题材主流。要走这条路,或许得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需要在TVB时期一样的勤奋踏实,期待量变引起质变。此外学好普通话,将TVB贴近生活的演技融入内地的现代剧中,开辟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猜想3:继任一哥一姐

  走,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内地市场虽然庞大,但香港更是根基所在,海外还有欧美众多讲粤语的观众,“各花入各眼”,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能取悦一批群体已是成就,又何必追求君临天下的虚妄?

  有媒体排出佘诗曼的继任者,无非杨怡、胡杏儿、钟嘉欣、陈法拉。杨怡形象大气亲民,但近两年被流水线剧集牵累,演技流于表面;胡杏儿气质讨喜,但却频频挨到浮夸角色,无从展现功力;钟嘉欣努力大过天分,磨练多年风格仍不突出;陈法拉精明有余,但形象却被“姣”字限制,要靠后来者给机会塑造。

  而TVB在林保怡欧阳震华之后,所谓“一哥”一直虚悬。黎耀祥在“巾帼”系列发力,但时装剧却总是不温不火;陈豪可塑性强,角色多变,近年来挨到的剧本却总是“笑匠”而已,转眼蹉跎年近40;林峰的娱乐圈生涯本属玩票,翩翩佳公子之外,他并无意开拓其他形象。至于马浚伟郑嘉颖马德钟陈锦鸿,缺少的不是经验与能力,或许更多是机会和平台。

  如果TVB格局发生大变动,艺员地位、作用与影响力或许都将天翻地覆,祸福难料;如果TVB就此走下去,却可以见得的格局走窄,湮没无闻。留守的艺人们,赌的是时机,是底蕴,更是眼光与胆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港剧经典而又审美疲劳的那句“守得云开见月明”用到这里正好,始终希望TVB借此变动,落子生花,盘活全局,再展宏图。(秦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