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链条 有趣多金
《美国偶像》第九季第一集,参加海选的第一位女选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来她是《美国偶像》电子游戏重度患者,最开始,游戏里的“毒舌”西蒙让她“赶紧走”,玩到后来,几乎每次演唱都得到所有评委的“高度赞许”;二是她现实中的歌声确实难听,踏上真正的舞台后,最终还是被3位评委批得体无完肤,梦想破灭——几分钟内,你能看到比赛的犀利依旧,残酷依然,它却在不动声色间,给衍生的电子游戏做了个巧妙宣传。
《美国偶像》是贝塔斯曼旗下的国际传媒北美分公司和“19娱乐”公司联手打造,将制播权转售给福克斯电视台,整个《美国偶像》产业链的收益由这3家公司分享——全球33个国家制作了同类型节目,节目版权和广告是开发商最大的收益来源,超高的收视率带来了可观的广告费,同时,在下游品牌运营及艺人经纪业务上,开发出衍生产品是电视台及开发商赢利的另一法宝。
这些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将《美国偶像》的光环放大:系列品牌产品涵盖玩具、糖果、商业卡、电子游戏、杂志、图书等35个大类,歌迷可下载铃声和手机小游戏,而参赛期间,美国偶像们的服装、使用过的水杯、手表、装iPod的袋子、闹钟、CD包等许多其他产品都在“美国偶像”网站在线销售。
当然,音乐CD和演唱会收入仍然是“偶像”衍生商业链上不可或缺,并持续塑造形象的重要一环——仅2006年,10位“偶像”歌手的CD销售总额接近1亿美元;2007年首届《美国偶像回馈》(Idol Gives Back)演唱会明星云集,他们与“偶像”一起倾情演出,共筹集善款7500万美元,分别捐赠给了美国的4家和非洲的5家慈善机构,其中超过5400万美元从《美国偶像》观众和公众间募集。
《美国偶像》VS《快乐女声》花儿为什么不再红?
今年的《快乐女声》或田园风,或淑女范儿,一切都回归到了传统的审美。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下达第94号令:除非决赛,否则不得上星播出;不能通过网络、短信以及电话方式投票。对于当时的《超级女声》这一举动无疑像翅膀被折断了。毋庸置疑, 《美国偶像》是美国电视业发展几十年大师级的成果,不是我们一笔一划就能临摹的,这之间,是实力与创意的差异,更是文化与体制的差异。
主持人
持重型VS娱乐型
《超级女声》《快乐女声》的成功,除了捧红一批选手,还将主持人李湘和汪涵推上事业高峰,随后何炅、谢娜交替接棒。谢娜搞怪,汪涵冷幽默,何炅轻快,李湘大气,这几人势要将娱乐进行到底,然而娱乐过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便是轮番上阵,依然难逃观众的审美疲劳。
但回望《美国偶像》,10年来都是瑞安这一张老面孔,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没有出众的才艺的他,却凭借迷人的风度、机智圆滑的谈吐、极具亲和力的风格进行着某种坚守。尤其是节目中与西蒙互相揶揄、逗捧,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瑞安无疑是美国最优秀的主持人,他曾经主持过的颁奖礼有第48、49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的明星红毯采访,第63、64届金球奖颁奖典礼的明星红毯采访,第78、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红毯采访和2007年的艾美奖主持等。而就在最新出炉的《好莱坞报道者》年度评选中,瑞安首次打败了上一届的获得者西蒙,登上了电视真人秀最具权威人物榜榜首。
盈利
成熟产业链VS卖广告和冠名权
2009年,在选秀节目被取消网络、短信以及电话投票之后,《快女》的营销收入是1.2亿元,而人们似乎还记得当年万人空巷的《超女》曾创下4亿观众,15秒广告价值11.25万元的神话。2011年,《快女》绑定四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希望借助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相比较而言,《美国偶像》30秒的黄金广告时间价值高达46.8万美元,冠军总决赛30秒广告更高达100万美元,收视人群超过全球1/2人口。2009年,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了美国电视节目的赚钱能力排行榜,结果《美国偶像》以每半小时广告收入700万美元而傲视群雄。
事实上,《快女》主要通过卖广告、节目冠名权,与电信运营商平分短信费用等方式盈利,而《美偶》更多地依托于美国成熟的音乐、娱乐产业链,包括广告、转播版权、唱片发行、授权纪念品,以及演出门票,可谓赚尽了娱乐产业链上的每一分钱。
制作
好莱坞庞大叙事VS演播厅小打小闹
2004年,当首届《超女》决赛还在一个小剧场里举行时,此时的《美偶》正在一个专门搭建的超级舞台上表演,从舞台,到灯光,到音效,再到精准捕捉选手内心变化的摄影……在这里每年都会上演一次《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大片式制作,大片式跌宕起伏的情节,大片式的合家欢结局……也包括大牌配角。
在这里,无论你是单亲妈妈,还是售货员,抑或是无业游民,这个舞台都敞开胸怀,而且没有前三甲,只有一个王者。而冠军将获得和唱片业巨头BMG公司签约、成为其签约歌手的机会,从此走上成名之路。这番大师级的制作,依托于美国电视业几十年的发展,是国内娱乐节目想都不敢想的。
从2004年至今,《快女》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在各种煽情、催泪、恶意炒作、偏颇的审美之后,2007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叫停。试想,即使“禁令”未出,今天的《快女》还会如2005年那般火爆吗?即使常青如《美偶》,观众人数也止步于第六季。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