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公认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光辉榜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在豫东大地上的历史巨人。
本剧记述了焦裕禄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
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命运曾给了焦裕禄令人难以置信的万千磨难,少年丧父、入监坐牢、下煤坑做苦力,背井离乡,受尽了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和富人的压迫。苦难的洗礼使他成为一个不向人生抵押自己命运的硬汉。投身革命,他又是一个为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孤胆英雄,当民兵、参加南下武装工作队、领导土改和清匪反霸,他以大智大勇、大爱大恨谱写了一曲羽声慷慨的英雄壮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同自然灾害和自己的疾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却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似乎是用共产党员的特殊材料造成的,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新生事物,他的耳朵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的嘴巴能说出别人不愿出口的话,他的手专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在兰考县这块多灾多难的大地上,像一阵旋风,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他给兰考人留下的是思念的眼泪和奋斗不息的火焰”。(周原语)
本剧的创作主旨在于写出一个真实的焦裕禄:他坚忍、刚毅、宽厚、质朴、潇洒、纯真,有着上善若水的人文品格和大悲悯、大仁爱的情怀。
本剧在强调故事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文献性,因为焦裕禄的故事不容“戏说”。本片所依蓝本,为殷云岭、陈新所著《焦裕禄传》,此传记为焦裕禄同志的夫人徐俊雅同志生前唯一审订过的传本,编剧又先后到焦裕禄工作过的尉氏、兰考以及其出生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深入生活,采访了很多与焦裕禄同志一起生活、工作过的老同志,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本片故事虽一波三折,充满传奇色彩和饱满充实的情感因素,却能够真实地再现焦裕禄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的崇高形象。
本剧在挖掘焦裕禄精神内涵的同时注重了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因素。焦裕禄精神是伴随着时代前行的足音成长的,在历史进程中永远焕发着夺目的光彩。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虽然与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担负的任务不同,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焦裕禄精神依然是长青的。我们的时代一直没有停止对焦裕禄的呼唤。本片写出的是一个成长的焦裕禄。
一个传奇的焦裕禄、一个坚忍的焦裕禄、一个英雄的焦裕禄、一个真实的焦裕禄、一个成长的焦裕禄,构成了本片最本质的文化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