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光,广东梅县人,1935年生,1956年10月入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副台长、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台长、广电部副部长等职。
代表作品:
《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
主要成就:
《新闻联播》的开创、突破性贡献
1961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19 91年起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1995年主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课题研究,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出版研究成果《中国电视论纲》。2002年9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曾任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著有《电视论集》、《电视新闻论集》、《电视改革论集》等书。
个人成就
《新闻联播》的开创性贡献,无法绕过一个人。这个叫杨伟光的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在1985年调任央视副台长时,还完全是一个电视外行。但到1999年杨卸任央视台长一职时,其才华和贡献几乎获得台内外一致公认,央视新闻中心一位资深制片人回忆,身为台长的杨伟光,能为一个选题一个策划到上级宣传主管部门据理力争,在那里“说话也很有分量”。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发生爆炸,《新闻联播》将其列为头条,并播放了足足6分钟。将国际新闻置放在国内新闻之前播出,这是一向以刻板形象示人的《新闻联播》最为出位的一次。在刚刚出版的《杨伟光的央视岁月》一书中,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的杨伟光透露,这是他亲自拍板决定的。
《新闻联播》在新闻领域的突破,由杨伟光最得力的一个部下孙玉胜协助完成。1993年,孙玉胜率领从联播出来的一批人招兵买马,创办《东方时空》,第一次在中国电视界引入早间新闻的概念。次年4月1日,孙玉胜又在联播之后的13分钟时段开办《焦点访谈》,用杨伟光的话来说,是“让评论性节目进入以联播为核心的晚间黄金时段”。以此为基础,央视发展成立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这一中国电视媒体圈内赫赫有名的先锋团队。
央视新闻中心一位主编回忆,《东方时空》刚刚创办时,几乎成就了中国电视业的一个神话,时空的记者出差时甚至会碰到激动万分的列车员亲自端来洗脚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痛并快乐着”的白岩松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偷偷过来评论部干私活,一边还在感叹“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叫几天就会成为一条名狗”;而离开湖南卫视来到新闻评论部的王志,正在地下室里过着后来被他称为“打了8年临时工”的北漂生活。
新闻评论部首任主任孙玉胜现在已是央视副台长。在一本名叫《语态——改变中国电视的十年》的回忆录里,他详细记录了从1993年到2003年创办新闻评论部这个过程。这种极具开放性的文化氛围,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末。一部名叫《分家在十月》的新闻评论部年会视频作品,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对这种氛围的经典诠释。 “时间紧,任务重,能不能绕过真理部?”2008年元旦,在央视附近一个茶楼里,凤凰新媒体总编辑吴征回忆起该片经典台词时仍然激动,“是走理性的平安大街还是走激情的三环路?”他当初辞掉在安徽卫视的正式工作投奔新闻评论部,仅仅因为那部冲击力极强的《分家在十月》的片子。很难想象,这种延安圣地般的电视新闻高地,居然最初脱胎于《新闻联播》。而彼时的《新闻联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也最关心的一句话,往往是主持人的最后一句——预报当天《焦点访谈》即将播出的内容。
如果说前述改革是遵循新闻规律打破陈规,杨伟光对《新闻联播》的另一个革命性创举,是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
1993年底,在《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之前,杨伟光拍板加了一则30秒的广告。这一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创举,甚至让时任广电部长的艾知生都觉得不安,不得不操起电话亲自向杨伟光询问详情。
但也就是从这则广告开始,央视开始依托《新闻联播》前后黄金时段进行点石成金般的广告招标。而今,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两个频道中,并机播出的《新闻联播》开播前后短短数分钟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金额,占据了CCTV16个频道全部广告收入的绝大部分。2007年度,黄金时段招标总额甚至突破80个亿。有人因此评价说,某种意义上,杨伟光让《新闻联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印钞机。
央视新闻评论部的一些老人们认为,杨伟光时代是央视的一个巅峰,自然也是《新闻联播》影响力的一个巅峰。他们喜欢回忆2000年以前的央视岁月,觉得那是央视曾经的“最好的时光”。
孙玉胜在新闻评论部的搭档,现央视副总编袁正明认为,无论是杨伟光还是孙玉胜,无论是就《新闻联播》本身还是外围进行的任何一个改革,都离不开彼时思想解放的大环境。他回忆,创办《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一方面是响应邓小平南巡讲话,另一方面肇始于1993年初的电视宣传工作会议,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指示,“要创办一批新的栏目”。
改革历程
1985年7月,杨伟光正式受命,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新闻。
1985年9月,杨伟光提出“进一步深化电视新闻改革的措施,要求把《新闻联播》办成要闻总汇”。
1986年1月,中央电视台头条播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当中爆炸的新闻,时长6分钟。国际新闻放头条,打破常规,受到称赞。
198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时论《破产法》的制定,中央电视台专题组播报讨论过程,受到观众欢迎。
1986年9月,中央电视台全方位报道汉城亚运会,时效快,内容多,形式活。
1987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况。
1987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文献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
1987年10月,党的“卜二大”召开,中央电视台首次通过世界通讯卫星向全球转播开幕式实况。
1988年5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1988年9月,中央电视台以最快的时效报道汉城奥运会,受到欢迎。
1990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主持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报道,创造了亚运会电视报道的新纪录。
1991年12月,杨伟光升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当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27亿。他提出“扬中央台的优势,汇全国、全社会精华”的方针。
1992年春,杨伟光提出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同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大台。
1992年5月,中央电视台召开省级电视台台长会议,部署开办《经济信息联播》,提出巾央台为地方台服务的15条措施。
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国际频道第四套节目,覆盖亚太地区38个国家和地区。
1993年,中央电视台在美国芝加哥开办“北美东方卫视”。中国是第9个在美国办台的国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大台”的基本条件和具体实施的措施。
(责编: Graceto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