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VB未来的三大猜想
邵逸夫无疑是传奇的,但执掌TVB几十年,他并没有培养出合适的接班人。这绝对是他永远的痛,这种痛不是微观的自己的家业无人继承,而是这位香港影视业的开荒牛,开垦出一片良辰美景后,无以为继。近日,在一项“如何看TVB告别邵逸夫时代后的发展前景”的调查中,有39.9%的网友认为,TVB将迎来动荡,难以重现往日辉煌。
猜想1:台湾化
2011年1月26日,“台湾女首富”王雪红联同陈国强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购入TVB26%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因为王雪红的台商身份,许多人认为TVB在节目制作方针上可能会模仿台湾,尤其是综艺节目方面。然而作为扎根港岛的免费电视台,全盘照搬台湾节目毕竟会面临香港观众接受习惯不适应的问题。与其看重王雪红的台湾人身份,还不如指望其在电影和新媒体业务上已有的基础,可以挈带TVB增加新的增长点。
猜想2:开拓大中华市场
TVB早在1993年就已经在台湾设立卫星电视台TVBS,台湾至今仍是TVB营收的第二大市场,根据TVB2010年业绩报告,在其46.8亿港元的营收中,TVBS占据7.5亿多元。反观内地市场的营业额只有2亿多港元,占其营收的不到5%。如果TVB要前进,要突破,内地市场的文章就要换思路来做。
TVB一直致力开拓内地市场,但合拍剧有限,主要收入来源于剧集发行。近年网络盗版猖獗的确一定程度影响了TVB剧集的内地市场,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TVB剧集制作水准日益平庸。而在香港市场方面,免费电视牌照的发放令可见将来港岛将出现更多免费电视台,观众选择更多,TVB所谓的收视惯性优势也将不再。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都需要TVB给出令人信服的表现来重新征服观众。TVB单一最大股东的两岸三地背景,或许会吸纳更多人才,也在制作资金上更为充裕,让人对未来TVB剧集水准的提高有所期待。
猜想3:再次易主
据业内分析,TVB最大股东的三位成员中,似乎只有王雪红会较长时间留在TVB中。作为以投资盈利为主的私募基金和全球媒体市场上的活跃者,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应该不会长久地掌控TVB股权。被人称为“壳王”的陈国强就更让人觉得不会长久地留在TVB。陈国强曾经有过投资媒体行业的经历,但与他成功投资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陈国强的媒体投资经历不堪回首。2000年投资《成报》、2005年投资TVB旗下的付费电视银河电视,均蚀本而归。另据香港媒体报道,陈国强与李泽楷等一干富豪交往甚密,交易宣布后,媒体多有猜测陈国强是“代客泊车”,背后真正的主导者另有其人。如果内容属实的话,那么TVB再次易主只是早晚的问题。
小荧屏上的娱乐大国是怎样建成的
邵逸夫正式接任TVB董事局主席是1980年的事。从1967年TVB成立到1980年,董事局主席一直由第一大股东利孝和担任(利孝和1980年因心脏病去世)。但邵逸夫对TVB的影响力,却贯穿TVB45年发展始终。
1920年代即投身电影行业的邵逸夫,在香港的第一个事业标杆是声名赫赫的邵氏电影公司。相比需要在艺术商业双重诉求间谋求平衡的电影,电视的传播特点显然更符合邵氏一贯以市民观众接受口味为前提的创作思路。因此,1967年,邵氏电影公司成立9年后,正是胡金铨、张彻等人凭借《大醉侠》、《独臂刀》等新派武侠片席卷东南亚的黄金时期,邵逸夫就已经颇有预见地开拓第二战场——打造小荧屏上的娱乐王国。
事实证明,正如他1930年代下南洋、1950年代进军香港一样,邵逸夫转战电视圈是一个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决定。在邵氏电影日渐式微的时候,TVB电视剧中的家族情仇、豪门恩怨,香港小姐的台前风光、幕后传闻,却总是能激起全城热话。邵逸夫延续了邵氏电影的明星体制,捧出了诸多家喻户晓的明星;邵逸夫重视取悦观众,TVB在音乐、综艺、儿童、慈善等各方面制作的节目都具有开创性,其中《欢乐今宵》是第一个华语综艺节目,《劲歌金曲》则是目前最长寿的音乐节目。
邵逸夫是怎样把TVB捧为目前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中文电视台和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供应商之一的呢?我们不妨从他经历的四大“战役”,也是TVB与亚视纠缠40多年的竞争来回顾TVB“邵逸夫时代”。
第一战:1967—1970
免费就是王道!
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电视台,并不是TVB,而是1957年创立的“丽的”电视,即后来的亚洲电视台(ATV),直到1967年才有了TVB。两者间隔10年时间,按说“丽的”不管在资历还是人气上都该占尽先机,却偏偏让TVB后来居上。究其原因,邵逸夫曾回忆说:“免费是王道!”
TVB在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台,创办人包括邵逸夫以及“铜锣湾地王”希慎兴业大股东家族成员利孝和,首届主席由利孝和担任,开台之日还有当时港督亲临,政府授予的免费牌照,相较“丽的”电视对观众的“每月25港元”收费,TVB以亲切平民的姿态完胜。等到“丽的”电视台回过神来,也采取免费政策时,为时已晚,TVB已经深入人心,走得很远了。而“免费”这一点,直到现在,还是TVB的优势之一,尤其在剧集质量有下降趋势的现在,这个优势体现出更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战:1970—1980
《欢乐今宵》大获全胜
1967年,TVB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首开华语综艺节目先河,于22:30至23:20播出,每集约1小时,每星期播出五晚或六晚,内容包括歌唱、舞蹈、话剧、游戏等等,并且设有现场观众。邵逸夫力排众议让当时只有21岁的电视制作人蔡和平负责筹备。当时TVB高层是希望制作一个类似澳大利亚《Melbourne Tonight》(墨尔本之夜)的节目,于是蔡和平用了5个月时间,观察香港人的文化和生活后制作出《欢乐今宵》,大受欢迎,并迅速家喻户晓。
作为香港电视史上最长寿的电视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在1970年代初曾出现“四朵金花”(沈殿霞、汪明荃(微博)、王爱明、张圆圆)歌舞组合;1970至1980年代,不少TVB的当红演员都曾参演《欢乐今宵》,为TVB培育不少人才,何守信、汪明荃、郑少秋、沈殿霞、郑裕玲(微博)、周润发等艺人皆长期在《欢乐今宵》中演出。《欢乐今宵》让TVB瞬间成为香港观众首选的电视台,也让香港另外一家免费电视台佳视经营不下去,在1978年倒闭。
第三战:1980—1982
《千王之王》力挽狂澜
1978年,佳视倒闭,台前幕后大量人才流向TVB和丽的,郑裕玲到了TVB,米雪(微博)、文雪儿、魏秋桦等则随监制萧笙到了丽的。由于TVB人才充足,故接纳的佳视人不多,于是不少佳视精英流向丽的,这就造成1980年代初TVB一度陷入困局,这也是邵逸夫刚接任TVB主席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1980年9月1日,山雨欲来的香港电视圈终于狂风大作。当日晚上,在黄金时间越战越勇的丽的电视推出了集全台精英筹备多时的“九月攻势”,一口气推出三套全新剧集,分别是乡土情浓的《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古装剧《风尘泪》以及首开先河的青春片《骤雨中的阳光》。
《风尘泪》反响一般,但《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与《骤雨中的阳光》则点中观众软肋,成功打动不少观众转台一看。《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共36集,剧情以清末民初广东香山县围村生活为背景。演员包括当时的知名小生刘志荣、潘志文,花旦余安安(微博)、蔡琼辉及老戏骨张瑛、董骠等。而TVB与之对阵的则是号称“一王(郑少秋)五后(李司棋、郑裕玲、森森、黄韵诗、李琳琳)”领衔的《轮流传》。结果《大地恩情》首周收视即过四成,其后收视率更是一路攀高,把《轮流传》打得落花流水。香港媒体报道标题也纷纷采用“十年风水轮流传”,寓意TVB收视战败。这时邵逸夫快刀斩乱麻,把《轮流传》抽出黄金档,同时拉来镇台之宝——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谢贤合作了一出经典剧集《千王之王》(王天林监制,杜琪峰、王晶(微博)等人编剧)。汪明荃与谢贤在剧中纠来缠去的情感加上有点新鲜有点神秘的赌术终于为TVB挽回颓势,谢贤“四哥”的称谓便来自《千王之王》的角色,由此也可见当年《千王之王》之深入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