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原:挖掘美好生活 《长白山下》述善良延边人
刘晔原:我从小和朝鲜族做邻居,每天早晨听吉林电视台那个广播就开始了,小时候朝鲜话我们是会说的,现在慢慢忘掉了,所以说生活的习惯我很熟悉。我不知道他写这个剧,写这个剧我有很多可以提供你们生活细节,我也写了一篇文章表达朝鲜民族心智文明的抒情诗,前面就不再说了,同意大家的,因为我有一个学生专门做少数民族的电视剧,他在中央民族大学工作。但是整理出来的剧目我一看以草原民族的居多,你像赛弗夫妻两个做的爱谧河,剩下其他民族包括满族过去还行,过去满族历史有几部剧是不错的,现在出现一种空白,你画分布图的时候就会发现,那都是表现历史的,表现征战的,当代的少数民族生活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空白点。这样我一看这一部剧的确是填补我们少数民族朝鲜族的空白。
我写了四个小标题一个是朝鲜民族性格的乐观,这有经典的台词就是把笑脸给别人,把泪水留在肚里,那时候朝鲜妇人背着一个孩子,脑袋上顶一个很大的盆子,跟男人一样下地栽水稻,回到家里面还要把晚上的饭做好。他们的男人穿的马甲非常的白,到冬天也要洗的干干净净的,当时令我们汉族人都非常的佩服。即使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开运动会的时候朝鲜族的家长得去,冬日,金顺加油啊,当我们开运动员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他们对公益活动的齐心,热爱的确就是朝鲜族的一种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且男人去当兵,当时很讲究男人去当兵,男人要当兵要有担当精神,这就是里面的光直,光直那个演员过去不熟悉,这一次是演的真好。这种担当精神在剧里就出现了。
第二个是讲孝道在家庭的伦理,民族文化的表现,孝道当年我们特别有体会,男孩在外面不管多调皮,面对长辈不敢抽烟,不敢盘腿坐,一定是遵从长辈的教导,我们汉族老人特别羡慕生人要生朝鲜族的人,我们女人就说千万不要是那种人太苦了,现在已经不像当年那样了。
李准:我们那时候在那下地都是女的。
刘晔原:所以非常感谢李主任怎么写的,就是对牛要爱护,牛使的太狠了,春天杀狗不是为了给人吃,那些肠和肚要给牛吃,很多细节我都觉得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哪,怎么写的,这么逼真。
李汀:就是在乡村里面搞过耕牛复壮的调查。
刘晔原:男人看这个耕牛比老婆看的还重呢,因为全村全是冰的时候男人就要下地了,插秧是以女人为主。这里面把一个细节得写的很好。另外朝鲜族家庭的确是和睦,男家长是绝对权威,这一点陈老师演的很像,我用你们替我做主吗,很像很像。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供我们以后写汉族的家庭伦理剧,你看平时不言不语的,把人家家庭和睦的气氛搞坏了,的确让我们汉族很汗颜,婆婆来了,婆婆与儿媳妇斗气。
因为编剧不去挖掘美好,斗争是现成的,有矛盾冲突形成强情节,就怕没有骂出口什么都表现出来了。第三个是讲情意和互助团结的力量,生了一个男孩抓阄的时候我觉得表现不是很够,当时也挺困难的,每一个人做出自己典型的很拿手的饭菜,大家聚在一起唱和跳,老人过生日都是非常讲究互助的,所以他们盖房那一点很像我们汉族当年一家有事几个小院子都摆上,包括邻里之间长幼互助确实值得我们学校。讲情义主要是讲对老人的尊重,徒弟犯事了,师傅那么严格,告诉他我要出国了,安慰一下老人,师傅义不容辞就把他送过去先给老人把话说好,这的确是朝鲜族非常好的品质。
丁振海:在法律和情感一定要掌握这个度。
刘晔原:师傅没有报警,等待着你去自首,最后那个车开到公安局。最后深入骨髓的歌舞之风,朝鲜族的爱好歌舞不是几个人的事,几乎是全民族的。我说一个细节,60年代我还是作为学校文艺骨干的时候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歌舞团生活一段时间,演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大家一起来演四个节目停下来,演出不下来底下老头老太太全往台上涌,要跳。我们停一下演出欢迎大家到台上来,过一会儿报幕员说行了,我们再看演员的表演。一场表演可以出现三次这样的高潮。到政府去送公粮的路上也有慰问的,街上赶集的男女老少都不赶集了,都往大院里面跑随着长鼓跳舞,这的确是表现了朝鲜族的性格。美中不足我觉得群众歌舞的场面还是少了,更多表现专业舞蹈队的训练,歌舞很多地方我小时候都学过的,肩膀一定要斗起来的,我们看老头老太太全都动起来了。把生日,其他群众的场面表现更好一点,更多的表现。我看头几集的时候误会了以为是表现朴顺玉他个人成长史,后来我看不是的,是表现整个朝鲜族的贡献和成长史。
最后那个风格诗情画意,梨园,瀑布都不说了,《长白山下我的家》研究这个电视剧,研究十几年了,现在对这个剧名烦透了,女人不哭,女人不笑,女人不坏,你看这个剧目就是展现庸俗那一部分,起到很不良的引导作用,我们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我也写过文章,民族艺术的审美力是需要引领的,这的确是格调很高,很抒情的剧。来不及回味就进入下一个,为了是争夺人的眼球,这样的剧目我觉得应该更多一些,而且可以得到表彰会更好。
还有一个喜欢这个剧,不用说了陈老师是我们的学生,跳舞不是我们的长项但是在电视上跳的很逼真,很好。所以说一部电视剧留给人们最好的印象应该是有几个好人物,小姨还有顺玉,光直,尤其是陈老师演的,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坚强性格的老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的确让我们担当起民族。
美中不足就是气氛不够浓,另外让小孩去帮忙,13岁的小女孩在朝鲜族当年是可以出力的,现在观众就不理解了,因为我放给我的学生看觉得接受不了,现在的孩子都捧着,13岁给人家提水觉得很危险,这会引起年轻人接受上的隔阂。另外对于女性尤其是安大夫的情意,在心里面的表现都比我们我爱你,两个嘴凑到一起表现得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是婆婆对她的关爱交代不够,这是我的学生提出来的。这样一个大的肚子顶水,应该对婆婆生病的情节有交代,婆婆干不了活。有的学生说把痛苦化做微笑,这个小孩和前面表现比较多的,现在缺少60年代经历的孩子形成了一个障碍。我觉得这一部剧真的很不错,两个老头的戏还应该再加强一点,这样会免去靠生病,负伤这样集中表现情节的起伏。在节奏上稍微加快一点,尤其是对于诗人几次全部念出他的诗,那一段就长了,大家就说快过,如果念一个开头就接下去,性格出现就行了。
这一部剧真的是很好,李主任一给我说我就很激动,因为我熟悉朝鲜族,也有回忆的情节,想想这一部戏细节上表现这么真实,就把很多记忆都唤起来了,深入生活还是一个真理。如果没有深入到延边去不可能写出这样很符合朝鲜族生活,经得起检验的电视剧。我就说到这。
李春利:阖家观赏 《长白山下》拉近与观众距离
李春利:我先给专家和领导汇报一下,看这个戏是带着我女儿看的,我女儿四岁半,立竿见影的效果就知道给我捶背,而且吃饭都吃完了,我还怕她坐不住,看这个戏看的很投入,到后面大人的戏就不行了,他一直在看一个小姐姐是怎么在那个环境下生存的。我也大概写了一点东西。实际上我写这个东西里面可能会回答刘老师的问题。
我觉得民族题材这几年一直是大家不敢触碰的东西,太敏感了,所以市场上很稀缺,有一些非主流作品也看过一些但是钟情于猎奇,有一些渲染手段不是很正当的。这一部戏不但触碰了,而且是触碰民族现实中很敏感的话题,这另我肃然起敬。刚才很多专家提到矛盾设置,现在人家讲没有兴趣冲突,没有强烈的冲突构不成戏剧,这个剧是非常强的戏剧冲突,主要成员都没有坏人,都是善良和和谐的,从一般剧作的技巧上都是顺拐了,也没有动不动拍板砖,动不动就打架的,人物关系很亲近和谐。比如说两个亲家工的戏写的很生动,他们种水稻,种人参,最终的朝鲜族女性形象都是委婉的,没有为了差异而差异,我当时特别怕弄出一个麻辣儿媳这样的,最终没有,特别符合朝鲜女性的特点,是传统的女人,善良,孝顺,温柔,勤劳具有牺牲精神。在剧情一开始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给安慰亲人,这种决定在当下讲难能可贵,比如说贞淑的隐忍,阳光向上,进取精神,还有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看到不是左的形象是老的有良知,有责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对他来说好日子是用鲜血换来的,剧中传达的主流价值观没有说教,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表现出来的,剧中展现传统美德没有刻意渲染,对集体的奉献,对国家的深情表达出来了。整个剧情也是充满诗意的表达,编剧是用诗人情怀表达特点,用诗人的意见几十年的变迁,在主人公的奋斗中顶水罐成为一种面相了,我们还看到从村里大喇叭到收音机的变化,从村委会的手摇电话到后来的情节。
剧中抒情随处可见,我想说编剧的叙事策略,我看这个作品知道编剧很用心,民俗方面,历史方面是经过考证的,毕竟不是生活在长白山的一员,那么编剧怎么做到把一个民族故事拉近大众呢,我觉得编剧的叙事策略是把生活先拉近自己,将自己的情感拉近进去,李汀作为我们光明日报的记者,在这行当是我们的前辈,所以才可以写出人物形象,我们知道他的夫人是著名舞蹈家,对舞蹈是有很深入研究的,所以这一部剧把智慧的生活融入进来,还有情感融入进来,特别是对文化的思考唤起了中国集体人的记忆。我觉得《长白山下我的家》不但是朝鲜人民的家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家,这个家的文化是共通的,希望在以后评奖都可以拿到好成绩,因为现在十八大的专版占了很多版面,所以出报纸需要等,我们觉得这不怕慢慢品,时间不是问题。因为这个戏还会反复的放,我相信是有品位一部作品,不是一个快餐,我们的评论虽然会晚一些,但是不怕晚。
高小立:立意新颖 《长白山下》填补题材空白
高小立: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出差没有拿到这个碟片,我听说这个剧从各种反响看下一步还会做一些其他不同风格的研讨会,我也答应李汀主任在下一次研讨会上写文章做详细的作品分析。今天既然参加这个研讨会,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这个题材的意义。因为没有看具体的剧情人物,但是这个题材起码知道的,就是刚才好几位老师谈到是一个填补空白的作品,我特别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少数民族的题材不是很多,从整体电视剧生态上讲,少数民族的题材比较少,又集中在某一个少数民族的创作上,像刚才刘老师谈到都是草原文化表现比较多的,其实我也挺有体会的,我本身是回族,但是我觉得描写回族的电视剧,电影都没有。我有一个朋友说想描写一个回族青年,写一个回族电影,我就打击他因为少数民族题材创作起来不太好创作。很多限制也好,大家心里面也都清楚,不愿意设计这个题材
看到这个朝鲜族的作品,我觉得这个作品都拿出来晚了,应该更早写朝鲜族这个民族,最终还是我们李主任亲自操刀拿出这么一部厚重的作品,我是想说延边朝鲜族民族是我们国家成立最早的自治州,我们知道在自治州里面而且它的级别和省一级是同级的,之前内蒙古自治区,这个自治区比他成立的好,但是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延边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成立的,而且他的级别非常高就像我们作家协会里面只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专门的作家协会,这可能丁老师都知道。和好多其他省一级作家协会是平级的,这是我们国家自治州唯一一个。他的历史真是和共和国同时成长起来的自治州,60年针对这个故事也好,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个作品了。还有从民族团结上讲,朝鲜族和汉族这个团结是最好的,而且是我们民族团结里面一个典范,从历史上就已经有这方面的展现了。就像我们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抗日义勇军也好,都是朝鲜族和汉族共同抗击日寇的。在那时候就有这种民族团结的历史,所以从这一点上我觉得这个题材也是意义非常大的。
还有一点就是说在少数民族地区里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的经济,文化还有教育发展是非常先进的。甚至超过了我们某一些汉族地区,尤其是他的教育据我所知在延边自治州,适龄儿童100%的入学,这远远超过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从这些发展上,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上讲有这么一部作品出来也是太应该了。
我还想到一个因为这两天我们国家面临最大的话题,最关注的话题是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如果说到这个长白山,长白山曾经在主权上也是有过这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不愿意听到声音的,我是觉得这种主权意识应该在老百姓中融化在他的生活中,比如说现在钓鱼岛的争端实际上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海权意识不是特别强,你像我们经常说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这是指我们陆地面积,但是从来没有把我们的海洋面积放在里面。这两天才刚刚报钓鱼岛周边海洋气侯,如果这海权意识很强烈应该早就有这个,说到这主要是说《长白山下我的家》,这个片名就会想到很多,而且这不用多说了。长白山下我的家,不是生活在长白山下具体一户,这个我的家是国家,我们祖国,在主权上是一种潜移默化吧,尤其是作为我们文艺作品,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在这种文艺作品的主权教育方面,领土教育方面这也有他具体实际的意义。这是结合这两天说钓鱼岛问题谈到的题材意义。
还有一个刚才仲老师说到我们李汀主任本身不是朝鲜族,但是写了朝鲜族这样的作品,现在对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很多人也一直在纠结,到底是本民族的人创作还是非本民族人创作出来少数民族更真实,或者是说更有思想艺术性。这个争议一直有也是很纠结,都在说。其实本民族和非本民族的作家创作这个作品,是各有利弊的。比如我们说乡村作家里面赵树理和鲁迅,他们两个是最具代表的,一个是站在乡村里面看乡村,一个是站在乡村的外围看乡村,我们很快就可以比出他的高与低,但是各自有各自艺术成就的。我们的李汀主任是站在少数民族的外围写这个少数民族的题材,视角应该是平视的,但是利益肯定高于本民族人来写这个题材,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以前也写过少数民族电影方面的文章,我是这样的观点。但是从利益高度讲,你站在少数民族的外围看这个少数民族,可能会更高更远,更有意义。
还有一个是刚才大家都说到现在电视剧我也是感觉现在电视剧最严重的问题是同质化的创作现象,而且是愈演愈烈。但是我们这一部的《长白山下我的家》,对这个同质化现象的冲击,而且也是对我们电视剧创作应该多样化,应该出新一次很好的互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