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大赛:全凭嘴上的功夫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24日11:31 哈尔滨日报
央视这次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的总导演田永明说,央视第一次举办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始于1988年,选拔出了以程前为代表的几个节目主持人;事隔四五年之后,又于1994年至1995年间推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推出了袁鸣、曹可凡、王志等一批电视节目主持人。
但是,这几次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在中央电视台也没有形成一种惯例。
老面孔怎么了
中央电视台共有300多个栏目,让观众记得住的主持人却不多,因此,追求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就成为这次电视节目大赛的必然。
田永明说,观众只认你主持的节目好不好看,并不在乎面孔的新与老,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老面孔不灵了,而应该说,有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不灵了。
电视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
田永明认为应具以下4种基本素质:一是相当的文化素质,一般需相当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识;二是独特的语言能力。但不一定要字正腔圆,只要不影响与观众交流,带点东北味、西北味也无妨,关键是要有感染力;三是在外形上的亲和力;四是要有个性特征,有内涵,这是最重要的。
名嘴的标准是什么
那么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呢?田永明认为,知识、社会阅历、应变能力、口才、把握场面的能力缺一不可,如果再加上一张好面孔,那就算锦上添花了。形象是一个标志,但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上的东西,很个性化。比如有人说崔永元的形象一般,但他的口碑极好。纯追求外形不是寻找主持人的必然趋势,关键要有内在的个性特征。他说,他很推崇王刚的主持风格,大度沉稳,把握场面能力可以说炉火纯青,而且可以适合各种性质的栏目。如果把王刚的沉稳大度、崔永元的随机应变和白岩松的理智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位难得的优秀主持,这也应算是此次大赛的考核标准。
主持人真的能考出来吗
“考试带有很大偶然性,而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从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广博的知识面以及形象的亲和力等方面慢慢发现。考试手段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带有普遍性,像这样大范围撒网,可以捞上来一些大众化的主持。”刚刚36岁就拥有11年导演经历的田永明做过不少大型节目,如庆祝澳门回归的《世纪龙腾》、香港回归的《百年香江知多少》,他对“主持素质”的要求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做这个比赛节目有两个意义:尽可能发现一些优秀节目主持人;把节目本身做得好看些。当然,二者结合不易,难免有些顾此失彼。”
现任主持人会不会有“下岗危机”
从大赛一开始,一些地方电视台就已盯上此次大赛,希望从中找到合意的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栏目,也提出让参赛的选手直接录制正在播出的节目。因此,从大赛中吸纳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中央电视台是必然的。而究竟此举会不会影响到现任电视节目主持人,田永明说,即使没有这样的大赛,随着每年的央视栏目的调整,主持人也要变更。
新人面面观
曾晶:一句话解围
曾晶是复赛第二场的7号,上场前,舞台监督一再嘱咐:千万别超时。嘉宾和曾晶一样,是搞教育的,谈起教育,就有些收不住口。忽然,曾晶想到了时间问题,她慌忙打断嘉宾的话,站起身,准备到舞台中央说结论,忽又想起还没和嘉宾握过手,连忙转身仓促地拉了拉嘉宾的手,再冲到台前。按说此刻曾晶已经犯了主持人的大忌,眼看没什么戏了,可她“一语解围”:“观众朋友,我简直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把刚刚学到的这些东西告诉您……”
近日,央视二套重磅栏目《对话》正与曾晶联络,要她尽快试镜。
周宇:最会“套瓷”的女孩
还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周宇,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笑起来甜甜的。在化妆间,她对着化妆师猛叫“姐姐”,这里还要描描、那里还要画画,要求再多,化妆师也没脾气。台上,周宇有本事和评委、观众“套瓷”,法宝之一就是她甜甜的笑和绝对诚意的鞠躬。英语口语对答,周宇一上来就先发制人,抢先用英语对着庞博大说一通,不料庞博莫名其妙地看着她,用中文问:你在说什么?但这并不影响周宇的情绪,依旧热情十足地重说了一遍。原来,她是在恭维庞博是个帅小伙——敢情还是“套瓷”!
撒贝宁:急智得高分
对撒贝宁这位1998年就进了央视的主持人来说,访谈、总结,不是多大的难题,掌握时间才是关键。
这位目前还在北大法学院就读的研究生的临场智慧,也就在此时显露出来了。他在总结时顺口加了句:就像刚才大屏幕上看到的那样,边说,边把头扭向了大屏幕。而倒计时的大钟,正出现在大屏幕上:还剩10秒!撒贝宁看得清楚、心里有数,转过身,不慌不忙作了结尾。1秒不差!他这一细小的动作,后来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称赞,他们给出了接近满分的高分。
于洪:最早被央视选中
35岁的于洪是参加复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原来是河南电视台的主持人。初赛面试后一个星期,大约是在9月中旬,于洪突然接到《东方时空》打来的电话,希望他到北京试镜。二话不说,他赶到北京,和另一位选手尹莉一起来了段现场直播。3天后,两人同时接到电话,领导审片通过,希望他们尽快抵京,加盟《东方时空》的周末新栏目《直播中国》。虽然要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才能决定是否正式录用,但两人还是坚决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他们算是最早被央视选中并“参加工作”的选手了。
复赛时,于洪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虽然比赛那天,于洪正生着病,但他说,那都不是理由。后来,他见到《东方时空》的同事,连说“对不起”。
王筱磊:茶壶里煮饺子
来自陕西西安的王筱磊是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也许因为他在面试时表现一般,没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当他夺得复赛现场第二名时,导演们都说他是“一匹黑马”。让大家难忘的,是他在“艺术阐释”时的表现。他抽到的题目是看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片断,然后用30秒,想出一句能够概括这个片断的歇后语。王筱磊稍作思考,对观众说,刚好我也是陕西人,就用陕西话来说吧。观众只听他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却并没有听到歇后语,眼看允许阐述的1分钟时间就要到了,大家都提着一颗心。就在这时,王筱磊不紧不慢地抖了个包袱,“俺秋菊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后来得知,王筱磊学过相声、快板,所以在舞台表演方面大占便宜。不过每次王筱磊下场时,自己也都紧张得全身冒汗,不停地嘀咕:“快结束吧,俺要回家吃面。想死我了。”
老主持看新主持
赵忠祥:年轻选手让我惊喜
选手的表现令我非常高兴,他们的能力都不错。但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主持人一上场就说:请看大屏幕。对事情的前因后果却没有交待,这就错过了一个向观众展示的机会。
宋世雄:发觉遗憾也许更好
他们的确非常优秀,但我希望他们能及时发觉自己的遗憾。遗憾是进步的阶梯,一次大赛也许能改变命运,但好的主持是需要终身不断完善的。
敬一丹:我未必能比他们做得好
我看马拉松赛的时候,发现有个现象比较有意思:总有几个人跑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一种无声的激励。往往是实力相当的人跑在一起。前几年,我在《焦点访谈》这个“马拉松团队”里,从水均益、白岩松、方宏进、崔永元他们身上吸取了很多。现在,我希望新的团队里有更多的强手。参加这次大赛的年轻人,起点很高。打分的时候,我经常在想,如果这道题由我来做,也许未必比他们做得好。
倪萍:不习惯坐在台下
坦率地说,我非常不习惯坐在台下看别人,可能是常年被别人看惯了。看着我的同行在台上,说心里话,我有点被煎熬的感觉,回到家里就有些后怕。荧屏其实挺小的,但因为主持人站在那儿,一点点的缺点就会被放大无数倍,被所有的人挑剔。我觉得有种侥幸,在老百姓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在观众还比较客气的时候,我不知不觉混到了今天。
沈力:他们的自信让我感动
我们那个时候,见识比较少,非常单纯,领导让怎样就怎样,不像现在这些年轻人,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他们的自信和勇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有时可能是过分自信了。
你说我说主持人大赛
我为选手鸣不平
这次主持人大赛很像体育比赛,虽然通过各种试题可以比较出主持人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但其中的偶然性,比如出场顺序等,都会影响打分。几场比赛后,明显是一场比一场的分高,特别是艺术阐释和外语测试中的打分甚至流露出较强的随意性。我很为前面的选手鸣不平。丁丁
我和评委谁对谁错
每晚,选手们刚一亮相,我就忍不住与家人猜测谁将胜出,而且我的预测结果与专家评委们的打分情况大体相当,我也因此抖了起来。可是,终于有一天,对于一男选手的看法,我与评委出现巨大的反差。在我看来,该选手可以说是当天出场的男选手中最差的一个;而评委的结论却刚好与我相反:他是那晚男选手中最好的一个。我有些茫然了……看来,我毕竟不是专家。户口
我理解电视人了
我终于理解电视人了。因为,电视观众真的是众口难调。这不,我和同事之间对大赛试题的设置就出现了分歧。同事觉得,设综合印象分不妥。我倒认为,这个分设得很有必要。试想,一位主持人站在你面前,而你一看这人就反胃,还能看下去节目吗!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形体和相貌等带给人“第一印象”的考核并不为怪。复赛第一场出现的颇有观众缘的尹莉成绩比口齿逊于她的沈冰低,我觉得,除了外语是她的弱项以外,身材矮小也使她不如身材欣长的沈冰抢眼。英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