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视剧“火爆”港台 水平才是取胜法宝(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3月15日12:15 北京日报
在风流倜傥的郑少秋让我们津津乐道乾隆爷三下江南的《戏说乾隆》时,那时我们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内地的电视剧也能在港台如此这般风光。在2000年香港十大电视剧集收视龙虎榜上,《康熙微服私访记》以206万可观的收视群成为“十大”中的一员,这一成绩使内地剧在港台的人气指数飞升。
稍为细心的人也不难发现,这几年内地剧正以“集束轰炸”的态势,在港台的电视圈不断地制造出动静来。香港电视黄金时段接二连三播出的大部分都是内地剧,这股热潮的涌起前年就可见端倪,像《财神到》、《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水浒》等都在香港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去年以来,尝到甜头的本港台和翡翠台争相引进内地剧,去年上半年内地剧《老房有喜》、《东周列国》、《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二、三部等都被香港电视重头推出,而到了暑期期间内地剧的播出愈加地白热化,本港台一个晚上三档影视剧都是内地戏,《侠女闯天关》被安排在九时档黄金最强档,接着就是《人间四月天》;而翡翠台也不甘示弱,用强大的宣传攻势推出内地偶像剧《真情告白》和古装剧《少年包青天》。而如今,《像雾像雨又像风》和《情深深雨朦朦》在台的播出宣传工作又将开始,而《笑傲江湖》、《秦始皇》、《大宅门》、《孙中山》、《文成公主》、《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的港台版权也已经卖出,内地剧在港台播出的又一轮热潮又将到来。
-“季风”何时变的向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那么从“海洋吹向大陆的这股季风”又是何时变的向呢?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代理公司外销公司经理陈春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内地剧“外销”是从90年代才开始的,但确切地说,内地剧被东南亚媒体所认可还要算是《三国演义》。1994年亚视播出《三国演义》,为引导观众看,找了当地的“说书人”在前面穿针引线用大约10至20分钟的时间讲述这段历史,该剧播出后竟意想不到地在香港地区轰动了,亚视也凭借此剧与香港无线打了个平手,大大地振作了一下。之后,该剧在台湾的播出也取得了轰动效应。像《西游记》、《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等剧在港台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战绩。陈经理认为,港台比较钟情内地的古装剧,他们对历史剧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是港台拍片不太尊重历史,同时读一部大布头的书太累,而电视剧可以把书的精华都吸收了,看起来也不费神。另外,我们的服装道具也很是考究、很新颖,这也是港台剧所不够具备的。他们比较重视尊重历史的古装片,不是很历史的就不被接受。
-娱乐与凝重“杂交”
《康熙微服私访记》首次以内地剧的身份跻身去年香港收视十强的行列,张国立的市场号召力和编剧邹静之的妙笔,是该剧出奇制胜的杀手锏。邹静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内地剧能够“墙外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娱乐与凝重上找到了切合点。邹静之说,两岸三地电视剧的着重点不一样,港台一路,内地又是一路。港台拍片更轻松、更随意、更商业一点,它的娱乐性、轻松图个乐是我们创作所欠缺的。而内地的制作人更爱把电视剧当成文学创作,在文学性、对现实的关怀、对历史的思辨上他们显然不如我们。
邹静之说,写完《康三》,我去了一趟香港,朋友们告诉我为什么爱看,说不仅演的好,而且台词好,那里面严肃一面的东西是新鲜的,人文关怀,人情事态的阐述他们的剧中没有。这就是《康》剧吸引人的所在,它既有凝重,又不缺少娱乐,也许正是这兼而有之成就了其商业的成功。
-“水平”是取胜的砝码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代理公司去年“外销”签约额达到了1000万美元(该数字不包括各个省自己“外销”的电视节目),《水浒》以6万美金一集卖出,《太平天国》卖价是4.9万美元,而《笑傲江湖》卖出了香港无线购买内地剧的最高价,比1992年卖《唐明皇》的价格高出10倍多。著名影视评论家尹鸿认为内地剧之所以能够占有港台市场主要有四大因素:首先是华语文化圈,在世界上,在北美欧洲其它地区虽然很少有我们的剧在那里播出,但是录像带却非常盛行。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语言,有共同认同的基础。其二,中国电视剧这些年来开始摆脱过去创作思维套路,开始在历史资料开掘与现实的联系共有关系的问题上开掘,古装剧没有现实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根上探讨。其三、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在大幅度提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内地电视剧的精品意识有关,市场丰厚的回报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的加盟,电影知名导演执导电视,著名作家当电视编剧等,港台的影视精英也纷纷加盟内地电视剧,强强联合碰撞出创作的火花。其四,在创作精品电视剧的前提下,内地剧开始注重娱乐上的包装,一改以往惯用的说教气。
随着内地电视人的齐心协力,相信不久,我们的偶像剧或其它风格的电视剧有一天也会像今天的古装剧一样成为别人“猎奇”的对象。(本报记者 赵文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