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上6点多钟,还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宅门》剧组主创人员斯琴高娃、陈宝国、毕彦君、章申、李萍等十来号人起了个大早,在郭宝昌导演的带队下,赶往天津参加《大宅门》研讨会。“北京红了不叫红,天津红了才叫红。我今天到天津是‘受审’来了。”
郭宝昌显然已经做好了挨批的打算。不过坐在他旁边的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揭发了他的“偏听偏信”,“他专记别人的批评意见”。郭宝昌说这是该剧播出后剧组首次“集体出行”。
津门15位评论家对剧组也不客气,在冯骥才的带领下,开始对郭宝昌及《大宅门》进行“审判”。全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首先语出惊人:“我要找郭导讨债,我为了看《大宅门》,少写了一个中篇啊。”冯骥才说:“《大宅门》为我们提供了精致的电视剧作的范例。”
倒是天津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的张春生在一番誉美之词后“但是”了一下,总结出五个不足,对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客串提出了批评,张春生认为他们根本无助于表演,只是一个炒作,他给剧组人员打了个分,“导演编剧没得说,可以打90分,演员的表演还可以,但灯光、道具最多打60分,如果我毫不客气地讲,他们根本就不及格!”
同是来自天津社科院社会所研究员的潘允康则总结出《大宅门》三大优势,他说:“我不觉得《大宅门》是这一两年内最顶尖的剧,至少它没有超过《雍正王朝》、《刑警本色》、《罪证》和《永不瞑目》这四部作品。但《大宅门》有它的三大优势。第一,它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尤其是前20集,几乎一直集中在白家与詹王府之间的矛盾,这是老百姓最爱看的戏;第二,它揭示出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而且写得真实、贴切;第三,它揭示出我国的家本位文化与现代化的企业之间的矛盾。”这一番话,说得剧组成员个个烫心。(本报记者 阙道华)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