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即将“关闭”那扇众人瞩目的“大宅门”时,记者获悉:同样是描写同仁堂的历史,也是众星云集的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日前已正式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审查,专家一致评价:该剧制作精良,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上均超过了《大宅门》。无独有偶,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北京国际电视周上,《大清药王》同《我这一辈子》、《桔子红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几部戏卖得非常火,被戏称为“四大名著”,并出现了内地、港台及东南亚数十家电视台“争购”《大清药王》的场面。试问,这《大清药王》的“药力”果真如此之大吗?其实,有关该剧的看点,记者此前曾发表过《期待“大清药王”的三个理由》的文章,在此就不赘述了,只是对于该剧的最新动向,记者必须向导演韩刚打探究竟。
别跟《大宅门》作比较
记者:据广电总局审片部门人士介绍:《大清药王》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上均超过了《大宅门》,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韩刚:首先,这部戏送审已基本通过,只有一句台词需稍加修改,这一点令人欣慰。其次,我的确听到了该剧得到好评的信息,但内容并不十分具体,而且对于这些我本人也不便于评价。
记者:《大清药王》与《大宅门》有很多相似之处,您认为两剧相比,《大清药王》有哪些优势呢?
韩刚:我不喜欢拿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因为每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主创人员的功力及大众审美取向不同,因此很难有可比性。再有,说老实话,目前我正忙于《曹操与杨修》剧本的修改,所以《大宅门》这部戏我还没来得及看,更无从将二者比较了。
记者:《大宅门》的收视率创了新高,您认为《大清药王》能否超过它?
韩刚:这一点无法预料。
内心强大才沉默
记者:您是“金鹰”、“飞天”双料最佳导演,可您看上去就像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平静而温和,与我们通常见到的“留大胡子,戴贝雷帽,整天大喊大叫”的导演不同,您觉得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另类”吗?
韩刚:我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这种状态就是我最自然的状态,我比较甘于寂寞,在现场很少乱嚷嚷,不喜欢在外形上给人以“威风八面”的感觉。有一位俄罗斯导演曾告诉我:“你是一个不需要从外在形象上把自己装扮得很强大的人,因为你的内心很强大。”
找好剧本是关键
记者:您拍戏的题材和类型较广,像《宰相刘罗锅》、《咱爸咱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古今中外均有涉猎,那么您接戏的原则是什么?
韩刚:一个作品必须要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拍给大众看,而不是留给自己欣赏。我挑选剧本时,首要的是剧本必须打动我,让我感觉能够拍出一个很精致的东西。至于类型和题材则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比如,当初接《宰相刘罗锅》时,我觉得剧本基础不错,能对古装戏有所突破,把皇上、大臣注入了平民百姓的理念,老百姓一定很喜欢,这部戏拍完后,又有四、五个关于刘罗锅的本子,我都没接,因为本子弱,而且我也不愿重复自己。
加入世贸是好事
记者:中国加入“WTO”的日子日益迫近,入世后国外的电影、电视就要进来,您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韩刚: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欢欣鼓舞的事。目前国内的影视制作和发行处在一种混乱局面,多如牛毛的小型影视甚至是广告公司把资金分散了,每年制作出2万部(集)的大量垃圾作品,这种在低档次、小投入上找卖点的做法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WTO”一时半会儿加入不了,目前的这种混乱局面还会维持较长时间,但随着加入“WTO”后,雄厚外资的投入会产生一些真正的大制作、大手笔,进入一个大循环之中,才能有实力与国外大片和电视节目抗衡。其实,现在真是到了有眼光的商人和有眼光的艺术家走到一起的时候了。(新报记者林涛)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