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导演高希希接受专访 认为军旅戏用真实感动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10:29  沈阳日报

  狼毒花》中的常发、《士兵突击》(blog)中的许三多、《大校的女儿》中的韩琳、《集结号》中的谷子地……一时间,军旅题材成为大银幕和小荧屏的绝对主角。2007年,我们一直被剧中平凡而真实的军人感动着,体味他们的事业、人生、爱情乃至痛苦和委屈。

  在疲于奔命赚钱、肆无忌惮张扬(blog)个性的今天,为什么众多观众却为涂满绿色的军营故事痴迷不已?12月22日午后,记者联系到《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历史的天空》《垂直打击》的导演高希希(blog),聊起这个热点话题。

  真实,英雄也有缺点

  记者: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年终岁尾要写总结。我现在拿到的一份全国部分电视台统计的年度收视率排行榜显示,包括《士兵突击》在内的不少军旅戏都榜上有名,可以说2007年是军旅戏的丰收年。

  兰晓龙: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只要拥有真实的人物,拥有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就能感染读者。这一年《士兵突击》得了不少奖。这部戏能够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朴实。很多人讨论为什么剧中没有女性?不是我刻意去回避,而是尊重军营生活的客观现实。现在一线部队是完全封闭的军营,本身就少有女人的身影,硬塞一个女人出现,就不是基层士兵真实的生活。

  高希希:对于任何一部作品来讲,真实感最能抓住人心。创作者一定要去复制那段历史,而不是篡改。以往军旅题材作品只是人物素描,没深入到人物内心中去,无法唤起观众的共鸣。现在军旅戏打破了以往“高大全”式的模式,英雄也是由平民产生也有缺点,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是军旅戏受到观众认可的最大原因。

  感人,展现深刻的人性

  记者:现在的军旅戏似乎成了最好的催泪弹,我常听身边人说,看《士兵突击》、《大校的女儿》、《狼毒花》时会潸然泪下。

  兰晓龙:军营生活有它的特殊性,是对人的一种锤炼。“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这种感情得多么深厚?然而两三年后他们又要各奔东西,这本身就很悲壮。军人身上这种人性化的成分,是别的生活领域所没有的。

  高希希:军旅戏中涉及的故事、人物都是军人,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要舍“小家”为“大家”,要常常做出牺牲和让步。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家”与“小家”势必会产生冲突,两难的选择,刚好击中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局外人很容易走进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而军人之间不掺杂任何私念的战友情也是催泪点,因为,越纯粹的东西,越动人。

  共鸣,军人的理想激励人心

  记者:按理说,军人和普通人之间有一定距离,为什么大部分看了军旅戏的观众都表示常会看得热血沸腾,也会时不时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兰晓龙:在当今社会,我们究竟缺失什么、需要什么?与军人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怀相比,与军人坚定的信念、意志相比,与军人的善良、朴实相比,很多人找到了答案。军人虽然没有城市时髦青年的所知、所闻,但他们却有真诚和善良,他们认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他们骨子里面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就是这种无形的、积极向上、健康的东西打动了人心。

  高希希:军旅戏在传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怀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种“新英雄”气质,正好点燃了中国人的英雄主义情结与爱国主义热情,军旅戏之所以火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一种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在许多人一心追求物质利益,放弃了理想信仰的现实之中,军旅戏中所渲染的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必定会使很多人有所触动。本报记者 唐晓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