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版过《说孔子》一书、正在《百家讲坛》录制《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孔子专家鲍鹏山,前日在《孔子》上海看片会后,炮轰这部连孔子第77代孙孔德懋女士都曾探班、表扬过的影片,在人物姓名、基本常识、历史史实等6个方面错得离谱。昨日,记者联系上《孔子》的编剧陈汗,陈汗在仔细阅读过鲍鹏山的观点后言辞激烈地表示:“不要当别人是白痴,当自己是大师。”
姓名错
写错孔子儿子的名字
回应:这个是手误
鲍鹏山表示,电影中的错误数不胜数,最不可原谅的是连孔子儿子的名字都写错了。“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电影里他第一次出场时字幕打成了‘孔锂’。”
陈汗:这肯定是手误,但这不是大问题,我们不是拍历史纪录片。比如电影里的“漆思弓”是虚构的,原型是孔子弟子“漆雕开”,那要不要改?这些我们全都知道,最重要的是不要当别人是白痴,当自己是大师。
常识错
孔子不会直呼弟子的字
回应:简化称呼便于观众识别
鲍鹏山说:“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编剧怎么连这点常识都没有?”
陈汗(大笑):这就是他不懂电影了。电影篇幅短,一会叫名、一会叫字,观众不犯迷糊?再说了,《论语》里孔子叫弟子,叫名、叫字都有。
史实错
南子没在卫国被谋杀
回应:我们又不是拍纪录片
鲍鹏山指出,影片中,南子在卫国的内乱中被谋杀致死,但在历史上是卫国的太子谋杀南子未遂,后来太子还因此被逐出卫国。
陈汗(激动地):史书上没说过南子是怎么死的。南子这条线索我们要完成,篇幅有限,所以设计了这样的死法。难道我们还要拍她生孩子、和卫灵公吵架、病死?这好看吗?又不是拍纪录片。
思想错
把于丹说的变成孔子思想
回应:为什么不能用于丹的话
片中弟子颜回劝孔子:“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鲍鹏山表示:“这话是于丹说的啊,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
陈汗:于丹的话就是代表了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不能用?我用于丹的话,你抗议,如果我用你的话,于丹是不是也要抗议?陈汗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小编剧,你要去批评人家大师的话,就去搞个论坛争论吧。
人数错
当时的战争没千军万马
回应:请他自己先拿实了再说
片中有数场战争场面,全都是用特效做出的千军万马,比《赤壁》还要恢弘。鲍鹏山认为:“春秋时代哪有这样的战争规模?那时候人口不多,几百人打仗就已经是大战争了,哪有电影里这么多人。”
陈汗(讥讽地):我们这个电影有很多专家在幕后,他站在别的专家上面了,我可以封为“太上专家”。当时的战争随时都有一两万人,尤其是齐鲁大战。你想,齐国大军来打你,保卫战只有几百人打?光孔子的弟子都不止几百人,还别说那些士兵了。说人家荒谬?自己拿实在才行。
人物性格错
子路是外交家不是武夫
回应:外交家是子贡不是子路
鲍鹏山还认为,影片中有些孔子弟子的性格跟历史相反,比如颜回是个很洒脱、乐天的人,在电影里却整天愁眉苦脸;子路是一个天真、勇敢的人,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可在电影里却是一介武夫。
陈汗(怒):看来这位鲍先生连专家都称不上了。传说中“一夜白头”就是说的颜回,你想,会一夜白头的人,会像他形容的那样乐天吗?
孔子弟子中的外交家是子贡,不是子路。当时的外交家一定要口才好,要对《诗经》倒背如流,子路达不到这个水准,还动不动就发脾气。孔子陈蔡被围,子路第一个申请去进行外交,孔子不让,子贡请命,孔子同意了。孔子是一个非常了解弟子的人,如果子路是个很出色的外交家,为什么他不派子路去呢?
等《孔子》上映后,我会把电影中符合史实和不符合史实的部分都列出来。我要让那些专家们知道,我们是知道这些东西的,不过是为了电影做了修改而已。记者 张世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