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歌苓揭秘《寄居者》内容 曝演讲要吃抗恐惧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02:36  扬子晚报

  电影《梅兰芳》的热映,把编剧严歌苓也推向了浪尖。近日,她趁热打铁,又推出新作《寄居者》。严歌苓出版小说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此前《小姨多鹤》和《第九个寡妇》都是以乡村为背景,这一次则又回到了都市,《寄居者》故事的灵感究竟来自何处?昨日,本报记者用电子邮件方式采访了在台湾家中的严歌苓,她说,故事都是听来的,但有自己的影子。她还透露说,10日将回到北京,为新作做宣传。

  和陈冲研究柏林墙故事

  谈到写这个故事的灵感,严歌苓说:“我的小说故事都是听来的。生活中精彩的故事往往超过我们的想像。”她告诉记者,《寄居者》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柏林墙。1993年,她和先生去柏林旅游时,参观了柏林墙。许许多多人的故事让严歌苓念念不忘:“有一个故事简直就像一篇小说,一对年轻人在东柏林订婚后,小伙子到了西柏林,他深爱着未婚妻,几年后仍无法忘怀。偶然中,他在欧洲见到一个像他未婚妻的女孩子,他勾引了她,把她带到东柏林,让未婚妻用欧洲女孩的护照到了西柏林。”

  1999年的时候,她跟陈冲对犹太难民在二战期间被上海接纳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我们做了资料研究,但苦于找不到一个比较集中的故事来反映。直到前年,我突然想到,可以借用柏林的故事来作为串联大背景。”

  主人公改成了中国女孩

  “在小说里,我把主人公变成了一个中国女孩。”严歌苓说。是否女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严歌苓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女主角与我很相近,都是那种看起来特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干出什么大事来。只不过,我的人生没有MAY(主人公名字)那么戏剧化,也没有像她面临那样的绝境。”但是,她称MAY和自己都是不折不扣的寄居者,“在美国生活20年也不能改变我的寄居者心态。就是那种边缘的,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主流的感觉。”20年前,30岁的严歌苓去美国留学。对这段大转折,她不否认地说,当时有情感上的原因。对于寄居这种生存状态,严歌苓曾经在《扶桑》里有过描述,但不像《寄居者》这样集中、直接,并且远不局限于华人的寄居状态。但严歌苓称自己是一个乐观的寄居者,“这个立足点使我更沉静,而沉静利于观察,并且对什么都不认为理所当然,都会玩味,品评,不由自主地把祖国和寄居国做比较,社会,观念,情感表达方式、语言、食品……一切。”

  演讲要吃抗恐惧症药

  为什么她的多部小说都被知名导演选中?严歌苓笑:“大概因为我善于讲故事、也喜欢刻画人物吧。跟女演员接戏一样,演了一部电影,效果不错,自然还会有人找她继续演。”她说,开始是1993年李安买走一部,后来李翰祥和朱延平也各买走一部,再后来,陈凯歌也找到了她。“我天生不狂,人家看中我的小说,我就喜出望外,觉得备受抬举了。”

  张艺谋今年将开拍她的作品《金陵十三钗》,她是否会做编剧?她说:“张艺谋找刘恒编剧了,听说已经快完成了。”此前,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严歌苓选了赵薇作女主角,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做导演,甚至演员?严歌苓笑称:“做导演是另外一种天才,我不具备,所以我对于现在的作家身份非常满足。我哪儿能做演员啊?年轻时都没想过。在美国演讲了几次,还得吃抗舞台恐惧症的药呢。我只适合干幕后的事,或者躲在自己文字后面。” 本报记者蔡震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