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著名音乐人徐沛东一回到大连,就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无论是作为中国音乐界有影响的人物,还是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在言谈中透露出对春晚的一片真情。
徐沛东说,前些日子全国各地的媒体上出现题为“徐沛东:春晚已走到末路”的文章是失实的。他说,自己还是那个观点:春晚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但这决不是批评春晚。
春晚的地位和它所受的关注度以及观众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决定了春晚注定不寻常。
春晚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
万众期待中,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将在今晚上演,作为曾多次参加这台晚会的创作者,徐沛东认为,春晚的节目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
徐沛东说,春晚每年都在搞,每年都有提高,但每年都有人不满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生活的要求随之提高。
意识到这个问题,为满足不同口味观众的需要,除夕夜,央视各频道同时播出多台晚会,尽管如此,人们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春晚,随之而来的是春晚编导及演职人员身上的巨大压力。
徐沛东说,每年春晚,编导接到任务后心情都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希望借助春晚这个平台,向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过高的关注度又让他们难以以平常心来准备这台节目。
一般每年8、9月份,春晚的演职人员就开始进入剧组,从那时起,所有参与者每天都在推敲节目,不到最后播出,春晚的节目就不算最后确定。
因此,徐沛东说,可以肯定,春晚的节目每年都在进步,包括摄像、艺术表现力、演员阵容等各个方面,每年都有新东西,都会让观众眼前一亮。
但越是这样越难,许多人说春晚是道年夜大餐,既然是大餐,就什么味道都有,一定会有人吃了消化不了。
创作者甘当幕后英雄
“在春节晚会上出名的是演员,创作者都是幕后英雄。”徐沛东说,对春节晚会的创作者们,人们应该表达自己的敬意。“明知不可为,却要这么做,首先这种精神就值得推崇。”
他说,上万人在为这台晚会在背后忙活,不但从进入晚会剧组那天就得不到休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更不能和家人团圆。“当我们合家团圆欣赏晚会的时候,很多人在中国人最看重的欢聚时刻为我们付出。”
“一台晚会看起来轻松,其实内容和时间都是精心策划的,应该说,春节晚会是最验证创作者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在这上面出差错。”他说,真正出了名的还是演员,导演等创作人员都是幕后英雄。演出结束后一般有一个庆功的宴会,基本上都是职员在那里,“挺苦的。”
徐沛东经常看到在最后一刻被告之不能上节目的演员坐在地上哭,“因为什么,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而演员需要的回报就是在晚会上展示自己的风貌,这一点无论演员还是创作人员都是共通的。”
平常心看春晚
作为春晚的创作者,每个春晚的编导和演职人员都想把这台晚会办好,徐沛东说,但创作不能急功近利,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要把心态放平,急功近利,指望一夜走红的心态要不得。
现在许多演员希望参加春晚演出,但竞争激烈不能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电视是高科技载体,春晚中每个节目的播出时间都要以秒来计算,但艺术创作却不能这样,功夫下到,才能有收获。
徐沛东说,今年春晚小品通过的比较早,赵本山的节目厚积薄发,最后通过了审核,这和他下的功夫分不开。去年,为准备春晚的节目,赵本山几乎一年没参加其他演出。宋祖英也一样敬业,每年从元旦后到春节,是演员参加各种商业演出的好时候,但这段时间,宋祖英一直在忙着公益演出和准备春晚的节目。
同时,观众也应把对待春晚的文化心态放平。徐沛东说,编导人员压力小,自然会出好节目。
艺术创作需要一丝不苟
徐沛东从1988年开始参与春节晚会,连续多年和春晚结缘,徐沛东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艺术创作需要一丝不苟。
“最早是在广电总局的录音厅进行录音,当时一位老师告诉我,在这台晚会上好好磨炼一样东西,值。后来他的话被验证了,春晚的影响力大家都看到了。”
同时徐沛东也学会了对待艺术要一丝不苟,“有的曲子录2小时和2天,效果就是不一样,我想艺术就是这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参加春晚的所有人员都认识到这一点,拿宋祖英来说,她上台的时间可能是3分半钟,可每天排练的时候她得等上三四个小时,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有纪律,另一方面表现了演员对艺术创作的尊重。”他说,参加春晚是一件苦差事,但因为它也是盘点一年来中国在文艺上的成就的方式之一,所以参加者还是把它放在第一位的。
徐沛东认为只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好作品就会出现,“所以无论观众还是演员还是创作者,只要放平心态,注重对艺术品位的培养,好作品自然会流传开来。”辛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