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民工》因镜头下的真实,触动着民工的情,揪紧了百姓的心,一经江苏城市频道播出,就立即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除了剧情感动人们的心灵之外,40位民工演员的出演也同样令人震撼。昨日,在导演管虎的带领下,“民工”陶泽如、孙松,“小记者”雪村来宁与观众见面。在谈到眼下民工的社会问题时,导演管虎和演员还透露了民工演员在拍戏时的生存状况:民工演员的片酬每天是25块钱,拍吃馒头戏时,他们一下子就吃了600只馒头。
民工演员报酬状况———
管虎:25块钱一天
管虎告诉记者,拍摄《生存之民工》的目的就是想给电视影视发展以有力一击,让荧屏前的观众找到真正为之震惊的东西———真实而贴近生活。对于业内人士称《生存之民工》是“平实纪录式电视剧”一说,管虎给记者做了解释,“由于我们一直采用肩扛摄像机拍摄,力图达到貌似纪录片的效果,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但是电视剧和真实的纪录片有着差异。做纪录片是我的愿望,这部戏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老延续以往的风格有些厌烦,尝试一下很有意义。”
管虎告诉记者,接下来还会拍摄《生活之民工》,因为现在这部剧反映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民工还有很多生存、生活问题有待反映。解决了生存问题,民工的生活就会变得平和点。40多位民工的本色表演增强了电视剧的真实性,管虎告诉记者,这些民工都是从附近的一个工地找来的,他们在工地上一天20块钱,剧组给25块钱一天,他们都很愿意到剧组。他们对拍戏都感到很新鲜,也很卖力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民工演员生活状况———
孙松:吃下600只馒头
在《渴望》中扮演王沪生的孙松,在《生存之民工》中是一个“安徽农民工”。为了演得像民工,孙松每天穿着内裤在阳台上晒四个小时的太阳,但这样的装扮被宾馆的服务生说是影响形象,不准他去阳台晒。谈到剧中演员的生存状况时,他告诉记者,拍摄了这部剧,他才对民工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时我们太低估民工,他们有着相当强的承受能力,当然胃口也特别大!”孙松向记者透露,由于干体力活的缘故,这些民工都特别能吃,有一场戏要拍摄民工干完活吃馒头的场景,机子刚架好还没有开始拍摄,200个馒头就被一抢而空,后来重拍时又拿来400个馒头,镜头拍完了,馒头也被吃完了。“他们太能吃了,两口一个馒头就没有了。”
民工演员工作状况———
陶泽如:在片场也偷懒
陶泽如在剧中扮演从江苏走出去的农民工,所以时常会冒出几句南京话,这让观众倍感亲切。在剧中由于拿不到工钱,他就到浴室帮别人擦背。陶泽如为了演这部电视剧,擦了几十个背,有时候也拿自己练习。据陶泽如透露,在东北拍戏时,正好遇到南通的建筑队,让他倍感亲切,经常去蹭家乡饭,“虽然就有两个菜,但是特别好吃。”由于拍戏时演员吃住都和民工在一起,慢慢有了感情,要拍戏了,有的民工也在片场偷懒,陶泽如就经常用臭袜子朝民工身上一扔,“开工了,快起。”这些民工就乐呵呵地披上衣服去拍戏了。不过,虽然报酬只有25块钱一天,但民工演员都很知足,“他们觉得拍戏很舒服,一些民工拍完电视剧都不想干活了!”
民工演员目前状况———
雪村:到北影厂门口等戏
昨天见面会上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唱红《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雪村了,在剧中雪村真的是位“活雷锋”:当了帮助民工讨血汗钱的小记者。雪村告诉记者,民工是他很早就接触到的群体,因为他自己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因为演戏,雪村和一些民工演员成了朋友,有几个民工在拍戏的时候和他特别谈得来,经常一起吃饭喝酒,现在跑到北京工作的几个民工还经常和雪村打电话,约出来一起见见面,吃吃饭。据了解,一些民工还真喜欢上了拍戏,没有工作的时候就跑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等着当群众演员,因为拍戏不比他们在工地赚钱少。本报记者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