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访谈录现场
00:09:07:00
马东: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文化访谈录》。今天我们走进《文化访谈录》的是一位畅销书的作家,他今年只有21岁,写过两本小说,每一本都卖过了超过了100万
册。这几乎是一个销量上的神话。他是一位大学在读的学生,很多大学生和中学生都熟知他的名字,他的写作才华是在四年前一次作文大赛时被发现的,那个时候题目,这篇作文的题目叫做“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他的身份当时是四川省自贡市抚顺二中的高二学生郭敬明。我们今天现场还请来了一些熟悉、喜爱郭敬明的大学生们来我们《文化访谈录》作客,让我们有请畅销书作家郭敬明。
敬明说实话你比我想象当中和我从照片中看到的要瘦小一些。
01:10:19:00
郭敬明:对。
马东:你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些我们现场的这些观众朋友们都是你的粉丝,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特别喜欢你的书,这样在开始我们这个谈话之前先请他们来说说对你和你的书的印象,好吗?来,给我们前排观众话筒,有哪位愿意谈谈自己对郭敬明的看法。
观众:我原来看过郭敬明的《幻城》,我感觉《幻城》一是比较忧伤,二是看完以后有一定的感触,心灵上还是比较有震撼的感觉。
马东:我能问问你的名字吗?
观众:陈斌
马东:你今年多大?
观众:22。
马东:22岁。
观众:对。
马东:你还在大学念书?
观众:对。
马东:还有哪位?
观众:你好郭敬明,我前天刚看完你的那本新书《夏至未至》。然后刚刚在路上过来的时候,我在路边看到过一个乞丐,当时我就想到了鲁智昂。我觉得你的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文字。或许它的故事情节让我感觉到回家了我刚刚离开的高中,但是你的文字是,我觉得它不像是一种小说的文字,而像一种散文的文字,非常的隽永,非常地优美,让我觉得是一个女孩子写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大男生写出来的。我特别喜欢在半夜中看你的文字,特别舒服。
00:12:05:00
马东:谢谢你,还有哪位?
观众:郭敬明您好,我比较喜欢你的那本《幻城》,因为它除了文字上比较华丽,始终有那种淡淡的忧伤的感觉在里面弥漫着。更重要的是我感觉你在想法上比较奇特,竟然自己构思出来那样两个奇妙的王国,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比较佩服你。
郭敬明:谢谢。
马东:郭敬明你是不是也经常和你自己的读者这样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
郭敬明:做节目的时候会有一些,其实生活中不太多,就是外面的一些活动可能会有一些接触。
马东:他们会为对于你的背景,你小时候的成长历程特别感兴趣?
郭敬明:会有一些吧。
马东:说实话我也很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你今年才21、22岁,然后就出了两本销量这么大的书,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去猜测你的成长背景,我知道你是四川自贡人,你是土生土长在那里吗?
郭敬明:对。
马东:父母也都在那里工作?
郭敬明:嗯。
马东:家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学背景?
郭敬明:没有,我妈妈是银行职员,然后我爸爸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所以我出去差不多每次都会被人问到这个问题,就会觉得家里是不是有些文化人,或者是搞文学的人,其实没有。
马东:那你自己的写作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
郭敬明:正式可能会从初中的时候写一些小文章,然后到了高中开始写得多一点。
马东:写作的这些素材来自于什么?
郭敬明:生活中还有朋友中的故事,各个方面都会有。
马东:自贡是一个大城市吗?
郭敬明:小城市。
马东:你从小离开过那里吗?
郭敬明:离开过,你是说就是很长……
00:13:53:00
马东:长时间的离开吗?
郭敬明:那倒还没有,就是念大学就会去上海,之前差不多都呆在那边。
马东:就是到上海之前其实你没有去过别的大城市?
郭敬明:没有。
马东:北京来过吗?
郭敬明:没有。
马东:没有。那么在你的家乡,给我形容一下自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郭敬明:就是中国很多的小城市,但是我感觉可能会有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所以我觉得它还蛮舒服的,是个很安逸的城市,在那里生活会觉得没有压力,很开心。
马东:你知道以我对你的想象,你能够写出两本这么受欢迎的小说,生活的积累应该是很丰富,这些东西来自于你童年的阅读。
郭敬明:对。我小时候念书还蛮多的,然后长大到现在越到后面可能这些看书的时间反而少了。
马东:看些什么书?
郭敬明:就什么都看。
马东: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郭敬明:最喜欢,其实还没有最喜欢,我就是一段时间对某种东西特别喜欢,然后过段时间又对某种东西特别喜欢。
00:15:00:00
马东:你知道你的书中透露出一种与你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这和你小时候在阅读范围上有关系吗?
郭敬明:我小时候可能是有点往前跳跃多一点,因为像在我很小的时候可能就看童话什么的,而在小学都会看一些初中的孩子写的东西,而在初中,初中的时候看高中的人写的东西,然后高中看大学人写的东西,可能就会稍微往前面跨一点。
马东:但是如果有人问你说你只是通过书本来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者说来了解别人的生活,你是不是还会说其实你自己的生活跟你的同龄人不太一样?
郭敬明:其实越到后面就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可能开始前面像初中高中还其和普通学生一样,而且那时候我作品里所描写的学生时代,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就周围的一些事情,而到后来会经历社会上的一些,那都是进入大学之后接触整个社会越来越多所带来的一些新鲜的感觉。
马东:那就是说你在进入大学之前,其实跟可能在座很多高中的同学那种生活基本上是一样的?
郭敬明:应该一样。
00:16:12:00
马东:我刚才前面提到过你的写作才华被发现是因为新概念作文,你是新概念作文第三和第四两届作文的一等奖,好像在新概念整个作文这个活动当中也很少有像你这样连续的获奖。
郭敬明:之前没有,但是后面有一些,但比较少。
马东:你自己作文得奖之后,是不是就开始有很多文学刊物或者是出版社什么的开始关注你、联系你。
郭敬明:也没有很多,就会有一些。
马东:他们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联系你?
郭敬明:就是我在拿奖之后然后回到四川,因为我是高二的时候拿奖,然后回到四川继续念高中念高三,在那个时候就有一些出版社来找我,就会觉得问一下有没有稿子想发或者是什么。
马东:那时候你手里有积攒的稿子吗?
郭敬明:有,有的,因为那时就是我高二和高三写的一些散文,差不多在手里,然后那个时候正好就发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
马东:第一本散文集的名字叫什么?
郭敬明:《爱与痛苦的边缘》。
00:17:16:00
马东:《爱与痛苦的边缘》,你的第一本小说就是《幻城》是吗?
郭敬明:对,第一本长篇。
马东: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构思这篇小说?
郭敬明:高三。
马东:高三的时候,我看到有的报道上面说,你构思整个故事的时间其实只有一个小时?
郭敬明:没那么夸张,但是就不会太长,就没到一个小时那么夸张。
马东:就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郭敬明:一下子就觉得有一个那样的感觉,然后就去想,去写下来。
马东:你什么时候把它付诸笔端的?
郭敬明:我在第一部分的时候是在高三的时候完成的,然后后面的部分是在大一的时候完成的。
马东:第一次写小说的感觉怎么样?
郭敬明:累死了。
马东:啊。
郭敬明:累死了。
马东:为什么?后面友人催着你吗?
郭敬明:也不是催,像我以前写散文就讲身边的事情,一些很写鸡毛蒜皮的,你就可以好象写一下四五千就出来了,因为自己经历过写起来就好方便。然后你写小说你要全部去重新想象那个世界该发生什么事情,而且特别就是以前都写短篇,然后第一次写长篇跨度一下子变得很大,就变得很难控制,写到最里心里愿望就赶快写完。
马东:《幻城》你最开始把它规划成一个长篇小说吗?
郭敬明:没有,一开始是写的一个短篇,然后后来那个短篇是登在杂志上,很多读者受欢迎。因为那个短片里还有很多问题也没有交代清楚,所以说就想把它扩展成一个完整的长篇。
00:18:46:00
马东:这是你主动想把它扩展成的,还是有出版社开始找你了?
郭敬明:就是自己已经在动手写了,然后后来差不多快写完的时候就有出版社问我,要不要出版长篇。
马东:我知道你开始做那个短篇的时候,是发在萌芽上是吗?
郭敬明:对。
马东:那个时候你还其实没有动手开始做这个长篇。
郭敬明:没有没有。
马东:出版社最早是什么时候找到你?
郭敬明:应该是在11、12月左右吧。
马东:出版社跟你约一个长篇的稿子。
郭敬明:对。
马东:那种感觉怎么样?
郭敬明:还蛮受宠若惊的。
马东:你看几乎所有的文学青年都有一种梦想就是自己的文字变成白纸黑字然后在同学当中,在不同的圈子里面流传。那种兴奋,那种愉悦感是特别强烈的,你也是那样。
郭敬明:我不变成白纸黑字我都好喜欢别人看到我的文章觉得,哇!好厉害。其实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住校不能用电脑,然后就只能在纸上写,然后有时候会写完一个小故事给同学看,如果同学很开心,然后我自己也会变得好开心,然后那个时候那种动力还蛮简单的,就是一直写,一直写。
00:19:57:00
马东:你用了多长时间把一个短片小说是改成了《幻城》,我们见到的长篇。
郭敬明:一个半月。
马东:那就有点像被别人逼着的感觉是吗?
郭敬明:没有,那个时候自己真的写得很快。我到后来还一直删,还一直改,因为就是说出去别人好像觉得你在炫耀或者是什么,但确实好像还是写得蛮快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讲。
马东:整个这部小说所有的东西是来自于你以前生活的积累和构思吗?
郭敬明:就是有些幻想还有我们小时候看漫画,玩游戏机,各种各样动画片什么的,反正都有。然后很多神话结构或者是你从小到大的一些幻想什么的,都会有。
马东:你有没有想过这本书出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
郭敬明:其实我在写短篇的时候根本没想过它要有什么效果,那个时候就是我高三太无聊了,然后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什么的,然后就写了这篇短篇,然后后来发表出来就一下子很受欢迎,然后就继续把它写下去,我也觉得受到鼓励一样。
马东:出版社大概刚开始印《幻城》的时候,他们印了多少策?
郭敬明:10万。
马东:起手就是10万册?
郭敬明:嗯。
马东:我知道现在很多,我们不说一线的作家。就是说大家都知道的那种作家一本小说出来也不过就是3、4万册,2、3万册的样子,他们是什么样的信心直接放到了10万?
郭敬明:应该说当时短篇小说很受欢迎。
00:21:28:00
马东:就这一个原因吗?
郭敬明:不知道,这个具体我还没问过他们,当时一听到他们说10万,自己就觉得压力好大。
马东:10万册出来之后好像都抢购一空,然后不久的时间就开始又重版重印,然后迅速就突破了几十万册,然后就变成了现在大家知道超过百万量的销量,在这之后我相信出版社肯定对你非常有信心?
郭敬明:对。
马东:他们怎么跟你交流的?
郭敬明:他们也没有交流,就是说你放心去写你想写的东西就可以了,然后也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反正就是你之后应该会很顺利,然后我们都相信你,一半鼓励,一半就是支持的那种。
马东:我看到有些报道说其实当时出版社对你还是充满信心的,然后跟你签了一个四年的协议。这个协议是怎么定的?
郭敬明:它其实协议不是说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定要规定你完成多少或者什么,只是说你在大学四年里就是完成一部小说就可以了,你用四年时间去完成一部小说就可以了,你用四年的时间去完全一部小说就可以了。然后如果你这部小说完成了之后,你还想写其它的东西,就是说如果你愿意给他们做的话他们就优先做,愿意做,他们如果不愿意做也就可以选择别人一起做,也就是一个相当于一个肯定的性质,让你觉得自己有信心一点,出版社觉得你是有才华的,然后让我自己写起来也比较有底气。
马东:是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社会上已经开始有些对你宣传了?
00:23:02:00
郭敬明:会有。
马东:这些宣传在你自己感觉是一种被动的宣传,还是出版社或者说是你的相关爱护你的人帮你一起出书的人给你的一起,有意识的做宣传。
郭敬明:也没有有意识地做宣传,像我刚刚出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可能出版社会做一些报道或者什么的,就让大家知道《幻城》出来了。但是后来可能书发得越来越好,然后很多媒体大家好像都在关注这个事情,就变得报道越来越多。
马东:那时候你觉得开始习惯于接受采访?
郭敬明:我一开始还蛮烦的,然后后来就还好。
马东:这个过程怎么转变?
郭敬明:就没什么,一开始就觉得很伤心,然后私底下想凭什么这么写?然后看到后来就觉得麻木了,就觉得还好。然后就当在看别人的事情,然后看到好玩的还笑一笑,还拿给别人看,你看写得好好玩。
马东:那你拿给别人看的时候,你说你看写我写成这样,那个时候心态大概是说这个反正不是我。
郭敬明:自嘲,顺便解压。如果你每一个别人写的东西你都要去计较,都要去认真的话,那就疯了,早就疯了。
马东:你感觉媒体所营造出来的那个郭敬明和你自己有差距吗?
郭敬明:有啊。
00:24:24:00
马东:在哪些方面?
郭敬明:我就感觉还一点不像我。
马东:哪些方面不像?
郭敬明:我感觉,我每次听报道或者什么,都会觉得那是谁?
马东:那是一个神。
郭敬明: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符号。像我私底下,不会去,那除非就是上节目或者是有活动,都会觉得好像是一个名人,其实私底下真的很随便,一个平凡人在生活,在上海到处跑来跑去就跟正常的学生是一样的。
马东:他们是用一些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你?
郭敬明:多了。
马东:举举例子。
郭敬明:印象最深就是什么什么掌门人什么的,还有什么类似青春派什么。
马东:所谓有什么“80”后,是这时候提出来的吗?
郭敬明:也没有那么早会在我第二本书的时候才提出来的,第二本长篇发行的时候,那个时候开始渐渐有这个说法了。
马东:你刚才说掌门人,他们管你叫什么掌门人?
郭敬明:青春派,青春派新掌门人,还是新青春派掌门人,反正还是蛮拗口的。
马东:新青春派掌门人是吗?
郭敬明:好像是,查一下好了。
马东:你的第二部小说和你第一部之间间隔了多长时间?
郭敬明:快一年。因为我《幻城》是2003年1月发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2003年11月发的,差不多一年。
00:25:56:00
马东:《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出版社跟你约定的那个协议当中的一项吗?
郭敬明:就是那一本。
马东:就是那一本。
郭敬明:对。
马东:他们说四年当中你给我一本就行了。但是你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准确一点说能是九个月?
郭敬明:你是说从开始着手吗?
马东:从你开始写这本小说直到我们在新华书店可以看到它。
郭敬明:十个月。
马东:十个月的时间。
郭敬明: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是连载,所以就变的就是说我没有一下子把它写完,就是一边连载一边写,所以就一直拖了很长时间,就差不多用了10个月完成,最后11个月发的。
马东:10个月时间他们做连载。
郭敬明:对。
马东:那么这个过程又像你说的,就好像后面有人逼着你让你往前写似的?
郭敬明:其实我觉得是一个蛮有趣的过程,因为当你还不知道后边的情节发展的时候,你会越写,你就会觉得越新鲜,让人觉得整个故事是活的,他在拉着你走。
马东:你怎么去构思这个故事?
郭敬明:其实我写每一本小说,只要想好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就可以了,中间我感觉这些情节他自己会出来,就不要想,写到那儿他肯定自己会出来。
马东:你在整个写第二部小说的时候是不是比第一部感觉要流畅多了?
郭敬明:其实越写到后面越流畅,写第三部就更流畅,我第三部写的时间都不敢说。
马东:多长时间没关系,告诉我多长时间没关系。
郭敬明:我在外面号称一年。
00:27:25:00
马东:其实呢?
郭敬明:其实真的还蛮短的。
马东:真的是还蛮短的。
郭敬明:就是短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马东:一个月?
郭敬明:就反正是匪夷所思。其实我自己是知道我确实是可以那么快,但是如果我去那样讲,然后别人媒体,报社你看他乱赶书,或者什么,去赶稿子,没有质量什么的,然后我就怕这样的麻烦,所以我干脆都不要讲写得快,就说我写得慢就可以了。其实我是写东西就很快,但是我不会那么写完就马上再写,一般我就是隔一年,隔一年一本。
马东:说到这儿,你知道我几乎忘了你的年龄了,你是83年,22岁。22岁一个月写一本书出来,你知道我是一个很老派的人,我特别相信生活积累。那一个月写一本这么厚的书出来,他的生活积累来自哪儿?
郭敬明:他的生活积累就来自于你空闲的这一年。其实就是说可能别的作家就是说,他一年时间花来写这本小说,而我可能就是一年我都在想,然后可能就是一直看,一直写,一直在想情节,到最后一个月只要霹雳帕拉打出来就可以了。
马东:那你还不是用一年写作是吗?你不是用一个月写作,还是用一年。
郭敬明:对,其实还会平时会去看,会去思考。比如说有些情节就会想,或者遇到一个朋友他的故事就会更加丰富这个人物,其实也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马东:我们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当你开始构思《梦里花落知多少》,到我们见到成书,这十个月的过程当中你所经历的是构思的过程,还是霹雳帕拉打出来的过程。
00:29:11:00
郭敬明:我写连载,就是构思一部分,写一部分。
马东:这部小说我看过了,我觉得有些生活资料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我觉得你在掌握这些生活的时候,有些生活掌握得非常精到,那是你自己的生活吗?
郭敬明:其实有一些是,当然不完全是我的生活,有一些就是我的朋友。像他们差不多就是花天酒地的那种感觉,像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大家的生活,特别是大学生都其差不多。
马东:你知道,你说差不多的大学生活,但是你这部书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我自己不敢想象,因为可能我离开学校太多年了,我不敢想象今天会跟大学生活连在一起了。比如说妓女、毒品、暴力等等这些内容。这些东西你是说你是从周围的朋友那里听来的。
郭敬明:其实生活中会有,只是我在小说中把它放大了,让它变成一个尖锐的问题,当然生活中存在,不可能非常普遍,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是有这样的个例,或者是有这样的例子在那儿放着,所以我们在文学创作或者是美术创作,其它一些艺术门类里都会把它放大,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马东:你知道,还有人当比较你这两部小说的时候,谈到了一个问题,说你这两部小说整个语言风格大变。前一部小说按照某些文学评论家的说法,说写得特别华丽、郑重,绝无油腔滑调,但是后面一部小说几乎全是北京的,他们用了痞子语言的这么一种说法,一个人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文风有这么大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