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崔永元时代”开始喜欢《实话实说》,喜欢小崔睿智平实的主持风格,喜欢它贴近生活的真实主题。后来,在《实话实说》的高潮期,小崔走了,和晶来了,再后来,和晶做母亲去了,阿忆又接过了“雷锋手中的枪”,而《实话实说》这个栏目也就在如此的辗转变化中逐渐平淡了下去,让许许多多曾经为它兴奋、为它震撼,甚至落泪的老观众逐渐忘却了它的播出时间,《实话实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因为工作原因,曾经跟和晶有所交往,她认真、智慧且负责,一起喝咖啡的时候亲切如姐妹。对于《实话实说》,她曾经信心满怀地说过“我就是那个最后撞红线的人”。她的辛苦和劳累也是众所周知,小崔离开《实话实说》的时候,将策划主力班底全班带走了,留给和晶是全新的人马,《实话实说》就像重新翻开一张白纸,所有的人,包括和晶,对于这个深受观众喜爱的老栏目来说,都是新的。那个时候,跟和晶一起喝茶,她曾这样对我说:“常常会很恐惧,感觉像一下子掉到了谷底。”
《实话实说》以前每期节目首先是由一线记者采访得到原始素材,拿回来之后,由策划人、编辑、主持人一起来梳理这个素材,找出“实话实说”的点,和晶在开始几期是自己做一线记者。有句老话,“你想捡到地上的一枚小钱,就必须弯下腰来”。对于演播室里的节目,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很多节目都是“做出来”的,是一群有着丰富或不丰富的经验、有着敏锐或者不够敏锐的头脑的人们坐在那里拍着脑袋想出来的。对于《实话实说》,和晶的吃力显而易见,直到录到属于自己的第20期《实话实说》的时候,负责切换节目的导播才这样对和晶说:“你的眼神、你的形体语言、你的状态好像都回来了,这个场是你的了。”
和晶是平和的,但她缺少了几分小崔般的幽默和顿悟,缺少了几分平民式的市井气息,如果说小崔把《实话实说》这壶水烧得沸腾冒泡,那么,和晶就是将这壶水保温的那个人,可这水却不再热气腾腾了。
阿忆来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制片人说他缺少经验,阿忆却骄傲地认为对他的信任少得可怜。但是,每一个栏目都是一个团队,当初和晶就承认自己是凭着这个团队的整体努力和信任才挺过了难关,我想反问阿忆,别人信你,凭什么?
阿忆说过,《实话实说》是他的滑铁卢,他的才气和聪慧在这里怎么就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了?究其原因,一则,阿忆不如和晶平和,也不如她勤奋和坚忍,他如今请辞下课,并放言“目前,没人能主持好《实话实说》,崔永元也一样”,他没有及时地调整,没有勤奋的执著,而是在放弃,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说法。
二则,阿忆的文字绝佳,他善于表达的只是他自己,不善于把别人放在与自己对等的位置上,去体会观众,发掘观众,其实很多期节目,精彩点不是来自于主持人的头脑风暴,而是来自于现场观众本身的“实话实说”。于是,阿忆把《实话实说》这壶热水彻底放凉了。
《实话实说》走到今天的境况,该被质问的难道只有和晶和阿忆这两个主持人吗?节目的成败是集体共同的责任,现在绝不是阿忆一个人的滑铁卢。是钢就该用在刀刃上,是刀子就该把新闻事件包裹的重重幕布割开,话题要来自生活,见光见血,分析要实实在在,有棱有角,这,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好节目。(作者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