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集系列纪录片《上海人经济生活样本实录》正在上视纪实频道播出,上海人怎样为自己的生活“埋单”?片中10个具有代表性的“上海一家人”将作为“个体样本”,在纪录片中展示他们的理财方式。
钱“少”了怎么“赚”
为生计奔波,却从容不迫,日子一样过得“滋润”,这是很多上海人的生活状态。
系列片中的郁阿姨,早年与老伴响应党的号召,离开上海到江西山区的军工厂工作。工资很低,计划稍有不周,到了月底就极可能“揭不开锅”。当年的郁阿姨想出了一个办法:家中放一只用毛竹做的储蓄罐,平时,把买东西找回来的分币随手投到这个罐子里。某次“小”分币果然派上了“大用场”:离发工资还有几天,钱已经用光,夫妻俩把罐里的零钱倒出来一数,竟然够好几天的菜钱。
钱“多”了怎么“花”
“捉襟见肘”的日子已成为记忆。现在很多上海人,不仅温饱不愁、房子不愁,更有不少“闲钱”。对他们来说,怎么花钱也成了一个问题。
如何处理“多”出来的钱,系列片中的张卫清一家选择了教育投资和超前消费。一家三口从棚户区搬进新公寓,也买了车。对正上初一的女儿的教育更舍得花钱,各种特色班从小就报名参加。此外,家里还办了好几份保险,理由是为明天早做打算。而退休老人王丽雷夫妇更是“想得开”,他们今年的旅游计划是地中海沿岸国家。最近几年,夫妇俩已经到过七个国家旅游观光,所有的花费均来自于子女的“赞助”。
作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