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央视八套以平均收视6.66创下该频道今年最佳成绩之后,《错爱一生》“衣锦还乡”在沪上新闻综合频道的播出已经接近尾声。根据AC-尼尔森最新的收视统计,该剧再显“黑马”姿态,以13.1的佳绩一举冲出了该频道今年的峰值,占据沪上收视冠军宝座。不过,与收视的强劲有些矛盾的是,对该剧“巧合”成堆、“编造”痕迹太重的质疑时有耳闻。昨天,该剧编剧王丽萍接受本报专访时笑言,影视创作不怕套路,怕的是没有新意和含金量。
“调包”:与《蓝色生死恋》无关
该剧扑朔迷离的故事缘起于两个女孩被“调包”:文革末期,知青顾家慧与农妇凤姑同日生下一女,家慧产后即逝,凤姑送孤女予顾母,奈何顾母身临险境,拒认自家骨肉。顾家劫后余生后,顾母到山村迎外孙女回家,不料,善良的凤姑一念之差却予调包。两个女孩的命运由此别如天壤……该剧尚未播出时,便被戴上了“中国版《蓝色生死恋》”帽子。
王丽萍说,她萌生创作《错爱一生》年头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蓝色生死恋》。
五年前,王丽萍随先生回老家扫墓,遇到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她晒着太阳,安闲地织着毛衣。后来得知,她是位上海知青,和当地的农民生了4个孩子,已经没有机会再回城了。可是,当王丽萍上前和她说话时,对方却躲进了屋子里。“每当想到她,我心中常有一种痛楚,并对人命运的颠沛产生无穷的遐想。”于是,这位创作过《婆婆媳妇小姑》、《岁月如歌》、《夫妻冤家》等作品的著名女编剧兴奋地找到了创作源头。
“套路”:收视率就是硬道理
在“调包记”这个传统套路下,王丽萍另辟蹊径讲故事,一个个巧合产生的戏剧冲击力蕴涵着她要传递的信息:“韩剧中的调包是失误造成的,而《错爱一生》是那位极其善良的农村妇女唯一的一次邪念,就此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在看似商业化的包装中,该剧传达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不能走错路、做错事、爱错人,否则会付出代价的。”
王丽萍发现,那些对该剧挑剔出很多毛病的人,往往是最为忠实的观众。是什么让无数人既挑三拣四又欲罢不能呢?“我想,可能是这部剧融合了多种类型元素吧。”该剧一开始像是农村题材剧,随后又变成了恐怖剧。随着人物进城,青春时尚的元素扑面而来,家庭伦理、财产争夺等等,使得悬念疑团层出不穷。
她曾经担心诞生一部“四不像”电视剧,结果发现顾虑是多余的:“开播以来,收视率一天天升高,说明故事吸引住了观众。越看到最后,观众就会越理解其中真正内涵。”而之前的种种争议,更成了人们理解该剧的一种催化剂,为此,王丽萍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