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紫玉金砂》研讨会:文化传奇凝聚民族精神(4)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9:22 光明日报

  以通俗传播高雅

  彭吉象(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紫砂文化是高雅的,电视剧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如何体现高雅文化?这部戏非常值得研究,这点上这部电视剧是有贡献的。   

  《紫玉金砂》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去介绍紫砂文化和茶文化,而是通过清末两淮盐运史潘天赐父子两代“壶痴”的坎坷命运,尤其是潘四爷和他的两位妻子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从清末到民国几十年的历史沧桑,写出了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人的追求和人的遭遇。

    《紫玉金砂》这个名字是有文化含义的,一看就是懂壶的人取的。因为紫砂在中国陶艺里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历代工艺品最多的就是陶瓷,紫砂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该剧制作比较精细,剧中出现了近两千把紫砂,全都是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大师级的馆藏作品,其中的“阴阳太极壶”还是为这部戏量身定做的工艺品,这在电视剧中实在罕见,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大饱眼福。

  大俗而大雅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   

  首先这部戏是一部原创剧,原创剧达到这么高的水平相当有难度。另外这部戏有一点人文剧的感觉。   

  40集电视连续剧《紫玉金砂》是一部非常奇妙的作品,带给人很复杂的感受。它具备了好的通俗连续剧吸引眼球的一切技巧要素,同时由于题材本身具有内在的高文化含量,所以它又是一部高于通俗剧的艺术佳作。  

   众所周知,紫砂陶艺历经千百年的陶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保护中具有厚重文化意义的、民族魂魄的象征。令人欣喜的是,《紫玉金砂》充分利用通俗连续剧在叙事、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和审美潜能等诸方面的优势,为观众提供了一部大俗大雅,意蕴丰富的电视剧精品。  

   由台湾著名演员秦汉扮演的两个人物同几个青楼才女,几个制壶大师,几个僧人,几个恶棍,几个汉奸以及日本侵略者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围绕着一把制于宋代,出土于元代的阴阳太极壶描述了许多人生命运活剧,而其中通过不同人物命运变化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对传统伦理文化,生存观念等等形象揭示,不断促使观众产生种种相关的反思。

  重要元素非常饱满

  李洋(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大校)   

  首先,从个人的欣赏角度和个人感受来说,我非常喜欢《紫玉金砂》这部戏。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意,非常好的阵容,非常好的故事,非常精彩的台词,和非常丰富的商业元素。这些保证一个戏成功的重要元素都是非常饱满的,因此我相信,这部戏播出后将会有非常好的反映。  

   其次,现在这部戏在品牌或者说宣传方面打的是文化牌,但实际上,该戏的豪华演出阵容也应该是它吸引观众的一大特色。如果说,文化这个东西在吸引一部分人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种故意拉开和普通观众的距离、故意引导小众意识的误区的话,我觉得引导观众关注豪华的编导演出阵容,也不失为使这部戏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的一种策略。

  紫砂蕴含爱国情怀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这部电视剧反映的紫砂文化到什么程度?雅还是俗,大雅还是小雅?事实上《紫玉金砂》只是一部电视剧而已,并不承担全面、高层次、深刻表现紫砂文化的重任。我觉得这个戏只是在一个侧面体现紫砂文化,写了一群人为紫砂而生,为壶而生,为壶而死,其实是在演绎那种爱恨交织的凄婉的人生故事。  

   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是一部能够在思想上震撼我们,在艺术上感染我们的电视剧。它为什么好看?我想有四个艺术元素值得借鉴,第一是艺术元素,它讲了一个包含民族文化,承载审美价值的故事。通过寻宝,夺宝,护宝的过程牵连着一个家族的时代命运,这已经很厚重了。所以再要求它有更多的负重,就有点苛求了。所以创作者的意图真的不是在于讲哪种层面的紫砂文化,而是在做戏上。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个戏的主人公们不是只为几把紫砂壶你争我夺,当南京城里面日本商人不择手段,想要力夺宝壶时,潘四爷最后是宁愿玉碎,不为瓦全。一壶风云也写出了中华儿女满腔的爱国情怀。也尽情地展示了中国紫砂文化的风韵,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方神奇的泥土,在艺术大师妙手之下的至美无限。所以我觉得紫砂文化,爱国文化,这样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紫玉金砂》电视剧的故事所谓趋向于或者接近完美,而且具有了一种真善美的审美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