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导演康红雷联手影帝刘烨共同打造、被称为“第一次揭示了警察深层灵魂,头一回讲述了公安血泪人生”的电视连续剧《一针见血》未播先热,这部电视剧是根据警官作家程琳所写警察系列小说第三部《警察与流氓》改编,并由其亲自担纲编剧,由此使得另类编剧程琳的浮出水面显得愈发引人注目。
与其它改编成警匪电视剧的小说不同的是,该剧的原著兼编剧程琳有着15年的警察
工作经历,这使他有机会亲身体验警察的酸甜苦辣,也使他对警察这档子事了如直掌,由他的视角原创并改编成电视剧的《一针见血》自然更有针对性,更真实,也更能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
《一针见血》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一个胆小、懦弱的小流氓刘长江因杀人没有证据被释放,由此虚荣心得到膨胀,渐渐的演变成一个大流氓。刑警队侦察员苏岩公开向刘长江挑战,迫使刘长江自己出击,以便获得其犯罪的证据。警察和流氓,展开了全方位的斗法。
该剧延续了小说中机智风趣的艺术风格,故事非常抓人,内容和情节的设计显得巧妙而真实,如同小说题目所暗示的一样,这是警察(苏岩)VS流氓(刘长江),“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故事”,但与以往警匪类电视剧不同的是,该剧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了一个流氓犯罪警察破案的过程,案件在这部小说里仅仅起到了一个背景的作用,背景前边的人物却被清晰凸现起来,其主人公个性的语言、行为一反往常警匪人物形象,显得“大胆”并且“另类”。
剧中两位主人公同样聪明,而且家境富有,他们凭才智都可事业有成,但他们的才能却都用到了一件事上。警察最大兴趣是收拾流氓做“好事儿”,流氓最大乐趣是当流氓干“坏事儿”,他们之间展开了一连串令人惊叹、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两人为达到目的都“不择手段”。
身为警察的编剧程琳,的确够狠,他把警察和流氓都写活了,全剧没有赘叙的情节,故事完全为人物服务。峰回路转,故事本身紧张又充满诱惑。流氓为了躲避警察抓捕缴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警察为了抓捕流氓而使出比流氓更流氓的手段,把警察的“狡猾” 彰显得淋漓尽致。
倘若该剧仅仅是带着观众激动一番,感慨一顿,那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可喜的是这部剧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突破传统警匪类电视剧塑造警察的模式,顺着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发展作了更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活化的探索。
从一些细节上,不难看出程琳的幽默和精明,原著中就有这么一个苏岩点烟的细节:苏岩给局长点烟,用火柴,跟自己点时却用打火机,局长纳闷地问:“你小子为什么给我点烟用火柴,给自己点用火机?”苏岩说:“这是为了尊敬您啊,用火机容易点不着,您又用两手捧着,万一打不出火,在您眼前咔嚓咔嚓的打着火机,岂不是对您不敬,火柴就好了,没这毛病。”第二天苏岩陪局长和上司吃饭,一下子乐了,原来局长马上就把这招学去给上司点起烟来。
程琳作品的强大力道,事实上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在塑造警察形象千人一面的众多电视剧中,以如此细微另类的角度描述警察可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警察也是人,有人的优点,也有人的缺点,这种生活化的处理在剧中比比皆是,使全剧看起来都显得别有韵味,不仅让观众看到真实警察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也使观众从中获取了生活中较有用的信息,令观众有喜出望外的感觉,获得精神上一张一弛的快感。从这样一个层面来理解,《一针见血》显然超越了以往的警匪类电视剧。这种“原生态”的人物形象描述,并不会令观众对主人公的正义形象有所改观,反而会觉得这个警察更贴近现实,更真实可信。看得出,编剧在故事的艺术真实性上可谓颇下了一番功夫。
另外,该剧的故事情节发展采用了一环套一环的叙事结构,在大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又在细枝末节上生发出许多细微的小故事,比如剧中描写的徐丽一家,樊丹和她弟弟樊东的故事等。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与苏岩有着千丝万缕、甚至不可或缺的关系,推动着剧情向纵深发展。它们犹如一棵参天大树生发出的许多枝干,使其显得遮天蔽日。这些镶嵌其中的小叙事不但丰富了电视剧的内容,增加了情节的饱满度,又使大的情节发展不致于显得单调生硬。 ]
《一针见血》突出的是故事的戏剧性,心理刻画着墨不多,赢的却是人物,一个个夸张人物形象在导演和编剧细致的荧屏描写中被塑造得丰满、饱和、另类却不悖真实,在案件进展与发生突变的瞬间,情节的冲突、人物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不可想象,结局却又令人荡气回肠。该剧将一种B面警察的生活细致解剖开让人看,的确让人感到新鲜,令人回味,可以说,这部电视剧能给耐不住性子看电视剧的观众带去一份惊喜,编剧程琳功不可没。 陈坤 陈静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