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正在中央电视台1套热播,而且热度持续上升。许多观众都想了解电视剧后面的一些故事,如剧中的乔致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那些经商故事、情感纠葛是真的吗?记者为此采访了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总顾问、“乔家大院”的第七代传人乔燕和女士。乔燕和今年63岁,是戏剧艺术界的一名优秀老师,现已退休,但仍然担任与艺术有关的一些工作。她很愿意别人称她为“打工老太”。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乔燕和是“乔家大院”的第七代传人,《乔家大院》这个电视连续剧写的是她祖爷爷乔致庸的故事。后来乔致庸把家业传给了乔燕和的爷爷乔应霞,再往后乔燕和也到了“乔家大院”,了解到一些家族情况。她说,《乔家大院》是在尊重基本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处理而成的。她的祖爷爷乔致庸作为晋商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些经商历史、经商故事都有史料记载,有案可查。晋商有500年的辉煌时期,在中国的经商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晋商就是一个团队,互相之间有竞争、有支持,一起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可以这样说,晋商不是某一家某一族、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形成这么一个团队,出来了这么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更不只是乔致庸一个人的事,这个群体的经营理念、商业道德、文化让后人觉得值得总结、深思,值得发掘。
早在10多年前,乔燕和就有个想法,想弄个类似《乔家大院》的东西出来,想把祖辈的所做所为,通过比较合适的途径讲出来,以弘扬晋商文化中的开拓、诚信、坚忍、勤奋的精神。后来,出来了一些有关晋商的小说、人物介绍、专题片和其他一些宣传资料,甚至也有一些电视剧,但乔燕和总觉得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乔燕和想做个电视连续剧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在3年前,她把一些想法、构思提出来,从正面把基本的史实串起来。非常荣幸的是,碰到了胡玫导演、朱秀海编剧等优秀的老师们,和他们一起潜心地做了几年的前期研究工作,和当地有关晋商研究专家商讨,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在艺术上互相激发,就是抱着这个态度做完了《乔家大院》电视连续剧。所以这里有个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大的历史事件有史料记载,有案可查,但毕竟不是写人物传记,不是做纪录片、专题片,而是做电视连续剧,要求故事情节、要求人物丰满,艺术类别显然不一样。所以在《乔家大院》的一些细节处理上,有虚构,对史料进行过艺术加工,进行过发掘,使人物“活”起来。
江雪瑛和陆玉菡是虚构的
乔燕和说,祖爷爷乔致庸经商活动都有史料记载,但他活了89岁,对他的生活细节却记载不多,只知道有6个祖奶奶。那时的家规是很严格的,不准纳妾。那怎么会有6个祖奶奶呢?原来是在祖奶奶一个个相继去世后,祖爷爷乔致庸先后娶的,这本身就有传奇色彩,但内容比较散。乔燕和进一步研究了祖爷爷乔致庸的性格。他去世后,他的墓碑、碑文都保存完好。碑文上说他直到晚年,个性仍是豪放的。而且从他的成长经历看,他父母早亡,由哥哥、嫂嫂带大,他不是在那种压制、沉闷的环境中长大,而是在哥嫂的娇宠中长大的,养成了豪爽、豁达的性格,做什么都敢作敢为。所以在情感线索中,乔燕和把6个祖奶奶虚拟成一个陆玉菡,并虚设了江雪瑛这个青梅竹马的女友,让他们的情感纠葛集中,使人物更丰满。在乔燕和的眼里,祖爷爷乔致庸的人生历程中,他为了做大事业,为了拯救整个家族,为了“汇通天下”的大生意,他必然要经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痛,牺牲别人不能牺牲的东西,舍弃常人不能舍弃的东西。
三百多人的心血结晶
乔燕和认为,《乔家大院》这个电视连续剧之所以成功,在全国各地有很高的收视率,这是剧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几年来,剧组300多人的心血结晶,也是当地大力支持的结果。中央电视台慧眼识珠,先预购了这部片子,一直关注着,连该剧的责任编辑都是央视的,亲自参与了这个连续剧的拍摄,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乔燕和讲了几个拍摄过程中的故事。乔燕和说,导演胡玫一点大导演的架子都没有,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敬业。去年的大年初二,整个剧组还没有成立,胡玫就先去了祁县的乔家大院,关在民俗博物馆里,研究剧本,了解情况。天热拍摄时,她累得休克了,等到醒来,吃两根冰棍,又开始拍摄。天冷时,乔家大院因为是文物保护单位,不准生火,也没有空调,胡玫的腰病又犯了,但她忍受着,坚持拍摄。拍摄过程中,哪怕是一点小问题,她也要一一过问,比如,陆玉菡怎么用算盘,她都要问问历史顾问。最值得一提的是,胡玫非常尊重演员的想法,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互相切磋。如果演员有不同的想法,她就一一拍摄下来,再商讨去留。她既有宏观的考虑,又有细节的把握,很难得。
乔燕和说,主演陈建斌是个很优秀的、用心、用脑子演戏的人。他接到剧本后,剧组还没有成立,他就去了山西祁县。去当地了解民情风俗,去请教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他这种深入生活,踏实、务实的精神,使人感动,使电视剧中的乔致庸形象鲜活。乔燕和觉得陈建斌对她祖爷爷乔致庸的把握是很到位的,一点不“过”。其他演员都如此。整个剧组凝聚力强,踏实、务实、敬业,没有一点浮华之风,非常了不得。深圳商报记者李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