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反映周村清末开埠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在淄博周村揭镜,近日将正式开机。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山东影视中心的著名导演唐敬睿,他的《大法官》等作品深入人心。
拍摄《旱码头》属机缘巧合
记 者:您怎样想到拍摄这个题材的?
唐敬睿:这个事情挺复杂,算是机缘巧合吧。著名作家张宏森是淄博人,《大染坊》的编剧陈杰也是淄博人。《大染坊》播出后,无疑给淄博树立了一个新的城市名片,当地政府也很支持拍摄《旱码头》,最后找到了我,促成了这次合作。
去年元宵节,陈杰到周村采风后,就开始写反映周村清末开埠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剧本,这事引起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剧本一出,就被中央电视台独家买断,并投资1500万元选址周村拍摄。
记 者:这是一部反映民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的商战戏,现在这种题材的戏是不是太多了?
唐敬睿:你们知道,像《白银谷》《红衣坊》《乔家大院》等,都是反映商战的电视剧,这是一种社会潮流。我们的作家和经济学家都关注这一点,不谋而合,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电视剧就是要把这种艺术规律表现出来。
记 者:那这部戏的拍摄计划怎样安排?
唐敬睿:开机后剧组将在淄博、上海、常熟等地拍摄,大概在90天内拍摄完毕,制作完毕后将在央视播出。
主人公更像作者陈杰本人
记 者:《大染坊》和《旱码头》作者都是陈杰,又都是讲述发生在周村的故事,您认为这两部剧的区别在哪里?
唐敬睿:我觉得《大染坊》就是一条线,主要写陈六子的成长经历,而《旱码头》却像是一串镶在一起的珠子。《大染坊》的时间跨度有几十年,而《旱码头》年代跨度只有十几年。
张丰毅主演的男一号杨瑞清,是一位靠个人的聪明智慧、勤劳诚信发家的商人,和陈六子善于取巧不同的是,杨瑞清从来都中规中距地靠本分挣钱,他擅长的是先进的经营理念。我觉得这个人可能更像作者陈杰本人。
记 者:陈杰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您对他有怎样的印象?
唐敬睿:是吗!我真不知道,本来我还想推荐媒体去采访他呢。剧本出来后我们见过几次面,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很善于学习,而且很会学习。据说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是钱钟书的关门弟子,不得了!杨绛先生对《旱码头》这个本子的评价很高。
陈杰的文化气息能从剧本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出来,他对中国文化有一些研究,对中国文化现象的分析也有独到之处,比方他说中国文化先进性,就让我耳目一新。
张丰毅演儒商形神兼备
记 者:为何选择张丰毅、范智博做男女一号?
唐敬睿:先说张丰毅。一方面张丰毅是一个大牌明星,演技纯熟。他的品牌效应对这部戏非常有利;另一方面,张丰毅符合这个人物,杨瑞清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商人,勤勤恳恳、坚忍不拔、任劳任怨,这些优点张丰毅身上都有。他演的《骆驼祥子》等也是很好的见证。
这个本子偏重写男人的戏,女人的戏不是特别重、特别多。一开始我们选择的演员非常广泛,包括蒋雯丽、陈好(blog)等,但从形象、知名度、价位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范智博。
链接 “旱码头”——周村
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是一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工商城市。早在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1904年5月23日,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下,经清政府批准实行开埠,使山东的对外开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周村已是中国12大丝绸生产基地之一和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在古代商业街市上,100年前的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这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商业街道至今仍保留完好。历经百年沧桑,周村见证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兴衰,同时也培育形成了周村以诚信为核心的商埠文化。
周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吸引了一些剧组目光,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电视剧《大染坊》的原型,就坐落在周村百年大街上。张艺谋、巩俐主演的电影《活着》也曾在此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