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热恋中的艾月和吴明去赵家,艾月告诉赵树理,老家的上党梆子剧团要来北京演出,赵树理特别高兴,鼓励艾月一定要登台;而吴明却是劝赵树理写检讨一定要跟上形势,否则永远通不过;赵树理则非常关心两人的恋爱,表示要帮忙促成这桩婚事。
赵树理迎来了老家上党梆子剧团。他把检讨事放一边,跟着剧团忙碌:热情鼓励演员们好好演出;邀请老舍先生等京城知名人士去观看。然而,在演出时,他却坚决不允许妻子和孩子们搭他的公车去剧场,认为公家的便宜不能随便侵占,这也引得妻子不高兴。
赵树理陪同老舍先生看上党梆子演出。老舍先生既肯定了这种戏曲的长处,也指出了缺憾,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吴明也来看戏,却不是以评论家身份,而是为了给艾月送冰棒,以表爱心。赵树理看在眼里,促成了艾月与他感情的进一步发展。看完戏回了家,妻子关连中仍然对赵树理不让她们母子坐车一事耿耿于怀,在赵树理的耐心解释下,关连中想通了,理解了丈夫的做法。
老朋友王申病重,赵树理去医院看望。王申不谈自己的病情,还与赵树理讨论自己要编一本满意的字典遇到的语言问题。王申劝赵树理还是回农村去,写出好作品来。最后,王申将自己的身后事郑重交付给赵树理,赵树理答应王申,一定会照顾好他的家属。
第十二集
赵树理跟河底村的群众一起劳动,一家一户吃派饭。在村民七成家吃饭时,他从七成的谈话中,看出群众对办合作社还是有一定的疑虑,大家想自己干几年再合作化也不迟。赵树理很赞成七成如实地讲了村民们的思想,但他还是劝七成响应上级号召入社,七成因为几个孩子都是在外工作或参军,肯定会入社,不能给孩子们丢脸。
赵树理回到北京家里,获悉老朋友王申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嘱咐妻子关连中要每月给王申的家属寄生活费。
各轮来北京,向赵树理反映尉迟农业社的状况,问题确实不少;各轮还说,像尉迟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农民的生活困难很多。从各轮的反映中,赵树理坚定了自己对农村现实的感受是正确的。
第十三集
赵树理到了河底村,正赶上郭玉恩给全村社员开大会,布置生产任务。社员们高兴地用赵树理带来的新式犁铧耕地。秋收时节,河底村的社员们迎来了丰收年,忙着打场、分粮、分红,显示了农业社还是比单干户收入高。
带着在河底村生活体验积累的素材,赵树理回到北京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三里湾》。中国作协负责人邵荃麟约见赵树理,通知他工作关系已经调到中国作协,当专业作家。赵树理同意,并表示以后不再领工资,只靠稿费生活,而且也不再报销差旅费、医药费。他的理由是跟农民比,自己的收入很高了,不能又领工资又拿稿费。《三里湾》写完后,赵树理没有交给稿费高的大出版社出版,而是交给面向农民的农村读物出版社。这家出版社虽然稿费低,但书籍定价也低,发行量大,读者对象主要是农民,赵树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是要让更多的农民读者花小钱就能读到文学作品。
女儿广建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想让爸爸找关系在北京安排一个好工作;但赵树理却让女儿回尉迟老家参加农业生产。
女儿赌气外出,赵树理给她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讲述了参加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广建听从父亲的劝告,愉快地回到了尉迟,做了一名农业社社员。
《三里湾》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一贯善于跟风的吴明,为了写评论专门采访赵树理,讨论作品中为什么中间人物写得那么鲜活的问题。赵树理认为,现实生活中,中间人物占大多数,写好他们也就等于写好了人物。
艾月要回剧团演出根据《三里湾》改编的戏曲《花好月圆》,却遭到吴明的反对,这也开始了艾月与吴明的矛盾冲突。吴明拗不过艾月,只好同意她回晋东南。艾月主演的上党梆子《花好月圆》非常成功。
第十四集
艾月了赵家,她难为情地跟赵树理要上吴明的材料回家,明确表示对吴明的做法非常反感,一气之下又回了晋东南。
赵树理回到阳城县积极参加县里的工作。在尉迟村发现缺粮问题迫在眉睫,于是,赵树理带着社员们赶上马车顶风冒雪,啃着冰冷的窝头,去另一个县里找熟人借回粮食。全村人兴奋无比,敲锣打鼓迎接他们。赵树理不光全力解决乡亲们的吃饭问题,还关心青年人的婚姻大事,劝土根嫂同意女儿云花跟小柿成亲,认为小柿是个很有才华并且靠得住的青年,跟其父亲张富贵绝对不一样。
赵树理应团县委的邀请,参加全县青年文艺大跃进会;但他在讲话中明确反对文艺创作也搞“大跃进”,不赞成创作定指标和不切实际的计划,并用具体事例说明文艺创作必须要扎扎实实地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第十五集
史纪言和王中青在太原请赵树理和地委张书记吃饭,同意他在尉迟搞农业生产试验。赵树理回到尉迟,跟各轮具体规划出村里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将付诸实施。赵树理让小柿和云花在村口墙上画了一幅尉迟村远景规划图,然后召集全村社员在图前开会。他讲了尉迟美好的未来,号召大家要行动起来,苦干实干,把规划图变成现实。赵树理亲自当总指挥,还捐出2000元稿费,用于购买工具、炸药等。各轮、狗剩等几个村干部,对赵树理的无私奉献精神十分感动,带领全村人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工程建设。他还忙里偷闲,耐心地说服土根嫂终于同意了云花和小柿的亲事,他给媒婆做成了一次美满的婚姻。
第十六集
赵树理忙着跟尉迟群众干活时,中国作协发来急电,要他马上回北京。
艾月回到北京,吴明告诉她赵树理出事了,但艾月还是坚持要将赵树理写的“人民是天”条幅挂在墙上。
赵树理回京后,到中国作协找邵荃麟汇报情况,说明了自己的确写过《公社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一文,并讲了文章内容。邵荃麟说,就是这篇文章惹出祸来了。赵树理写的检查通不过,只好找老舍先生倾诉;老舍也无可奈何,两人唯有借酒浇愁。又一次批判会刚结束,赵树理收到老家的来信,告诉他狗剩在水利施工中被石头砸死了。他立刻赶回尉迟,亲自抬棺为狗剩送葬。
赵树理的检查仍未通过,却从广建的来信中得知尉迟遭了灾荒,于是,把家里的钱全部带上,又一次赶回老家。各轮给赵树理讲述了村里人的困难,让他心情无比沉重。
赵树理到去世的狗剩家,默默地掏出一些钱放下。乡亲们向他诉说日子的艰难,他使尽全力给予帮助。不久,赵树理赴大连参加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座谈会”,他的写中间人物观点受到肯定,并被誉为写农村题材小说的“铁笔圣手”。
晋东南上党梆子剧团为了参加全省现代戏调演,特意请赵树理写一台戏。他认真构思,调动生活积累,写出了表现农村女青年马红英先进故事的《十里店》,并建议由艾月主演马红英。
第十七集
剧团一边排练,赵树理一边修改,并指导演员如何把握好角色。他忘情地投入了剧情中,甚至半夜还在招待所走廊里设计动作,竟引得同住招待所的房客产生不满。
《十里店》正式演出,在地区受到观众的好评,但去省里调演,一些省领导却认为这个戏没有突出阶级斗争,暴露社会黑暗面太过分,英雄人物性格不鲜明。赵树理无法接受这些意见,直接给王中青打电话,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王中青劝他要冷静对待意见,戏还得继续修改。
不久,中国作协领导邵荃麟通知赵树理,调他回山西工作。临离开北京前,赵树理把自己花稿费购买的住房,无偿交给中国作协,让邵荃麟感慨万千。
回到山西,史纪言、王中青安排赵树理到晋城县挂职当副书记,希望他写出优秀作品来。
“文革”开始了,挨了批斗的赵树理,从晋城回到太原的家。妻子关连中和儿子二湖、三湖都替他担忧。
各轮和艾月乘夜带着尉迟全村人的心意——农副产品,到赵家看望赵树理。各轮要接赵树理回尉迟,但他不愿连累乡亲们,他还关心艾月和吴明,嘱咐艾月把吴明放在他家的材料带回去,希望艾月和吴明要坚持下去,等待雨过天晴的时候。赵树理尝着自己亲手栽下的苹果树结出的果实,感叹万端,讯问着果树的收成、村里人的收入、小柿和云花的情况等等,他们苦中求乐,唱起了上党梆子。
赵树理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但他苦中作乐,坚持帮两个小外孙扎风筝。
赵树理、关连中带两个小外孙去汾河滩上放风筝,仰望蓝天,赵树理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啥时候再能见见我那些农民朋友啊,我想念我那些农民朋友嘞。”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