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制作完成到2006年7月在央视正式播映,30日起又将在央视8套重播,《范府大院》耗时两年对剧作进行打磨。虽然该剧创下了央视本月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观众反映的确也不错,但好戏多磨,按照常理应该越改越精,可遗憾的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范府大院》离精品依然差了口气。漏洞迭出,剧情混乱,号称大戏却撑不起真实的历史场面。大肆添加的感情线搅乱了人物的性格逻辑,生硬的剧情导致生硬的表演。这些硬伤,不得不令笔者来给它挑挑刺。
历史场面 照猫画虎
《范府大院》野心勃勃地拉大历史跨度,横跨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之际,力图在41集的超长容量里展现庞大的历史画卷。编剧用心良苦,但实际制作水平未必跟得上,以至于在描述历史场面时草草对付,格局窄,气象小,细节上的疏漏也损伤了历史剧应有的厚重和深沉。特别是占大量戏分的抗日战争部分,更是因为制作潦草而引发观众不满。在表现卢沟桥事变的情节中,十来个群众演员装扮成日本兵整装出发,远处燃起大火烘托战前的紧张气氛,可是前景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队形却让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滑稽。
在剧作中再现历史真实,是一项崇高而难以达到的艺术愿望。如果做不到比形拟神,干脆换用人物语言进行间接叙述,照样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同类电视剧《大染坊》就巧妙地发挥电视艺术的特点,通过台词步步营造出大兵压境的紧张感。而《范府大院》照猫画虎般地草率处理历史场面,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民族大义 语焉不详
剧作着意把主人公郭彩三刻画成乱世中的平民英雄。前半部分讲他出身贫贱,凭着才干当上大院管家的成长经历,后半部分讲他在抗日战争中出任伪政府局长,其实是忍辱负重,既为了照顾大院里的几十口人,又为了帮助地下党工作云云。这样的剧情引起很多观众质疑,认为是在为汉奸翻案,至少也是过分美化。剧组人员则大喊委屈,认为剧中只是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
之所以引起以上争执,关键在于剧作混淆了家庭人情和民族大义的界限。看人看大节,一个人亏了大节,细节如何已经无关紧要。不要忘记《四世同堂》中的祁家长子,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宁可卖掉房子全家忍饥挨饿,也决不到伪教育局登记求职。大战中的大义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坚守,《范》剧如此解释甚至开脱主人公的汉奸行为,当然会引起反感。
人物表演生硬造作
《范》剧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不错。不过,考虑到世界杯赛后荧屏和观众心里积攒的寂寞,这样的收视成绩未必值得鼓吹。剧组另一个话题是赞扬男一号孙红雷在饰演郭彩三过程中的性格变化,演员本人也屡屡自我表扬,肯定演技上的突破。可事实上,孙红雷仍然在重复他固有的单一风格,生硬的面部表情在这部戏中没有任何改观,眼神还是直愣愣的,没有表现出人物应有的感情过程和可能的反应层次。
剧中其他配角也乏善可陈,香港女星张敏出演大院戏中常见的进步青年,为了念准读音而失去了内在情感意蕴的僵硬台词,真是不忍卒听。至于网友的意见“丫鬟作,老爷傻”是不是也有道理,对照一下剧中人物的表现就会有答案了。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