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平凡的,但每个平凡的孩子都有非凡之处。”昨日上午,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本土故事大王陈岳叔叔同坐一堂,共同为央视少儿频道和成视少儿频道联手推出的《非凡少年》(成都活动区)的启动造势。不过,尽管央视强调这个全新的体验型儿童节目的积极健康宗旨,但由于活动的主题是评选“非凡少年”,却也引来不少争议:如此评选是否有把儿童分为三六九等之嫌?是否有鼓励孩子们功利化地追求“非凡”的倾向?
央视
参考哈佛专家说法 绝非选秀节目
央视少儿部主任王英介绍,此次《非凡少年》活动依托央视名牌节目《大风车》,联手全国8个城市台共同举行,旨在通过这个体验式节目,让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能展示自己非凡的创造力、非凡的学习能力以及非凡的抗压能力,找到“非凡”的自信,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在挑战中发掘潜能,从而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灵。成都地区的报名和面试,将于本月25、26日在成都电视台举行,凡6至14岁的少年儿童均可免费报名。为预防和纠正节目中出现的儿童心理问题,节目组还特邀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对孩子在节目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表征、言语行为进行科学干预和有效的心理疏导。成都地区最终将有16位获胜选手进京参加全国总决选。在节目中表现优秀的“非凡少年”,还将有机会参加到国际活动中去,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
有记者认为,《非凡少年》的体验式节目有“真人秀”特点,更像一场“少儿选秀”活动。对此,王英坚决否认,他还提醒广大家长:“现在的少儿活动很多,家长应该学会分辨哪些是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的。”王英说,他们专门参考了哈佛大学对全球少年儿童的一份研究,认为创造力、想象力、抗压力是当今孩子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能力,所以,这三项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都将在《非凡少年》中体现。
家长
“非凡少年” 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
如何在众多报名孩子中甄选出“非凡少年”?“这个节目更多的意义,在于展示而不是评比和淘汰。”王英解释说,参加节目的孩子一般都要闯两关,第一步需要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独特才能,这种能力不是选秀类节目中单一的才艺竞争,没人限定你表演什么;第二步,孩子们将面对充满趣味性的挑战环节,这些挑战均是儿童力所能及的,比如转呼啦圈、现场编小故事等。不过,王英也承认,整个活动进程中,肯定会有孩子相继落选,能笑到最后的“非凡少年”毕竟是少数。
现场一位已为人父的记者当即质疑:“这样做岂不是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么?而且是在中央电视台当着全国那么多观众的面,这种竞争过程的展示是否太赤裸、太残忍?落选的孩子会不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董浩,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支持他(她)参加这种活动么?”董浩笑言,自己的女儿已21岁,不过转而表示,假如自己的孩子适龄的话,一定会鼓励她参加,因为这种体验式活动对孩子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关键是孩子和家长的心态都要摆正,“就是玩儿一下而已。”
专家
用节目告诉家长 培养发展孩子的潜能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赵佳博士介绍,目前,中国孩子普遍存在重才艺、轻素质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孩子在个性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想象力、创造力普遍不足,抗压能力也参差不齐。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凡少年》有其积极的一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施建农认为,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把培养和发展孩子潜能的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家长,正是《非凡少年》的“非凡”之处。不过,施建农也认为,帮助孩子打开“未来之门”,还有很多把不同的“钥匙”,比如合作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等等,这也是《非凡少年》这一节目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则表示了自己对于该节目的担忧:“我们虽然强调孩子有不当冠军的权利,却不能保证家长和主持人也这么想。在我参加录制的一期节目里,主持人就非常明确地和孩子叫板:‘他能做到,你能不能超过他?’这很危险,如果不能调整这种主持方式,节目最终还是会落入选秀窠臼。”孙云晓总结说,这个节目虽然是针对6至14岁儿童的挑战节目,实际上挑战的却是成人的观念和思想。
本报记者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