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道明、许晴等主演的30集红色经典剧《沙家浜》在津首播过半,据最新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该剧7.2%的收视率还算不错,但该剧显然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的效果。一些听着样板戏长大的中年观众对该剧表示出失望之情。记者在走访观众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很多观众知道该剧正在播出,但相当一部分观众并没有选择收看。他们表示:虽然同名样板戏是经典,但最近荧屏上改编自经典革命题材的电视剧过多、过滥,让他们有逆反心理,并不想浪费时间。另一方面,部分观众观看了几集后发现节奏太慢,内容“注水”,而对该剧失去了兴趣
。
就这两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著名影视评论家张春生先生。他表示:“现在‘借壳上市’的电视剧较多,说明影视制作者认为把经典剧目改编成电视剧是一条吸引观众的捷径。但改编红色经典剧目有一个原则:不是所有经典剧目改编后搬上荧屏都会取得成功,最好有原著作为依托。目前国家广电总局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革命题材的作品尽量要原创。而在荧屏上,诸如《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原创的革命题材电视剧的确也深受观众欢迎。说到《沙家浜》的改编,我认为把一台两小时的样板戏改编成一部30集的电视剧,‘注水’是难免的。它必须要增加枝节、人物,制造戏剧冲突,从而把一个完整的故事交代给观众。对此,编剧的确下了很大的工夫,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整体剧情把握得还可以,而且不像有些剧那样胡编乱造。但这只能说它起到了物理的‘稀释’作用,而没有产生化学的‘质变’。这就难免让那些当年喜欢这部样板戏的观众产生失望之情。好在许晴、陈道明、刘金山等几位主演有深厚的表演功力,能够撑住整部戏。与同名样板戏相比,陈道明扮演的刁德一丰满了很多,而郭建光以及阿庆嫂基本按照样板戏的人物形象去描写,比较模式化,因此显得比较单薄;胡传魁的改编最为到位,人物不仅生活化,而且把他从一个市井小人物到忠义救国军的经历进行了描述,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个草包。”
《沙家浜》原定的集数是26集,结果在播出时就变成了30集。《林海雪原》《乔家大院》等热播剧与观众见面时都比原定的集数要多。而央视在播出《七剑下天山》《红岩》等剧时是剪去几集后才播出的。对于目前许多电视剧“注水”的现象,张先生表示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作品的艺术性与电视剧产生经济效益的矛盾不可避免。他说:“当今的电视剧播出要靠广告收益来盈利,集数多了自然收益会多,这是一个市场化的结果,观众应该理解,但前提是不能以破坏整体故事作为代价。影视制作者应该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深度挖掘题材的内涵。比如几年前流行的中篇电视连续剧就不错,用8集左右的长度把应该展现的剧情完整交代给观众就可以了。单纯为市场考虑,一部浓缩的经典被抻长、注水,往往会变得淡而无味。”新报记者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