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那时花开》专题 >正文

《那时花开》创作构想:在黎明的天际吟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3:05 新浪娱乐

  创作构想:在黎明的天际吟唱

  关于红色经典作品应当如何改编,如何重拍,影视圈里已经有过一次又一次的争论。其实,标准很简单,只要改编者的意图,是怀着虔敬之心,是想更深切的理解那些在作品中苦战捐躯的前辈,而不是要用和平年代里养成的生活态度来开导他们,教训他们趋利避害,那么,图解和扭曲都不至于出现,观众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然而,隐隐的,还有一种期待——

  那些革命历史小说,已经被改编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原创作品呢?

  是啊,《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的作者,很多都经历过战火硝烟,或者与故事原型在一起摸爬滚打,他们当然能感受到自己要描叙的一切。

  但是,现在的作者呢?

  他们是否还能感受到烈士的心跳,是否还能感受到牺牲的血温?

  这个问题,不是观众要换口味,而是历史在拷问人心。

  红色经典的改编和争议还可以继续,但是,红色原创的时代,必须到来。

  这种红色原创,既包含《大决战》《长征》《八路军》那样的宏大叙事,也应该包含一些对普通群众和无名烈士的颂歌。

  这种颂歌,必须源于现代人对那个红色年代对那些牺牲瞬间的直接感悟,必须是自发和自觉的靠拢,走近。

  也许一切开始于旧书摊上一本《革命烈士诗抄》,你觉得有句诗你忘不掉,也许一切始于你走风景逛名胜的时候顺便走近的一处烈士陵园,你发现墓碑上的照片太年轻,像是你的弟弟妹妹……

  我们会首先感受到那些生命的存在,然后才能关注到那些生命的消逝,然后我们会推究起那些生命消逝的原因,会理解这种牺牲的意义。

  在红色经典的改编洪流中,我们呼唤红色原创,这还只是影视圈里的自我警示。

  回头再看看图书出版界中口述历史的兴起,看看新闻频道凤凰卫视等海内外媒体苦心制作的纪录片专题片,我们会发现,开掘历史的真实,是幸存者的责任,也是大国民的风范。我们不应该活得这么了无牵挂,我们应该挽留历史的瞬间,应该铭记历史的个体——这种打捞工作,早应该全民呼应的开展起来。

  所以,即将出现的红色原创作品,必须兼负打捞历史的责任。我们在作品中不应该只看到精彩紧张的编剧桥段,或者,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

  我们必须刻画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如何生又如何死,为什么生又为什么死。

  衡量这样作品的标准就是——

  战士象战士,战场象战场,信仰就是信仰,牺牲就是牺牲,

  有些东西,我们是看不到的,毕竟已经是春去秋来,沧桑历遍,但是,来到赣南山区,面对竹海风涛,我想有些东西我们是听到了。

  那是山谷的回声,也是历史的回音。

  这回音是一阵歌声,是那个年代人们口口流传的山歌。

  于是,我们写下《那时花开》,纪念山歌宣传队,纪念那些在黎明的天际,继续行军继续歌唱的女红军。

  我们能做的工作很多,我们选择从这一项工作开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