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小萼在抗洪中表现颇佳 |
抗洪第一线的陶泽如等 |
淋得湿透了 |
|
|
|
|
|
新浪娱乐讯 上周末,电视剧《红粉》在夜黑风高的八百里太湖边排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洪抢险”。为保卫“苏城”,工农商学兵,全民总动员,剧中重点描述的“青楼姐妹”们也都踊跃上阵,勇当“抢险”积极分子,彰显了政府对她们改造的成功。这场戏总共有将近200人参与,某消防大队的部分武警官兵也加入了拍摄。
选址太湖畔
为了塑造紧张氛围,剧组将“抢险”地点选择在了苏州太湖二号桥附近。这里水面宽,视野广,湖泥丰富,很适合展现剧本中百万市民携手并肩、抗洪卫家园的大场景。
可是太湖除了泥泞的岸就是无际的水面,拍摄用的设备怎么安置呢?富有拍摄经验的工作人员很快找到了方案。首先,他们将照明用的12开高瓦聚光灯安置在了一艘驳船上,位置高远,且可以随着船的移动而移动。负责拍摄下现场场景的摄影师,则被一挂庞大的吊车送到了高处。问号型的吊钩上挂着个铁笼子,摄影师和他的机器被安置其中。远远望去,有点让人疑惑以为到了动物园。可是这样的安排明显是为了更安全考虑。当身披军大衣的摄影师升空的刹那,没有人觉得好笑,倒有种壮士一去易水寒的伤感。
风雨里踩烂泥
说起太湖,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湖蟹美味。可是冒着湖风,顶着倾盆大雨,再踩上稀烂的湖泥,那滋味可就一点都不美好了。
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剧组人员一行方才抵达湖边,一下车就猝不及防地被湖风来了个“前拥后抱”。空旷的太湖边上,除了水就是泥,根本就没有避风的地方。而当那些平日里小心翼翼保护皮肤的女孩子们一眼看到人工降水车上比胳膊还粗壮的水龙头,都受到不小的惊吓。及至开拍,人们才知道,除了这风雨,更有脚下的烂泥等着呢。
拍摄中,最让人们感觉痛苦的是浑身上下被水淋透后再被风吹,这时候的阴冷难受可不是笔墨能够形容。为配合剧情安排,营造来往奔忙的气氛,浑身湿透了的人们还要排着队在湖泥中来回奔走。结果就有人把鞋子陷进湖泥,再也拔不出来。可是时间不等人,容不得丝毫犹豫畏缩,没了鞋子的人索性打起赤脚,跟着导演的口令继续前进。扮演“蔚如”的宋洁走了一晚上,回到房间脚已经肿胀得穿不进鞋子。
收工后,服装部门清点,发现鞋子不是少左就是没右,合起来足足差了十几双。
消防官兵友情出场
剧中主打“抗洪抢险”仗的还是人民子弟兵,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附近某消防大队的50余号官兵听说要拍摄子弟兵的戏,都表示愿意友情出演,他们的加入,给这出本来为表演而进行的“抗洪抢险”戏增加了相当真实的成分。
本身就是军人的消防官兵们各个精神抖擞,膀阔腰圆,从面貌上一看就不同于一般百姓。及至开机,他们的表现更加出色。扛沙包、垒堤坝,手挽手建筑人墙,真实再现了他们在生活中如何为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就在拍摄即将结束时,该队忽然接到上级来电,需要马上回队报到。到底是军人,军令一来如山倒,雷厉风行毫不马虎。一等拍摄完他们的镜头,队员们就以让人眼花的快速动作换下服装,整装跑步赶回大队。据说他们刚到就赶上了点名。幸好没有耽搁这些可爱的人的工作,《红粉》全组工作人员在这里对他们的友情出演表示深深的致谢!
“抢险”群英谱
抢险发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洪水袭来,“苏城”罹难,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出人出力抗洪抢险。这些人中,有上面提到的解放军官兵,有时任法院院长的“老韩”,有普通职员“蔚如”,有女军医“郑敏”,当然也有《红粉》剧中重点描述的那些接受劳动改造的“妓女”。
正是这场罕见的暴雨,让她们和“苏城”老百姓走到了一起,也完成了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彻底改造。过去在劳改农场,她们接受的只是革除旧的生活观,学习用双手创造新生活。如今,她们在行动上与工农商学兵一道,缝麻袋,装沙包,甚至都到洪水肆虐的前线去与洪水搏斗。政府对她们改造的成功,在这里有了全面的展现。她们是“抗洪抢险”中最辉煌闪亮的中心人物。
无论是真的湖风,还是假的暴雨,在场的所有演职员亲身感受的艰苦都不亚于真正的抗洪抢险;无论是剧组的工作人员,还是附近赶过来的群众演员,没有人能分出谁是专业谁是客串。借用现场导演耿耿老师的一句话:要想感动别人就先要被别人感动。这场团结一心的大戏,在表演中褪却铅华,成为这个群体寻常生活的一段,的确让人感慨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