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某影视城在建立之时抛出一段豪言,他们将投资9000万元拍摄140集的《大唐帝国》,投资7000万元拍摄100集的《大汉帝国》,投资6个亿拍摄3000集的《都市人家》等电视剧,还有投资8000万元的《贵妃东渡》等电影。这种纸上谈兵的计划,仿佛挥斥巨资,寻几个明星演员和知名导演,就能制造出影视奇迹,而其中隐藏的浪费则成为影视剧发展挥之不去的恶疾。
大片:搭景置装 不惜血本
剧集:任意砍抻 耗人费时
电影的“一次性”拍摄
投资3.4亿元的《无极》(blog)除了“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存在拍摄浪费的问题:在横店搭建一个主要景点“魔幻王城”,耗费200多万元,拍完后一把火烧毁;耗资200多万元的“海棠精舍”由于钢梁焊接口出现了崩裂而干脆废弃,在别处重新搭建新场景。
投资高达1500万美元的《夜宴》,在国内最大的摄影棚里搭建皇宫,该棚正厅高达30米,可以同时开进两架波音737飞机,长180米,宽60米,北影厂最大的摄影棚也只是它的1/10。此外,皇宫内要打造上百盏高达数米的青铜吊灯,而一乘皇后的凤辇则需花费四五十万元。《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为了打造大气、奢华的金色调,向义乌订购了110万朵绢质的黄色假花,并向花农订购了超过300万朵的菊花。影片的制景、服装支出也相当昂贵,周润发一个人的服装费就超过当初《英雄》张曼玉、李连杰、梁朝伟等所有演员的服装支出。
小结:一位普通观众在博客上写道:“看过《无极》之后我在想,片中很多镜头是特技,何必在置景方面花费这么大呢?当然也许我是小民之见,不懂得大片一定要投资大,一定要浪费的道理。”专家表示,那种人山人海式的大制作,恰恰是艺术手段匮乏的表现,其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是巨大的浪费。
电视剧的“抻长”与“砍短”
电视台是按集购买电视剧的,制作商每多一集就多一集的收入。电视台一直要求“缩水”,而制作商则希望“注水”。著名导演谢飞就曾自己揭短,说他当年导演电视剧《日出》时仅拍了18集,但最后还是违心地按照片商要求把《日出》剪成了23集。前一阵,演员李保田因为电视剧《钦差大臣》后期制作“注水”,抻长了3集,而打起了官司。拍摄一集电视剧,所费人力、物力可想而知,但让观众看到的却是“注水”的剧情,艺术浪费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不少电视剧到了电视台,又面临着被“砍短”的命运,致使前期拍摄全部作废,这种直接的浪费也很严重。央视当年播放的电视剧《红岩》,就由最初的30集缩至25集,后来又压到18集。
小结:女作家赵凝(blog)表示:“每一部小说都有它自己的魂,而影视改编大多制造出一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把小说的外壳剥下来,再把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抽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注水、注水、再注水,电视连续剧大都是一堆多次注水的注水肉。”尊重原著和剧本,细心打造精品,是杜绝这种浪费的根本。
剧组的“多元浪费”
一些剧组在购置设备、建造基地或演播厅之前,并未充分计算后期的开发与回报问题,只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于是,一期节目或一部影视剧拍摄完毕,一些高档设备就再无用武之地,影视基地由于不符合其他影视拍摄需求,也不符合人们的旅游需求,于是只能闲置,造成了巨大浪费。另外,拍摄途中换演员、主创等的变动,往往导致拍了一半的戏面临重拍。如此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大大影响了拍摄进度,且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而一些影视剧强调以真实的场面和效果吸引观众,于是,某部剧的水战镜头拍完后,当地渔民能从水里捞起大量死鱼;一些炮战场面后,大量的树木和草地被炸得千疮百孔,有的被连根拔起。这同样是一种污染了环境的艺术浪费。
小结:影视剧同样需要建造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专家介绍,在国外,不仅是影视剧拍摄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甚至连剧本都是采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的。中国影视剧的拍摄本身就需要更加细化的规范,这样,观众才能看到更有质量的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