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刘泽华:《大明王朝》乃文学传神历史命运之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19:31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专家刘泽华称《大明王朝·1566》乃文学传神历史的命运之笔:

  在我每晚看《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时都被深深震撼,叹服编剧刘和平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天才,尤为可贵的是,刘和平对历史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显示了他在史学方面,也具有很深的学养和悟性。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人,想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该剧发表一点初步的看法。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质”是什么?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刘和平的作品也在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王权主义”。电视剧一开头,就以天象示警,就在朝廷上打板子,几板子打下去,就打出了君臣关系的本质——“王权主义”。由此可见,编剧的文艺思维,不仅能以其戏剧性引人入神,而且有着理论思维的深度,能起人深思。本剧对宦官的描写,真绝!将“王权主义”写到他们骨头里去了。

  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什么?是王权,王权支配经济!本剧对此,作了深入地揭示。无论严嵩父子怎样巧立名目大搞土地兼并,还是嘉靖皇帝以无为而治的名义,躲在深宫指挥宦官算账竭尽敛财之能事,这样的故事情节,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王权支配经济的反映。在王权支配经济的大前提下,朝廷两手抓,一手抓重农抑商,一手抓官督商办,一重一抑,一督一办,自上而下夹击之,这样就决定了商人的命运。在此宿命中,商场依附于官场,商人几乎无不投入官僚的怀抱,以至于官商勾结,而酿出沈一石式的悲剧。对这样的商人,作者充满了理解的同情,使人不禁要问,究竟是为富不仁,还是为权不仁?!

  看得出来,刘和平的创作,并不仅仅满足于写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要在这些故事里面展示命运的逻辑。因为,唯有在命运的逻辑里,文艺形象和历史精神才能达成内在的统一,在这样的统一性里,掌握故事进程的仿佛已不再是编剧本人了,而是行云流水般的命运,不是编剧在驱使人物的命运,而是人物的命运进入了编剧的灵魂,用编剧的话来说,那叫做命运附体。毫无疑问,他被命运附体了,成了命运之笔。

  该书人物中,有两个最具命运感的人物,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嘉靖帝,他们在命运的催化下复活。这两人,一个是清官,一个是昏君,这是传统看法,形象早已定了。可编剧的思绪,却被命运牵引着,进入传统观念的幕后。在幕后,他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说“清”的正面是“忠”,“忠”之极则“愚”,是“愚忠”,而他在幕后却看到了反面——“智”。“智”之大也“愚”,正所谓“大智若愚”。可编剧几乎没有写人们想当然的海瑞的正面——“忠”,却以大手笔来写他的反面——“智”,从反贪官到骂皇帝,海瑞都闯过来了,靠的就是“智”!他的“忠”是君本位的,可他的“智”却以民为本,此乃大“智”,有几人知?

  海瑞是中国式的组合思维方式,即君本、民本理论性格的体现,大智包含大忠,是“第二种忠诚”,不对明朝构成威胁,忠诚明朝,得到了士林的拥护。明人何良俊说:“海刚峰之意无非为民。为民,为朝廷也。”

  嘉靖帝以“昏”著名,数十年不上朝,实在“昏”得厉害,可编剧却从这“昏”的幕后,看到了“无为而治”。用常人的眼光来看,人“昏”到了极点才会“无为”,“无为”就是无用,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却不懂得从“无为”向后一转就变成“无不为”了。“无不为”是什么都可以用什么都可以做,这在政治上叫做“霸王道杂之”。剧中,嘉靖帝临死前,以长江水清、黄河水浊来比喻“无为而治”,说治国之道应当清、浊并举,如长江、黄河并行于大地,不可因长江之水清而畅其流、黄河之水浊而禁其行。水清也好,浊也罢,都要用,它们都有自己的流域,都要灌溉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民,这样的“霸王道杂之”才是最彻底的民本主义。当然,它们也会带来灾难,恩也好,灾也罢,都要欣然受之。

  海瑞闻之默然不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两种反智主义的智慧——“用愚”和“用昏”在这里过招,朝臣无不为之骇然,因为对于这种智慧的理解,完全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智慧的格局”,反智主义的“用愚”和“用昏”竟然更接近智慧的最高峰。在智慧的最高峰上,它们无需剑拔弩张,而是握一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两个孤独者,一个是最高道德境界上的孤独者,一个是最高权威境界上的孤独者,他们在内心深处是最能相互理解的。海瑞骂皇帝,突如其来,如晴空之霹雳,落在嘉靖帝的头上,作为皇帝,本能的反应就是,把他宰了!一怒之下,先将海瑞打入监狱,细读奏折,方知海瑞呕心沥血的苦心,因而有了临死前那一番长江、黄河的煌煌大论,并出人意料的以天命的名义赦免了海瑞的死刑。

  真是神来之笔!编剧用一部可歌可泣的好剧作,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儒道互补的运作规律,嘉靖深知“无为而治”,也要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根底。他赦免了海瑞,自己就死了,还背走了“昏君”的恶名,海瑞终于也理解了皇帝,听说皇帝死了,他如丧考妣,恸哭不止。嘉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可以将他与后来的崇祯帝做一下比较,他是“用昏”而明,而崇祯则“用明”而昏,一个“不治”而治,一个图治而亡,一个能留海瑞,一个难容袁崇焕,相比之下,显然崇祯的差距较大。这是与本剧无关的闲话。

  能把历史写到这种程度,我总觉得是个奇迹。和平很有抱负,总想为我们的民族写点新东西,我认为,在这部电视剧中他做到了,他确实为我们的民族与历史争得了一份荣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