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东川遭遇尴尬 台上猛讲台下听众昏睡(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2:19  生活新报
于丹东川遭遇尴尬台上猛讲台下听众昏睡(附图)

于丹

  昨日下午2时30分,从央视《百家讲坛》走来的于丹教授走进了东川区影剧院,与数百读者见面,并做了题为“发现我们的心灵”的主题演讲。有趣的是,于丹前日才在昆明机场受到了读者的热捧,在昨日的讲座过程中,读者却并不那么买账,部分听众甚至在会场呼呼睡着,做起了美梦。

  昆明备受追捧

  《百家讲坛》是个成功的舞台,走上它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辉煌,先是易中天、阎崇年、纪连海,然后是“学术超女”于丹。相对于其他学者的刚健猖狂,于丹以其女性的细腻温柔俘获人心。自去年十一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个性解读以来,于丹不仅新书大卖,也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鱼丸”,俨然一个“学术超女”的派头。前日下午,当于丹飞抵昆明机场时,受到了云南媒体和“鱼丸”们的热烈欢迎。数十人在昆明突降的气温中等候于丹的出现,并拿着她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等待签名,引得路人也纷纷驻足围观。

  现在云南大学就读的一位张姓同学表示,自己一口气买了四本书,不仅自己要看,还要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她表示,于丹对经典的解读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正如于丹所说,真正的经典永远都是贴近人心、以人为本的,于丹自己的讲座也是这样”。

  东川“发现心灵”

  昨日下午,于丹一身灰黑衣裙亮相东川区影剧院,立即以端庄从容的笑容赢来一阵热烈的掌声。四岁开始读《论语》,凭借自己对《论语》的独特视角而一举成名的于丹教授,讲的还是儒家的修身之道。

  在昨日的讲座中,于丹讲述了自己《论语》心得中的“人生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等部分,在讲述自己阅读《论语》心得的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以及现代人所遭遇的心灵困惑,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论语》。谈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智者不惧”时,于丹引用了兄弟登楼等人生寓言,对经典进行了生动而别具一格的诠释。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于丹则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且古人四十不惑,现代人却“四十而惑”,不到四十岁的人,由于人生阅历尚浅,还没有“惑”的资格。成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之后的又一新论点。谈及儒家认为人生的至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于丹也不忘插入自己对庄子的解读,“外化内不化,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场观众睡着

  尽管于丹一如既往地声音洪亮,侃侃而谈,但东川的读者却并不十分“买账”。昨日,由于于丹的讲座是东川区政府主办,前来听讲座的除了企业单位、学校师生和部分市民之外,大多是政府部门组织的公务人员,对于丹本人及《论语》都不是十分了解,也不是很感兴趣。讲座开始之后,会场一直鸦雀无声,直到于丹举了一个有关礼仪的例子,大家才报之一笑,并且直到讲座结束时,才给予于教授一次热烈的掌声。不少听众在于教授讲课过程中不停地打着哈欠,更有趣的是,有人甚至呼呼大睡起来,令人哭笑不得。

  □ 于丹印象

  孔老师,莫着急

  说来惭愧,对大名鼎鼎的于丹教授虽然早有耳闻,但真正开始注意她,是从她读者的一句经典抗议开始的——“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看后不禁哑然失笑。后来还知道,于丹不仅让孔老师着急了,还让现今学术界急成一片,大家纷纷抗议于丹对儒、道经典的“个性”解读,联名表示要抗议到底。

  昨日,经过数个小时的盘山公路,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于丹。当东川区的某位主持人还在以极不标准的、热情洋溢的普通话介绍她的时候,于丹本人就出现在了影剧院门口内侧,并不断地朝在场观众和记者的摄像头挥手微笑,既有大家风范,也有明星派头。看上去,于丹本人比在电视上要年轻、随和,一身灰黑衣裙,一头干练短发,也使她显得更加精神。从讲台上镇定从容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于丹对于古圣先贤的确是“敬”而不“畏”的,

  于丹说,不要对经典顶礼膜拜,其实经典并没有什么。东川的观众们也冷静地表示:对于于丹,也一样。现在,无论于丹解读孔子是对经典的误读,还是对真理的还原,我们都可以宽慰孔老夫子,说一声:孔老师,莫着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