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星火》导演刘毅然《亚洲新闻人物》访谈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9:57  新浪娱乐

  “季羡林先生说过,人越老越爱国。我年纪一天天大了,随着阅历增加,多次出国,感受很多,对自己的祖国越加热爱。年轻时写《摇滚青年》的张扬狂傲,叛逆骚动,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这一切今天看来真是少不更事,太浅薄了,也逐渐被越来越浓烈的爱国情结取代了,人也越来越平静越淡泊了……”——刘毅然

  《星火》感动清洁工大嫂

  《亚洲新闻人物》:和《星火》同档期播出的有两部大制作大明星的历史剧,《大明王朝》(blog)《卧薪尝胆》(blog),但收视率都不及《星火》,原因除了题材相对新鲜外还有什么?

  刘毅然:我也没有想到。其实题材不算新鲜。红色经典类型的戏这些年还是挺多的。我以为《星火》最能给老百姓带来震撼的可能不仅仅是地主老财剥削贫苦农民的故事,而是它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折射。比如第一集,窑塌了干活的农民被埋在里面,地主赶紧让人把他们埋了。这与现在很多小煤窑主和乡镇干部的行为是一样的,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还在欺压百姓!这个电视剧所以引起底层劳动人民的很大反响,是因为它为穷苦人说话!我们院里有许多清洁卫生的小时工,有位大嫂每天都到我的工作室来打扫卫生。有一天她一进门就哭了“唉呀导演,你怎么拍得那么苦?害得我天天流眼泪!”她说她们住的地下室有十几个从农村来的姐妹,都是做小时工的,平时不看电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要死。播《星火》的那几天,她们一起挤在别人家门外的走廊里,头挤着头看,连晚饭也忘了吃!我听了真的特别感动。到最后一集男主人公被砍头的时候,这个大嫂跑来进门就打我,她说:“你怎么让坏人把立秋杀死了?!我们恨啊,十几个人抱头哭成一团……”这是一群最朴素的劳动妇女,她们平时是没时间和精力看电视的,可是这部电视剧能让她们从头看到尾。我还收到江西老区乡亲写来的信,说他们全村都在看《星火》,感谢我们拍了一部为农民撑腰的电视剧!所以我也想明白了一点:只要是真实地表现旧中国穷苦农民的苦难,为老百姓说话,说真话,就能够引起今天观众的共鸣,我们的观众有很浓郁的革命情结,任何人想割断历史与今天的血脉,都是弱不禁风的!

  再有,除了农民观众喜欢以外,知识分子喜欢这部电视剧也让我没想到。在人民网就出现了许多几千字上万字的评论文章,很多写得相当深刻感人。有一次我晚上12点上网看到一篇刚刚写好的文章题目叫《看完〈星火〉让我痛彻心肺》,他说“《星火》中主人公说要跟着共产党去创造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穷人不会因为饥饿而要饭。女人不会为金钱而卖身。孩子不会为贫穷而辍学,”他说他看到这里痛哭流涕,痛彻心肺!等我第二天早上9点再看时,已经有1300多个点击率。《星火》两个月在央视多个频道连续播出四次,这也是我没想到过的。《读书》杂志为《星火》开了个研讨会,来了许多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专家学者,提到当今的三农问题,讨论的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层面的问题了。新华网开设了一个“星火论坛”,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决不能重蹈孙中山国民党的覆辙——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下面跟帖的网民讨论得非常激烈。社会科学院和北大的一些学者发表了很多评论文章,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北大教授张颐武(blog)的文章,《星火感动中国》。

  《亚洲新闻人物》:都说“影视作品是遗憾的艺术”,那么您认为有些文学名著改编的作品失败的原因在哪里?是因为离原著太远吗?

  刘毅然:远和近是辩证的!其实我们对原著的改变是最大的,叶紫的三个短篇改成了五十万字的连续剧,要新创作多少人物和情节啊!但我敢说我们又是离原著最近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对原著的忠实来自于精神上的继承,那个时代的作家有当时的局限,我们今天再看那段社会历史的时候,会有新的视角或者新的解读。

  名著普及系列和《我亲爱的祖国》

  《亚洲新闻人物》:您的“文学名著电视剧系列”到现在是第几部?拍摄的初衷是什么?

  刘毅然:是第八部。我的第一部电视剧是茅盾先生的《霜叶红似二月花》。1994年那时候我还没想过做导演,我和余华(blog)、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王中忱和我们的制片人邹小提,几个人在一起聊天,想为“茅盾先生诞辰100年”做点事情,大家都觉得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电视最能达到普及的作用。王中忱是研究茅盾的,他说茅盾的作品有一部没有写完的《霜叶红似二月花》,留给我们创作的空间最大。当时找过一些导演,都对茅盾小说不太了解。后来大家开玩笑说:“毅然,那就你导吧。”正好有一个老板喜欢我的小说,愿意给我们投钱,我就斗胆吃螃蟹了,虽然没赚钱,但反响很好。除了报纸上有很多评论、电视剧艺委会还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也有很多大中学生因为看了这个电视剧后到图书馆找小说看,我们的初衷得到了回馈!美国纽约的《世界日报》还把它评为优秀华语电视剧,香港凤凰(blog)卫视选它做建台首播的电视剧,这让我很有了些自信,由此我们决定继续做下去。第二部就拍了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获了“五个一工程”奖。

  《亚洲新闻人物》:文学作品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刘毅然:我们不是按照目前出版的文学史和中文教材盖棺定论的作家和作品来选择,而是以我们的视角来看五四运动时期的作家和作品。我们希望涉及各种流派。后来拍了刘云若的《红杏出墙记》、徐圩的《江湖行》,林语堂的《风声鹤唳》等等……

  《亚洲新闻人物》:但是那部《我亲爱的祖国》被评论誉为开创中国作家导演之先河!

  刘毅然:开先河绝不敢当!业余爱好而已,小学生水平,这是真话!最早缘自我在1988年为中央电视台的一部大型专题片《共和国之恋》撰稿。当时我采访了很多大科学家,我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不能自己,为此还写了一首主题歌《共和国之恋》,因为是专题片,故事不能展开也不深入,但是那些故事一直在我心里。我一直想把它展开拍摄成电视剧,这个夙愿在我心里积淀了整整十年。当时除了杭州电视台给我部分经费外,没有人愿意给我投资。人家一听,名字是《我亲爱的祖国》,根本没有商业价值。最后我用我的稿酬、存款以及我家里的东西作抵押,找一个朋友贷款400万人民币,10%的利息,才得以去美国拍摄。后来片子获得了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我没想到片子影响会那么好。中国科技报一整版都是院士在评价这个片子怎么感人。当时片子播完以后像朱光亚这样的大科学家也打电话说拍的很好,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大珩看完后特别激动,专门把我们请到他家谈了一上午观片感受,还有在美国的学者顾毓秀,赵浩生先生,都非常激动。至今我在网上看到还有很多人呼吁重播,询问哪里能买到影碟。当时也算是创纪录了,有一天晚上11家卫星电视台黄金时间同时在播,播完以后中央台又重拨,朋友们开玩笑说电视台都成你家开的了。这部片子我自己也是最喜欢的,就拍摄来说我觉得我有两部作品是有良知的,也是说的出口的,一个是给知识分子拍的《我亲爱的祖国》,一个就是给农民拍的《星火》。

  在中国的左岸派

  《亚洲新闻人物》:与您所推崇的法国“左岸派作家电影”相比,您的个人色彩体现在哪些地方?

  刘毅然:我自己的东西就是我想表达的那一部分是我内心的世界!可能和别的导演不太一样,专业导演更注重技术上的东西,比如剪接的技法啊,用光啊,而我的片子都是我自己剪接的,我剪接的时候从来不看剧本,所以剪完了之后演员看了一楞,说这不是在后面怎么跑前面来了,顺序完全不对了。再有一个就是声音也完全是我做的,混录音乐和动效,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想象和欲望来。按照一般导演可能会觉得不对,理论上这个地方不应该有雷声,可是这地方我就要突出这个效果。可能我想要更多突出的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人心,我不会也不懂导演的技法和书本的理论,我希望表达的就是我内心的欲望和想象。

  《亚洲新闻人物》:那么对比早期你编剧的《摇滚青年》等电影作品,您的电视剧作品中这种对“作家电影”的继承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

  刘毅然: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吧,因为无论从拍摄,后期剪接还是混录都是我自己动手。所以明显的带有我自己的性格爱好和审美取向,许多朋友说一看就知道是我拍的戏,这是不是算做“作家电影”我不知道,可以告诉你的就是,我现在很迷恋用镜头和声音讲故事。

  《亚洲新闻人物》:您的新作《望春风》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刘毅然:已经送审了,国台办请的台湾历史专家刚刚审完,评价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感动得常常流泪,有时还伴随主题歌《望春风》歌之舞之,其中台湾来的导演谢雨辰先生更是称赞这是他看到的最真实最感人的台湾题材影视作品。这个故事是日据时期流传在台湾民间的一部地下小说。我们把它剖开了,只用了一点骨架。当时台湾被日本占领的时候中文的读物不许出版、不许说中文、不许唱中国的戏,凡是中国的都不许!而陈水扁今天要“去中国化”斩断台湾与大陆的根源,他干的那一套跟当年的日本人一模一样。这次我邀请台湾的秦汉先生来扮演一个康熙年间从大陆去台的翰林后代,儒雅中透着坚强,带着祖孙顽强地捍卫中华文化的故事。秦汉说从来没演过这么慷慨悲壮的片子,他三次累得病倒了,作为淞沪抗战的孙元良老将军的后代,他骨子里有很强烈的抗战情节。所以你们会在这部片子中看到另外一个秦汉,不是当年儿女情长的小生,而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硬汉!我还真想不出大陆有哪个演员能比他诠释的更好。真希望《望春风》也能引起观众的喜爱和共鸣!《望春风》这支民歌是在日本统治时期创作的,在台湾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亚洲新闻人物》:下一步还要继续你的“文学名著系列”吗?

  刘毅然:这是自然,也有可能拍一部藏族题材的作品,依然属于文学系列。是根据一个藏族家史写的。剧情是讲一个汉人逃难到香格里拉藏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被一位善良的藏族姑娘救了,后来结合生下了后代,成为当地的最后一个土司的传奇故事。这种民族之间的融合让我很感动。第二个筹划,就是《我亲爱的祖国》的续集。前一段时间我拜访了彭湃的儿子彭士禄先生,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国核潜艇的设计师,大亚湾的总指挥,他特别希望我能拍一部表现他们那批“留苏”学子的片子。解放初期国家送了一批青年人去苏联学习,正好和第一部的故事能接上。如果能实现的话我想将《我亲爱的祖国》做成三部曲,第三部主要拍摄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的那批人,他们现在回国正是各个行业系统的中坚力量。但是还在筹划中。这是我自己比较偏爱的两个选题。剩下就是因为《星火》的反响主动找到我的很多剧本,我很挑剔,我特别看重的是剧本的文学性和精神的力量。

  《亚洲新闻人物》:一直拍摄电视剧,没有计划拍电影吗?以后呢?

  刘毅然:我也在筹备电影,筹备很多年了,但这是个秘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笑)!我想再过十年八年,体力不支的时候,我还会回到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写我的小说,把我这些年的所想所经历的都记录下来。毕竟小说是自己和自己说话,是一种内心的话语,更自由更个性。现在用镜头写作,有音乐有色彩有演员我觉得也很有意思。不一样的感觉。我拍片子还会偏重围绕一些历史的题材,对时尚的、时髦的不感兴趣。人老了,生命已进入了秋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多做一点对自己民族有益的事情……

  抽文:

  “……实际上我的新作《望春风》,一方面是展现当时台湾人民在日本压制下的文化抵抗;另一方面,我真是想借着此片淋漓尽致地咒一回在台湾搞台独的那帮数典忘祖的忤逆!人不能忘祖,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行!”(来源:《亚洲新闻人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