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工匠》北京热播 两代工人争议视角截然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9:52  竞报

  一个年代的故事,有时并不只属于一个年代的人。正在BTV-4热播的电视剧《大工匠》即带领生于四、五十年代的观众重拾了“大炼钢铁”的特殊年代,也意外唤起80后特别的“年代记忆”,对于一个推崇“大工匠”的特别年代,两代人有一样的重温,不一样的解读,生于四、五十年代和80后两代工人看《大工匠》的视角截然不同。

  老工人感叹:“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由陈国星导演,孙红雷陈小艺、刘佩琦主演的《大工匠》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因而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东北工人对这部剧更有感触,现在北京居住的沈阳退休工人连女士在谈及两代工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时,带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套用了《天下无贼》葛优的台词,“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她承认,师傅带徒弟,当年造就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大工匠,但那已是旧的人员管理方式。“那时大工匠就是大师傅,很受敬仰。那时学技术,如单田芳(blog)所说:‘师傅真教,徒弟真学。’可现在孩子都去学美容美发。车钳铆电焊都不爱学呀。从大时代背景讲,技术进步了,管理加强了,人员素质提高了,可那些饿着肚子、大字不识的老粗们能做到的事现在却未必能做到了。”

  小工人质疑:“以人为本,不如科技为本”

  对《大工匠》能有年轻观众,老年观众表示不理解,然而事实上,《大工匠》确实有好多观众属于80后,只不过80后看《大工匠》的视角与父辈们不同,中青年观众都在重温,但中年观众重拾一段经历,80后重拾一段记忆,80后侧重从剧中拣拾有父辈经历和儿时生活的印迹。如《大工匠》贴吧中的网友小贝称:“我87年的,沈阳人,我想片子就是在我们辽宁拍的吧,因剧中车牌是辽宁的。我想那个钢厂是鞍钢。”

  在房山某建筑公司工作的刘迪先生也在剧中拣拾有父辈经历的印迹。“老听老人们讲粮票换东西,看到剧中这些情节感觉很亲切。”不过对老工人连女士质疑现在年轻人对工作的热情不如以前,他也有不同见解,“现在工厂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了,年轻工人不一定像老一代人对工作表现得那样有些悲壮,可热情是一样的,只不过以人为本,不如科技为本。”

  导演谈——

  希望《大工匠》有偶像号召力

  对《大工匠》能有众多80后的观众,导演陈国星并不感觉意外,拍《大工匠》时,导演陈国星就认定这部剧有偶像号召力,他因而为选角伤透脑筋,“要求实力派,有偶像号召力。”后来陈国星启用三度牵手的荧屏情侣孙红雷和陈小艺。“当初大多数投资商认为《大工匠》毫无娱乐性,找投资四处碰壁,有整整两年时间,我都在痛苦中徘徊,不过事实是,这个电视剧不光吸引40岁以上的观众,也一样吸引年轻观众,我们公司的女生审片的时候就哭成一片。”陈国星认为,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快乐,用粮票换东西的年代很艰苦,但却充满了质朴的人情味。郭慕华/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8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