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贞观长歌》演员做客艺术人生 梦回唐朝(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17:00  新浪娱乐
《贞观长歌》演员做客艺术人生梦回唐朝(附图)

唐国强

《贞观长歌》演员做客艺术人生梦回唐朝(附图)

唐国强

《贞观长歌》演员做客艺术人生梦回唐朝(附图)

对话

  从热播到热评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贞观长歌》(blog)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长的一部原创“史诗剧”。八十二集的容量再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的初唐二十三年“贞观之治”的历史。

  环环相扣的剧情将观众直接带进了精彩纷呈的“贞观之治”时代,了解到“偃武修文、抚民以静”国策和如何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的原由。

  电视剧在热播,社会上也是在热评。随意在网络上一搜,就是几万条。说好的、说不好的,各式各样的观点,无一不全,蔚为壮观。

  其实,现代人再如何尊重历史,也可不能超越形式的局限。一部史诗剧,不是看重演的历史,而是看演绎历史的剧情,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在一种流动的视觉中、在尊重的审视历史的同时,我们再一次透过剧情认识到了影象艺术的魅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人生》栏目组特别邀请《贞观长歌》主要演员来到了《艺术人生》现场。

  台上下的对话

  除了饰演唐太宗的唐国强之外,其他到场的演员都被专门安排在观众席第一排就坐。这种有新意变化的结构,当即就吸引了现场的观众。

  坐在台下第一排是扮演魏征的董子午、扮演岑文本的王绘春、扮演李勣的张山、扮演李靖的毕海峰和安康公主的扮演者张澜澜、李承乾的扮演者万弘杰、樊兴的扮演者张浩、颉利可汗的扮演者涂们。

  唐国强与朱军对坐台上,这是唐国强第三次在《艺术人生》中露面,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在彼此的对话表述中,《贞观长歌》恢弘曲折的剧情,演员们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个人与整体”、“私情与大义”“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所塑造人物的多样性思考,都被一点一点传达出。

  话说英雄

  英雄,也许是每一个男人的梦,如何成为英雄也许是每一个男人心中的问题。当朱军问及这样一个话题时,唐国强的回答颇有见地:英雄是一个总体概念,作为一个英雄,首先要战胜自己,你会不会妥协,敢不敢与妥协,善不善于妥协,你有没有容人的肚量,能不能在劣势下反败为胜,而且为后人开一条大道,而不是留一条独木桥,做生前该做的事,为后世做好铺垫。不光为自己,更为别人,而后是识己之智、识人之能、容人之量、用人之明。这是英雄。这是我第二次饰演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个文韬武略的皇帝,十六岁打天下,有很高的政治他智慧。那么多有本事的人,像魏征,像岑文本、房玄林、长孙无忌,李靖,李勣、甚至像范兴那样的小人物,都能聚集在周围,为国所用。

  以史为镜

  今天一个戏,我们在看,就是在关注。就能跟当今时代的情感契合在一起,从中借鉴到一些可以有用的东西,本身就很有意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我们解读历史,就是要把过去的东西拿出来,用今天的眼光审视一下,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回顾那样一个从战乱衰弊到强国兴起的时代,追忆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只是一种剧的娱乐,也是一种温习。梦回唐朝,在谋略与智慧之间穿梭,把握局部与整体,分明私心与大义,从而更好的看清现实中发展的脉络与轨迹,多一点觉悟人生的精髓。

  比如唐太宗认为“致安之(blog)本,惟在得人”,非常重视纳谏,从谏如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所谓纳谏就是接受不同的意见建议,纳谏的目的是防止谬误和改正错误。唐太宗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身为一国之君,不避逆耳,集思广益。在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三十人。魏征一人就“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正是这些进谏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坚实基础。就象朱军所补充的:“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还有治世的态度、胸怀,敢于跟讲实话,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奠定了贞观一个辉煌时期的开始。”

  这一切,对我们都是有启示意义的。

  与其说贞观是盛世,还不如说是治世。盛世只是一个点,是后人的一个总体评价,一个流程中的点。多少矛盾,多少困惑。而不在于当时人说我是盛世。从被艺术化的剧情中看到盛世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都要做些什么,就不会象单纯读历史那么枯燥了。

  人际关系

  剧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一如人生。但是主要的关系在固有的君臣之外,不外乎有三种,一个是朋友,一个是对手,还有一个就是亲人。在《艺术人生》现场,朱军与到场的嘉宾从朋友谈起,说到了唐太宗的朋友关系,从与长孙无忌的布衣之交,说到李靖宝贵而有价值的金玉之交,从莫逆之交,再到知遇之交。现场的气氛一时就热闹起来。

  岑文本的扮演者王绘春接口道:“一个历史电视剧的创作原则,八个字,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在唐史上岑文本是有过记载,但是记载不是很多,没有像魏征,房玄龄那样,让现代人耳熟能详。但是岑文本这个人物实际贯彻了整个戏,这是编剧周志方和导演吴子牛想要传达一种儒家传统文化,一种士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士的精神,而专门安排的。岑文本这个人很有意思,有极高的政治智慧,也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在国家利益和小团队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永远是国家利益第一。”

  扮演魏征的董子午谈到关系,也是妙语连连:“魏征有几句词,说做一个臣向皇上进谏的时候有几种进谏方法。第一正谏,就是正面劝谏,第二反谏,激将法,再有是以己为错进谏。魏征对维护朝廷、典章制度、责任关系,心里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对皇帝心里想的什么,心里也特别清楚。但是维系这个关系的,却是做人的准则。”

  演戏的情绪

  对手反衬自我价值,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对手,在剧情中颉利可汗是唐太宗最大的对手。但在谈论对手的时候,扮演颉利可汗的涂们却不知不觉的说起了演戏:“站在颉利可汗的一面,站在铁骑的一面,每天想着,怎样战胜李世民。如果要是一个演员,内心就要有这种强烈的创造愿望,一直在铺垫这种情绪,才会演得好。有的时候演员创作的时候,必须是单一的,不能过于复杂。我演这个角色就要站在角色的一面,要不然哪来的自信,哪来的那种统帅十万铁骑的凶悍。”

  毕海峰当即透露了一点小信息,涂们到现在还沉浸在角色,没出来呢。说着说着,毕海峰与涂们又进入角色,演起李靖和颉利可汗,相互攻击起来。朱军感叹道:“坐到现场,为了角色的关系还在掐,所以能演好。”

  最初的主角

  唐国强在现场爆料,笑着说最早的剧本叫《高阳公主》,张澜澜原定出演高阳公主,台上的位置本该是张澜澜坐的。当时的剧本是吴子牛、唐国强几个人创作。后来经过几次来回的斟酌、各种想法翻来覆去的变化之后,就变成了以唐太宗为主的《贞观长歌》了。

  朱军就问张澜澜是不是太委屈?张澜澜回答的很干脆“不委屈”。

  在接到剧本之后,张澜澜一直以为自己是演高阳公主的,也看了很多资料。后来编剧写出来安康公主这个角色,在张澜澜看来,觉得比高阳好。

  张澜澜说:“至少安康公主的人生也经历了高阳的任性,到后面经历了挫折以后,变得很睿智,很果敢,结局还是很圆满的。我觉得给大家演这样一个大唐(blog)公主的形象很好。如果不演这个角色,我很难体会到一个女人作为公主她的使命,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她要牺牲自己的爱情,牺牲很多东西。其实觉得人生有很多东西,并不是说一定感性的就是最好的,其实最伟大的爱是理性的爱。演完《贞观长歌》以后,我觉得要慢慢用理性的态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从唐朝到现实

  我们喜欢唐朝,因为唐朝与现在不同,饱含了千古流传的诗情画意。与别朝不同,唐朝有着难能一见的雍容大气。我们喜欢贞观,因为贞观与盛唐不同,贞观初唐携带的是刀光剑影之余尚未磨灭的英雄锐气。

  戏里戏外,角色转变。就在《贞观长歌》的剧情内外,就在《艺术人生》的现场,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演员的表白,再次感受来自现代人内心的贞观治世所洋溢的英雄锐气。而《贞观长歌》剧中所表现的“舍得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始终照耀着我们这个民族,造就了璀璨的文化与优秀的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正走在中兴的路上,现在回望长安,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从历史的角色里,发现一些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让优秀的品质成为我们的骨肉,成为我们的精神意识和行动。这大概就是《贞观长歌》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意义。

  文/姜川 摄影/李少林

  《艺术人生》“梦回唐朝”5月16日22:30

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