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霓虹灯下的哨兵》榕城首播反响热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00:36  新浪娱乐

  随着由大型同名话剧改编的“红色经典”《霓虹灯下的哨兵》在成都电视台影视频道的播出,再度卷起了一场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的讨论热潮。

  《霓虹灯下的哨兵》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全国公演以来,引起过巨大的社会反响,当时全国曾有一百多家艺术院团争相排练该剧,创造了当年红色剧目排演的奇迹。随着同名电影的播放和毛主席“八连颂”诗句的传诵,该剧更是家喻户晓,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廉洁革命精神,成为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和精神楷模。

  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之际,昔日创作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再次搬出“传家宝”,精心打磨,历时三载,五易其稿,推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版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并于成都电视台影视频道首播。开播以来,反响强烈,收视率也随之一路飙升。笔者为此有针对性的走访并调查了一些代表性的观众,听取了他们对于《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体会,和他们交流了一些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的感悟。几乎所有人都对《霓虹灯下的哨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62岁的退休人民教师李先生说:“《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我少年时代记忆最深刻的一部话剧,当时成都人民剧院公演几场,我就去看几场。鲁大成、赵大大、童阿男他们几乎是我年轻时代最耳熟能详的人物。而这次能在电视上再看到《霓虹灯》,自然欣喜万分,更难得可贵的是,不同于以前很多 “红色经典”变了‘味’的改编,《霓虹灯》的‘味’不但没变,还加入了更多的人物和内容,更生动,更好看了!好八连的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在今天看来,更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我真的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观看这部电视剧,让革命传统永远相传,绵延不尽!”

  李先生对于这部剧的怀念和留恋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霓虹灯》已经成为了他成长的记忆,而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当年话剧的轰动影响,没有看过经典的话剧和电影版本的年轻人,又是怎么看待这部电视剧的呢?政法大学大三学生小薛说道:“其实平时由于热衷于网络,我看电视剧的时间是不多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刚开始播放时,我还以为又是那些千篇一律的革命战争剧,没想到才刚看几场,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喜欢孙海英的表演,也喜欢沈傲君(blog)的气质,而更喜欢的,是这个故事本身。解放之后的上海,灯红酒绿的环境,进驻的人民解放军不但要在这浮华之中保持信仰和操守不被侵蚀,还要和埋藏的特务分子做斗争。我一直都没估计出来,那个埋藏至深的特务老K就是夏予舒,悬念丛生,情节紧张刺激,真是太精彩了!而革命军人对待感情的深沉态度,对待战友们的无私真情,也让我折服!”“是的,是的”,小薛的室友小张附和道:“当童阿难向他的母亲祖母下跪的时候,当梦瑶的血染在婚纱上的时候,都让我深深的感动;而鲁大成那可气可爱又可敬的性格,也让我想笑又敬佩!而看惯了荧屏上关于解放前旧上海的黑帮暗算、打打杀杀,再来看这部电视剧,忽然觉得自己真正明白了一些人生信念和价值!现在我到食堂,都不敢随便剩饭了!”话音刚落,年轻人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告别了大学校园,笔者再次采访到一位特别的老人,他就是曾于1949年随华东野战军进驻上海,并被编入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的成都籍老革命战士翁爷爷。他戎马一生,退伍后回到故乡,安度晚年。《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好八连的原型就是他所在警备团的三营八连。说起这部电视剧,翁爷爷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太好了,从第一集到现在播出的第十八集,我一集都没有落过。当时进驻上海的岁月和那些战友们,仍历历在目,没想到今天能在电视上看到这久违的故事,仿佛把我带回了年轻的岁月。胡锦涛主席现在不是提出了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嘛,这些精神都可以从我们好八连的故事中找到注解,特别是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伟大的民族就要复兴,更加需要好八连的精神来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主张永不能丢!”陈丽/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