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总制片人熊诚:愚公移山精神不会过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1:32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身兼30集神话电视剧《愚公移山》投资者和编剧双重身份的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总经理熊诚以他自己的“红枣论”开始向笔者阐述《愚公移山》的创作构想。“《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神话故事,它是中国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每个人的认识中,这个故事有着不同的寓意。这就好比是一枚风干了的红枣,你把它泡在红酒中,它就是红枣的味道;你把它泡在陈醋中,它就是陈醋的味道;你把它泡在烈酒中,它就是烈酒的味道,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故事、把愚公这个人演绎成和每个人想象的一样,但我们绝对会把《愚公移山》拍摄成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精彩巨片和扣人心弦的神话大戏。

  关于拍摄30集神话电视剧《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熊诚说,愚公移山是一个流传数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人们津津乐道,是崇尚它寓含的精神。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拍摄制作30集神话电视剧《愚公移山》,就是要通过电视这个强势媒体,弘扬愚公精神,使我们的广大电视观众能够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不躲不避,不等不靠,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持不懈。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和愿望。

  关于寓言《愚公移山》的艺术魅力,熊诚说,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都十分推崇《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开国领袖毛泽东“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能诵背如流。但凡与《愚公移山》有关的文艺作品,也都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一是傅斯年1918年11月发表在《新潮》杂志上的著名评论文章《愚公移山论》。他超越了《愚公移山》寓言的相对性,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为公”、“民众”“和”努力“三个方面。这样,为公思想、民众意识、群众力量、努力精神,就构成了“傅斯年先生愚公移山论”的核心。二是徐悲鸿《愚公移山》国画。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0年,他创作了国画《愚公移山》,他创作这幅画,立意在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这幅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的艰辛、胜利的渴望让潜伏在人们血液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始沸腾。三是由韩永久作词、卞留念谱曲的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唱响在祖国的城市和乡村,唱遍了大江南北,响彻大地。那朗朗上口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的动人歌词,引起了生活在今天幸福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综上所述,如果说傅斯年先生的“愚公移山论”阐述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则是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向往。当然,歌曲《愚公移山》也就是在用音乐表达中国人民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崇拜。这些作品,无疑都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今天还喜欢与《愚公移山》有关的文艺作品,就说明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不会过时,也不可能过时,而且,作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的愚公移山精神,今天乃至以后,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使之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熊诚最后最后记者说,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精彩巨片和扣人心弦的神话大戏,我们在开拍前还将继续对《愚公移山》的剧本进行修改,尤其是我们将会进一步征求、采纳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济源市各界人士人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力求在本剧中最多、最广泛的展现济源的秀美的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比如我们已经在修改过的剧本中增加了愚公妻子在愚公出去挖山前为他装上济源的土特产——土馍,愚公到山上挖药时挖到济源的土特产——冬凌草等等,就是为了借助《愚公移山》在济源的拍摄,提高济源的知名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