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福纳现象和中国新文人电视剧高端研讨会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12:56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26日-27日,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主办的“福纳现象和中国新文人电视剧高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研讨会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李兴国透露,目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70%-8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九成市场份额。

  他说,民营电视剧正以奔跑的速度进入市场,而另一方面,民营公司十之八九在亏损,在欣欣向荣的表象背后,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仍遭遇着重重危机。

  首先是对政策把握的精准性。目前的民营电视剧制作企业中,规模稍大的每年可以制作电视剧5部100集以上,小型的制作公司往往一年只参与一部电视剧的制作,甚至两年一部。如果把握不好国家政策的变化,包括这两年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三大禁令”,对小型制作公司无疑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同时,国家电视台作为电视剧播出的唯一渠道,买方所处的垄断地位使得他们有能力压低价格,电视剧投入巨大而利润微薄,作为小型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往往很难支撑;收视率滞后成为困扰民营电视剧制作企业的第三大困惑。西方国家的惯常作法是边制作边播出,以收视率来分析受众口味,及时调整创作状态,并根据收视率的高低来确定一部剧的售价。中国电视剧实行先审查,再制作,收视率调查的滞后对于电视剧的销售价格没有任何意义。他举例说,《激情燃烧的岁月》曾一夜火遍中国,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部剧的最初售价竟然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将版权售卖给了电视台,此剧的影响力是当时的制作者难以预料的。

  研讨会上,李兴国对江苏的 “福纳现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作为“2006中国十大电视制作公司”,江苏的民营公司福纳10年来投资并创作了30余部1000多集电视剧精品,“福纳电视剧”已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品牌。他说,和大多数民营公司一样,福纳在闯荡市场中一定也会有不少苦衷,但相对于国家制作中心,它对市场更加敏感,对受众的反馈更快,希望江苏福纳能为民营影视机构的生存、发展、繁荣趟出一条新路

  日子过得太快了又过了一周。上午去听了个关于福纳的研讨会,全名叫福纳现象与中国新文人电视剧。苏州福纳影视公司,才注意到它出品了不少听过的片子,猪八戒系列的,红粉,干部。其中应该有些精品吧,偶尔也看过几眼这些电视剧。可是和新文人贴不上太大的关系吧,温婉、绮丽、宽和也不觉得。作为民营影视机构,它确实是高产了。 作为文化产业,只琢磨“产业”忽略文化就会钱途无量?

  上午的三个发言1 李兴国的《谈当下中国民营电视的生存和发展》站在大的视角讲,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立足自己的文化上创新。2 周星《多元创作发展与特色坚持之路——福纳电视剧创作的思考》适应时代的消费。3 王甫《改变“视觉偏好”共建和谐文化——对中国电视剧创作中福纳现象的几点解读》够长的名字,他讲的“视觉偏好”让我想起了符号互动论。美国剧集比较善于运用视觉上的效果。

  上午的收获不大,首先福纳出品的电视剧觉得并不好看,而且受众群也不是针对我这个年龄的,反而觉得有些剧目挺低俗的,没什么文人气质的。精品还要等待吧。或者中国的电视剧还在蛰伏期。整体不景气。发展要明实明远明心,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啊。而且这里面有各方的互动。

  看电视的人群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也在减少,作电视的人越来越难了。怎样找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对电视剧的期待也不是仅对审美剧情和角色为中心,而是转向社会生活、自我和归属为中心。怎样培养观众和市场,怎样改变观众和市场都是要考虑的问题。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会有怎样的结论呢?怎样满足中产阶级的心理需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