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芝麻街”制片人支招 发展本土动画也要靠明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10:36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韩璟) 昨天是本届电视节的“动画日”,炫动卡通频道推出“中国经典动画全天大放送”。回顾我们的动画片历史,当年《牧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优秀动画片几乎得遍了世界上所有动画电影节的金奖,骄傲之余却也不免遗憾:齐天大圣、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娃等卡通形象也是家喻户晓,如今的动画片却再没诞生出能够媲美当年的经典。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国际动画市场论坛上,好莱坞动画大片《怪物史莱克》监制、美国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制片人等“洋专家”分析这些卡通形象背后的创意火花,其中不乏值得本土动画借鉴的经验。 有创意:圆球也能逗乐孩子 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纯教化节目很难吸引他们的眼球,但《芝麻街》却用可爱的怪兽来唱歌、讲故事,让孩子们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小时。制片人爱玲·莎曼表示,以大人的视角猜测儿童的兴趣点,往往出现很多偏差,导致儿童动画片里出现老气横秋的“小大人”或极其幼稚的儿童形象,对孩子无法产生吸引力。成功的关键在于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和兴趣所在,大量使用动物造型引起孩子们的关注,用快节奏的视听风格唤起孩子的心理兴奋。“孩子看电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喜欢才去看。即使主角是一个圆球,背景是白板,只要它的形象富有个性,讲起话来童趣十足,孩子们照样能被逗乐。” 如果说《芝麻街》是针对学龄前孩子,《怪物史莱克》则是老少皆宜的成人卡通。其动画监制许诚毅认为,出色的动画技术当然是成功原因之一,但颠覆传统的故事情节更为出彩:王子是卑怯、阴险的,怪物反倒是可爱、善良的,公主一点不美丽,驴子和巨龙能相爱……主人公经历的焦虑、烦恼,对自我的怀疑,以及寻找到自身价值后的快乐却能够打破文化隔阂、引起人类的共鸣。这些精彩的形象成为了新一代的动画明星,继续在全球市场掘金。 缺创意:技术留不住观众 2006年中国电视动画产量已达8.2万分钟,但中国动漫迷的欣赏水准显然提高得更快。国家社科动画课题组负责人郭虹分析,年轻观众对各种风格早已司空见惯,口味越来越刁,鉴于中国动漫的生产水平和消费者的欣赏水平两头的巨大落差,国际水准成了本土作品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 专家分析,每一个动画明星之所以深入人心,最重要的是他鲜明的个性和活跃的生命力。动画明星活在观众心中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某种先进的贴图、或者是某种复杂的技术。当年《三个和尚》这样简单的故事和画面能走向海外,正在于其故事和人物的鲜活;而中国魔幻动画大片《魔比斯环》(blog)遭遇的口碑“滑铁卢”,是由于它在模仿国外动画风格、追赶先进动画技术的同时失去了自身独特的创意和民族文化特色。 正如郭虹所说,中国动画“小修小补无济于事,零星的佳作还是带动不了市场人气,我们需要的,是一次观念、手法、创意、眼光等全方位的脱胎换骨”。 优秀的动画片凭借其感染力可以跨越几十年、几百年,与其一味迎合文化差异巨大的海外市场和口味捉摸不定的本土观众,不如以不变应万变,用优秀的创意来打造更多的本土动画明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