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福纳研讨会-论国产电视剧表述策略的调整与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15:59  新浪娱乐

  内容提要:国产电视剧的表述策略正在发生变易。从演化的趋势上看,已经形成了“看点”投放集约化、价值取向普适化、经典“戏核”演义化和民艺民俗神秘化的策略。这些来源于实践、充满着智慧的表述策略,为国产电视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为民营影视企业在社会转型期的崛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国产电视剧从容面对市场和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电视剧 表述策略 集约化 普适化 演义化 神秘化

  每一部电视剧,都可被视之为作品的主创借助声像面向受众的表述。表述什么?如何表述?直接影响剧作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制作机构的存亡。因此,适时梳理国产电视剧表述策略的变易,深入探究隐藏在背后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不仅有助于电视剧创作论的建设,对于时常处于困惑中的业界人士,也会提供借鉴、引发思考。

  依据本人近年来对热播电视剧(尤其是打上了苏州“福纳”公司印记的数十部、千余集电视剧)的跟综考察,笔者发现,我国当下的电视剧,在表述策略上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或者可以这么说,电视剧的许多主创,正在自觉地调整并努力践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表述策略。经过初步的梳理,笔者以为,国产电视剧表述策略的调整与变化主要显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一、“看点”投放的集约化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也在不可逆转地加快;“提速”于是成了各种媒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火车完成了六次大提速。互联网的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飙升。由此而产生的联动效应,不仅仅局限在生活方式的层面,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以及电视受众期待心理的嬗变,也在产生着潜移默化、指向明确的影响。在当下的话语中,“快捷”是“先进”的象征,“高效”是“优秀”的同义词。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电视剧的主创曾经奉行的“五分钟一个兴奋点、十分钟一次小高潮”的表述策略,已不再能够适应受众的期待。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为了有效地控悬置在制遥控器上的犹豫不决的数以亿计的拇指,在每一集剧作中高密度地投放“看点”,将叙事节奏催上去,成了电视剧的主创不约而同的选择。

  业内人士通常将能够吸引眼球、可望抓住受众的表述元素统称为“看点”。虽然,“看点”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术语,但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正在逐步走向明晰。在视像的层面上,个性突兀的英雄、刚柔相济的美女、风流潇洒的作派、难得一见的景观等,无疑都属于“看点”;在声音的层面上,意味深长的对白,振聋发聩的话语、奇妙精到的声响、勾魂摄魄的音乐等,也被归入“看点”之列。在叙事的层面上,传奇身世、秘密使命、骨肉分离、阴差阳错、好人蒙冤、亲友误会、神怪作乱、高人暗助、疑虑丛生、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忍辱负重、快意恩仇等元素,也都可以拼贴、杂拌成一个又一个“看点”。在大多数受众不愿接受一吟三叹、娓娓道来的传统表述方法的岁月,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如日中天的年代,将众多“看点”高频率地集中投放,无疑是个明智的决策。

  虽然,这一策略的背后,隐含着许多无奈;虽然,作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对于清新淡雅、纯朴自然等传统审美追求的离弃;但是,从市场的得失、制作实体的存亡着眼,“看点”投放的集约化,显然是一条有效的、识事务的策略。例如,在苏州“福纳”公司出品的35集电视连续剧《吕布与貂蝉》(又名《蝶舞天涯》,出品人:陈凯歌、范小天)中,主创所集结的“看点”,类别齐全,品种繁多。其“看点”投放的频率之高,已经到了纷至沓来、令人目不遐接的密度。也正是因为该片的主创成功地实施了“看点”投放集约化的策略,才使得该片始终保持着紧张的、急促的叙事节奏,牢牢地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进而赢得了受众的称赞。

  俯瞰当下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并未出现由疾变缓、走向从容的迹象,进一步的“提速”仍然是主流社会的期盼。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与时代语境中,“看点”投放的集约化策略,必将被更多的电视剧主创所吸纳,并由权宜之计演变为一条主导性的策略。

  二、价值取向的普适化

  每一次艺术表述,无论主创初衷为何、承认与否,都会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而艺术表述的价值取向,从来都是评论家、理论界密切关注的焦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些人总是用“先进性”、“导向性”、“深刻性”、“典型性”甚至“革命性”与“党性”等尺度来审视艺术品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的主管部门,也已习惯用经年不变的标准来评判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并以评判的结论来宣判包括电视剧在内的艺术产品的生死去留。长此以往,人们难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来:艺术家和制作方看来是需要对主流意识形态负责的,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么没有谁对艺术家、制作方的得失存亡负责呢?由于社会责任和生存状况长期不能获得统一,由于“担当”与“效益”总是不能形成正比,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艺术家、制作方与批评家、理论界互不买账,创作界与“守门人”关系紧张、彼此埋怨。

  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人们对于艺术产品的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其认识的提高起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中,必然产生开放的价值体系和多元的价值取向。现代的、传统的、先进的、基本的、精英的、大众的、主流的、小众的、核心的、边缘的价值取向,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产业有别与文化事业。前者只能以市场为导向,否则就不能叫产业;而后者理当获得政府的常年资助,否则事业很难发展。文化产业有理由拥有更加多元的、有别于文化事业的价值取向。而不论产业、事业“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有悖于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一定是行不通的。其三,人们正在认识到,在艺术表述中显现的价值取向,有可能是表述人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有可能是主创人员“责任”与“担当”的显现,但更有可能是一种基于利弊权衡的、目的性明确的选择。产生于农耕时代的“文如其人”的说道,并不完全适用于对当代艺术产品的评判。正是基于上述三点认识,许多电视剧的主创,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作品的成活率,最大限度地拓展电视剧艺术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把价值取向的普适化,不约而同地确定为艺术表述的另一条策略。

  纵观苏州“福纳”公司10年来投拍的30多部1000余集电视剧,其价值取向大多为惩恶扬善、兴利除弊、褒奖诚信、讴歌正义、关爱生命、同情弱小、笑傲人生、娱乐大众等。尽管这样的价值取向,与先锋性、先进性、引领性、现代性、深刻性若即若离,甚至有意识地保留着一定的距离,但是,由于选择的取向并没有突破法律及道德的底线,与当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构成冲突,因此,打上“福纳出品”印记的电视剧,成活率非常高,普受欢迎的剧作也很多。2005年,该公司制作了一部名为《花落有声》的长篇电视剧,详尽而生动地表述了一位无臂男孩在好心人及社会的关爱下,找回自尊、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该片的如期面世与普受赞誉,充分显现了一家民营制作公司在价值取向的选择、舍取上的清醒与成熟。

  依据笔者对“以人为本”、“多元共生”、“建立和谐社会”等主流话语的解读与体会,或许可以作出这样的预测:电视剧的主创普遍采用价值取向普适化的表述策略,必将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趋势。

  三、经典“戏核”的演义化

  演艺界的老人常常把“抱戏核”、“沥戏胆”视为写戏、导戏及演戏的秘笈与要务。所谓“戏核”或“戏胆”,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指剧作当中最有戏、最要紧的人物关系和最关键、最出彩的故事情节。结合西方文论家在上个世纪提出的“母题说”、“原型说”和“叙事功能说”,人们发现,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戏剧作品,往往都是一些经典“戏核”的一次次敷衍、铺陈,一回回演绎、变奏。

  中国人向来有“听新书、看熟戏”的传统。对于广大的电视剧观众尤其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观众来说,这个传统仍然在传承。一般说来,电视剧的主要受众,并不拒绝似曾相识的人物关系,只要这个关系确实“有戏”;也并不拒绝期待之中的故事走向,只要这个走向确有“看头”。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与底层受众的知识水平有关,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审美惯性也有关。如果从教科书中长期坚持的某些说道出发,这一现象确实是很难解释的。但是,许多成功的范例一次次告诉业界,在为“抢夺眼球”而愈演愈热的媒体“百团大战”中,经典“戏核”的精彩演绎与合理铺陈,无疑是赢得这场“大战”的法宝之一。大概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电视剧的许多主创,开始关注经典“戏核”、挖掘经典“戏核”、演绎经典“戏核”,并把经典“戏核”的演义化确定为打开市场、争取观众、指导电视剧创作的又一条表述策略。

  由福纳公司总裁范小天任总制片的《萍踪侠影》(2002年),表述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发生在中原、发生在武林门派之间,但它的“戏核”却来自莎士比亚,来自的脍炙人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视剧《萍踪侠影》向我们展示的那段荡气回肠的武林奇缘和跌宕起伏的爱情传奇,显然是一个外域经典“戏核”成功演义的结果:因为两大家族之间世代积淀着仇恨,两个年轻人想爱但不敢爱,想爱又不能爱,最终上演了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悲喜剧。该公司投拍的另一部长篇电视剧《红粉》(导演:范小天 王永),其“戏核”同样有出处。美誉度很高的苏童的同名小说以及李少红当年执导的同名电影,为十多年后出现的电视剧《红粉》的热播,在受众期待心理的层面上,作了旷日持久的铺垫与准备。

  批评界有人认为,频繁演义经典“戏核”,体现了主创的懒惰,是创造力低下的表现。其实,这个判断并不准确。首先,任何一个策略都是理性与心智的产物,都是相关人士审时夺事、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艰难抉择。表述策略有对错之分,表述策略有高下之别。但检验对错高下的标准,只能是创作实践与播出效果。即便被实践证明是一条不适时宜的策略,也与懒惰无涉。其次,从操作的层面上看,要想成功地演义经典“戏核”,其创作上难度其实是相当大的。经典“戏核”的演义同样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依据笔者的初步研究,演义经典“戏核”难度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其一,如何将外域的、古代的“戏核”自然地、顺畅地本土化、当下化,进而实现不露痕迹、浑然天成的“拿来”与“再造”?其二,在添加人物、呈现“前史”、节外生枝、拓展情节等过程中,怎样做到既合情又合理?这些问题,并非初入道的写手就能够解决的。

  严峻的市场告诉我们,在演义前人缔造的经典“戏核”的时候,只有合理地拓展“戏核”,创造性地丰富经典,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先辈前贤的表述初衷,其演义才是成功的。否则,难免遭遇“东施效颦”的讥讽与斥责。

  四、民艺民俗的神秘化

  民艺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的有机构成。由于民艺民俗天生具有的传奇性、表演性和仪式化的特质,所以一段时期以来,频频受到电视剧编导的青睐。例如,电视剧《大染坊》的主创,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民间的染织技艺。电视剧《紫玉金砂》的主创,详尽细腻地表述了传统的制壶工艺。而《青花》、《神医喜来乐》等热播电视剧的主创,都在剧作中展呈了烧制瓷器、炮制中药等民艺民俗。

  为了进一步增强民艺民俗对电视剧观众的吸引力,进一步借助民艺民俗提升电视剧的收视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电视剧的主创,都把对民艺民俗的表呈与述说,从传奇化引向了神秘化的道路。或者可以这么说,对民艺民俗的神秘化表述,已经演化为国产电视剧的第四条表述策略。

  野史比正史流传广,秘史比传奇更有趣。这是众所周知、无需求证的事实。个中原委无疑在于,较之于正史、传奇,野史、秘史更具有神秘化的色彩,而神秘的东西更容易引发人们的“窥视欲”。因此,在电视剧中添加一些神秘元素,将本来就具有传奇色彩的民艺民俗神秘化,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在“福纳”出品的多部电视剧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一策略的成功运用。早在1996年,“福纳”公司就投拍了一部名为《太极宗师》(出品人:范小天)的长篇电视剧。该剧以太极传人为主要人物,以损毁与保护太极秘笈为中心“动作”,以弘扬太极文化、传承太极精神为剧作的主旨,将门派各异的太极拳法表述得出神入化、诡异多端、精彩纷呈。显然,片中的太极传人、太极秘笈、太极拳法以及太极文化和太极精神,均已被神秘化了。也正是借助神秘化的表述策略,使得该剧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在天津播出时甚至创造了收视率高达52.03%的奇迹,为创立不久的“福纳”公司赢得了“第一桶金”。在该公司着力打造的“猪八戒系列”的神话电视剧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主创对于民艺民俗的众多品种和若干样态的神秘化的表述。

  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利用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今天,在各级政府及民间团体的“申遗”热情日益高涨的年代,民艺民俗将更多地出现在国产电视剧中。因此,民艺民俗的神秘化,也必将成为更多的主创自觉选择的电视剧表述策略。

  综上所述,自1990年代以来,国产电视剧的表述策略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易。从演化的趋势上看,已经形成了“看点”投放集约化、价值取向普适化、经典“戏核”演义化和民艺民俗神秘化的策略。诚然,对于全面提升电视剧的艺术品质,对于着力打造电视剧艺术精品,上述表述策略并非完全适用;诚然,着眼于更高的目标和更加久远的将来,上述表述策略也还有待商榷、待完善之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文中所论及的表述策略,为国产电视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为民营影视企业在社会转型期的崛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国产电视剧从容面对市场和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雄厚的基础。

  专攻传播思想史的彼斯特教授说过:“交流是没有保证的冒险。凭借符号去建立联系的任何尝试,都是一场赌博,无论其发生的规模是大还是小。” 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目前仍处于草创阶段。对于影视制作机构而言,每投拍一部电视剧,几乎都意味着一次赌博,甚至是一场豪赌。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那些来源于实践、着眼于生存、充满着智慧的表述策略,尤为值得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