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旗袍军装包裹下的爱情 评福纳新剧《红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16:09 新浪娱乐
内容提要:电视剧《红粉》是福纳公司2007年初推出的力作,号称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解放军改造妓女的电视连续剧。改造妓女线索的加入,是小说原著到电视剧质变过程中最典型的一处增补,然深究其戏剧内核,仍是爱情的主题。本文在“从小说到电视剧”和“旗袍军装包裹下的爱情故事”两方面评点该剧,分析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情节线索、间离叙述策略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小说红粉;人物塑造;情节线索;间离叙述策略 一、从小说到电视剧 《红粉》是著名作家苏童的代表作,改编文学作品在福纳历史上已不是初为,之前有过收视率优异表现的《新乱世佳人》就改编自黄蓓佳的小说。把一个三万字的小说扩充为33集的电视剧,很自然牵涉到故事容量的问题,电视剧《红粉》将老浦与秋仪的爱情作为一条线索,同时加入以韩大鹏为代表的政府力量对妓女的改造这条线,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情节点。在具体改编过程中,创作者们从以下几点完成了从小说到电视剧的飞跃。 首先,由个人塑造到群像塑造。苏童的原作只有三个主要人物:公子哥儿老浦、妓女秋仪和小萼,主要的故事也都是围绕这三个人物展开;电视剧则又增加了妇女教养所所长韩大鹏,医生郑敏,表面革命先锋实则反动特务的任来喜,美丽善良却无奈下做过错事的方蔚茹,以及次要人物妓女佩芳、慧珠、瑞凤(原作中有该人物,电视剧中重写了其性格),还有管制人员小崔等。这些人物在电视剧的一开场就有明显的阵营分野:妓女作为旧社会遗留下来产物,是新社会的毒瘤,是被改造的对象;而以韩大鹏为首的教管人员,任务就是割除毒瘤,把这群妓女改造为社会主义新人,让她们在人格上融入新社会是他们的最高目标。这就显现了电视剧作与原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差异,小说更注重个性人物的建构,当然,这并不是说电视剧忽略了人物的性格,电视剧是在群像中凸现主要人物的性格魅力。单就妓女群体中的各个人物来说,秋仪高洁刚烈,出淤泥而不染;小萼天真刁钻,好吃懒做;佩芳争强好胜;慧珠软弱单纯…… 其次,由圆形人物到扁型人物。福斯特提出了小说中圆型人物和扁型人物的概念,圆型人物的性格是立体丰满的,各个侧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扁型人物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和素质塑造的。” 苏童的小说所呈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具有反复阐释的可能性。电视剧作则责令每个人物围绕自己的终极目标展开行动,秋仪全部的思想和行动是“我要和老浦在一起”,老浦的就是“我要和秋仪在一起”。主要人物中,韩大鹏的性格是有变化发展的,但仍不能称之为一个圆型人物,他的性格发展更多是作为一名革命者的成长。就人物性格设计来说,电视剧作中的几位主人公性格较之于原著小说中的,都有改变。秋仪在小说中个性泼辣要强,电视剧则突出强调了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对爱情的坚贞,对邪恶力量(任来喜)的不屈,对姐妹的关爱,对弱小生命(劳改农场的小狗)的同情;小萼在小说中浑浑噩噩、好吃懒做,深受旧社会习气的浸染,电视剧除保留了她的好逸恶劳外,还发掘了她身上的天真和随波逐流,到剧集的后半部分,她举止乖张,令人不可理喻,都极大丰富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小说里的老浦就是个最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电视剧则将他性格中绵软的一方面放大,另外以重情重义来赋予他在与秋仪的爱情中的忠贞地位。在此,笔者还想提及电视剧中加入的另外一个人物——方达生。这是一个典型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无性格人物,他的存在,就是为老浦与秋仪的爱情人为设置的障碍。较之时代、社会层面的阻隔,他的阴险狡诈显得空洞苍白且毫无说服力。总之,由圆型人物到扁型人物的改写,虽然人物的审美价值降低,但扁型人物更适合于电视传媒的传播特性和信息接收环境,以及一次性“阅读”的收视方式。 再者,由单线叙事到双线聚合情节。原著小说中人物集中,故事顺序讲述了妓女被抓,秋仪逃脱,小萼接受改造,秋仪投靠老浦,秋仪遁入空门,小萼与老浦结婚,秋仪嫁人,老浦贪污被枪毙,小萼远走北方,秋仪收养老浦儿子。电视剧将小说中秋仪与老浦的故事提炼出一个忠贞不渝的爱情内核,并以此轴线结构故事,另外加入了妇女教养所的戏份,把新中国改造妓女这个政治事件引入进来。在小说中,时间的定位主要依据文字性的交代:“一九五零年暮春,小萼来到了位于山洼里的劳动训练营。”“到了一九五二年的春天,小萼被告知劳动改造期满,她可以离开劳动营回到城市里去了。”“一九五二年老浦的阔少爷的奢侈生活遭到粉碎性的打击,浦家的房产被政府没收。”“一九五三年冬天,老浦和小萼的婚礼在一家闻名南方的大饭店里举行。”“到了一九五四年,政府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妓女不再心存芥蒂,专门为妓女开设的劳动训练营几乎全撤销了。”“昔日翠云坊的妓女大多与老浦相熟,一九五四年三月的一天,她们相约到旧坟场送老浦最后一程。”“小萼跟着又一个男人去了北方。这是一九五四年的事。” 在这里,只有人物和故事,社会环境是置于后景处的,遥远模糊。在电视剧中,故事情节与历史事件齐头并进,“历史事件作为有定性的情境,积极参与到虚构故事中来,时刻制约着情节的走向,引发剧中的矛盾冲突。” 整部电视剧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雄浑的男中音:“苏城军事管制委员会(第29号令)妓院乃旧统治者和剥削者,摧残妇女精神与肉体,侮辱妇女人格的封建制度残余……决定封闭一切妓院,全市统一行动,立即执行!” 伴随着字幕显示。开篇即点明了该剧的主旨之一:妓女改造,随即是四个表现解放军查封妓院的短镜头。而接下来是老浦载着秋仪看完电影归来,乐声悠扬,细雨朦胧,浪漫爱情的调子旋即凸现。下面,以表格交待剧中虚构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历史事件线索故事情节线索 新中国成立,取缔妓院。老浦向秋仪求婚,秋仪回妓院取东西,同姐妹们都被抓去教养。 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老浦千方百计探视秋仪;秋仪多次出逃;韩大鹏认定老浦为特务,秋仪是顽固分子。 妇女教养所中,昔日的妓女治病、学文化、学劳动技术。通过盘尼西林事件,韩大鹏对老浦态度有所改观,小萼好吃懒做的毛病暴露无疑;老韩同小萼结婚。 妓女改造结束,政府分配工作。老浦破产;秋仪因过失纵火被判刑,去劳改农场服刑;老韩担任法院院长,小萼好逸恶劳,不工作,两人离婚。 三反五反运动。任来喜迫害老韩,老韩到农场工作,同郑敏结婚。 反右运动。小萼投靠老浦,为满足她的私欲,老浦因贪污被劳改,也来到农场,与秋仪两人终于相会。 三年自然灾害。劳改农场发生瘟疫,老浦、秋仪、老韩、郑敏共同对抗,成功;老韩与老浦把酒畅谈。 反右倾运动。任来喜再次迫害老韩,老韩被下放大西北劳改;老浦秋仪获释,照管老韩和小萼的儿子。 文革前夕。任来喜疯狂迫害老韩、秋仪等人;郑敏为救逃逃溺水身亡;任来喜被揪出,是深藏的特务;任纵火,老韩为救人牺牲。 新时期。年迈的老浦、秋仪、小萼、慧珠一行人漫步草地;逃逃长为一名新时代军人。 另外,电视剧作还隐隐有一条反特线索,剧集前半部多次出现发送电报的特写场面,但很可惜,没能够与两条主线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不得已仓卒收尾。 最后,由内部动作到外部动作。小说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塑造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读者面对一个个背后充满能指、所指的符码,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将语言文字加工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而电视剧是典型的视听声画艺术,观众看到的、听到的是一个个具象的形象。相对于原作中重视内心冲突和个人冲突,电视剧弱化了人物的内心冲突,同时增强了个人与外界这一层面的冲突。这样一番改动,巧妙地将内心冲突外化为戏剧动作。别林斯基有一句话:“人是戏剧的主人公,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 老浦和秋仪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发生在他们身上所有事情的源头;老韩思想忠诚但头脑简单,总有过激的举止行为,这就注定了老韩一直“屡犯屡改,屡改屡犯”。性格决定了人物的一举一动。 二、爱情故事的“远距离”观赏 电视剧《红粉》是一场华丽的“旗袍秀”。虽然在第一集,妓女群体就进入妇女教养所开始改造生活,剧作者硬是以建国初期物资匮乏为由,让她们身着各色旗袍,愉悦观众视觉到第二十三集她们成为轧花女工。有关于历史真实与戏剧真实的讨论已经泛滥,我们在此只就本剧而言,不管黄军装还是花花绿绿的旗袍,都是裹在电视剧爱情内核外面的一层物质存在。坚贞不渝的爱情,是本剧着力突出的层面,另外一条叙事线索——妓女改造的加入,不仅符合了当下通俗电视剧主旋律化的大趋势,而且在深层策略上表述了老韩对于爱情的态度转变,鄙视——不理解——探究——思考——认同,这一点又侧面佐证了全剧的爱情主旨。 爱情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由来已久。电视剧的类型生产策略近年来也颇为风行,虽然划分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可以注意到,如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军旅题材剧、古装武侠剧,都不同程度融入爱情元素。爱情是人类所有永恒情感中最为美好的一种,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认为爱情是具有“超越”功能的人类情感。电视剧《红粉》用爱情织就了一张结构全篇的大网。一开篇老浦与秋仪朦胧细雨中浪漫的单车红伞之行,当即点明这一点,他们刚刚看完的正是经典爱情影片《魂断蓝桥》。随即政府查封妓院,收容教养妓女,两人分离。就整部戏来说,这次被迫分开是之下所有故事发生的依据,它“把主人公的生活推向混乱,激发起一个自觉的欲望,力图找寻他认为能够整饬这种混乱的东西,并为得到它而采取行动。” 老浦和秋仪为了雨夜的约定,为了彼此相守,一个千方百计营救,一个想尽办法逃出。后来,老浦甚至为秋仪而到劳改农场。这些举动正是他们“整饬混乱”,以达到自己理想秩序的途径。 现代大众传媒的收视主力,是浸淫在视听媒介信息中长大的一代。其中,电视毫无疑问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媒介。“电视机已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成为在大多数时间解说最多故事的那个叙述者。” 面对这些“被培养”的观众,故事的讲述方式超越故事本身上升至第一重要的位置。观众的主体意识被再次得以强调。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早在古希腊,就有了主体性思维的萌芽;黑暗的中世纪,人的主体性被神学家推向天国,交与上帝;经过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主体性渐渐确定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但主体的极度扩张又诱导人类走向自我毁灭,在后现代看来,现实恰恰在解构着主体性,虚无主义泛滥;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提出,摆正了主体在主客体间认识关系中的位置。主体性意识凸现,现代影视观众到了由“凝视”向“浏览”转变的过程。回到电视剧《红粉》,旗袍军装的物质外壳谋略与观众的主体意识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谋——这是一个远离现代的爱情言说。相较于影视作品中展现的发生在当下的爱情故事,观众可以站在一定距离以外观赏并且思考这则旗袍军装包裹下的爱情寓言,这也就是“使人们对对象物产生陌生感的同时认识它” 。这段陌生之感氛围的营造,不仅依靠距现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更凭借了剧集中众多匠心独具的叙述策略。 首先,全剧多次出现老浦与秋仪细雨朦胧中单车红伞的闪回。以第二十七集为例,老浦和秋仪都在农场接受劳动改造,两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依相守。老浦夜里抚摸枫叶和两人在石场艰难爬向对方两场戏,都插入了这个闪回。虽然这些闪回不承担叙事上的讲述功能,即没有任何新信息的传达、新剧情的延展,但在人物的历史和情绪的风格上却非常必要,它们制造了一种间离效果,能让观众从剧情中跳出来,暂时脱离故事幻觉,进而展开自己的思考。这场单车红伞的戏,在开篇出现时,是处在整个故事发展的正常时序里的,同其他场景一样,是正常的色调,而作为闪回出现时,它置于故事时序之外,而且画面影像被做旧,呈现灰暗的调子,只有那把红伞依然鲜亮,使回忆有了一种诗意的氛围。这个闪回的场景在色彩、影调、时空、情绪等方面都与当下正在进行的剧情有鲜明的对比。纵观全剧,这个场面的闪回贯穿始终,最终形成了一种风格——唯美。 第二,不完整场景的建构。这里论及的场景是指拍摄时人物表演故事的空间,而非形成影像后讲述故事的单位。电视剧《红粉》中,前半部分得主场景是妇女教养所,后半部分的主场景是劳改农场,还在不同时段辅有老浦家、方达生家、老浦后来居住的房子、以及街巷外景等场景。剧中场景拍摄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完整,比妇女教养所老韩的办公室(图一)、禁闭室(图二)、方蔚茹的家(图三)、老韩和小萼在法院的宿舍(图四),(俯视图) 图中虚线代表场境里不出现的部分,即摄影机的活动区域,观众能够看到的是在场景中的演员和其他三面墙。拍摄时摄影机活动在第四堵墙处,观众观赏时经由摄影机视角同化的作用,便也处在了第四堵墙的位置,这就限制了观众的视阈,使他们永远只能在局外清醒地看戏。另外,不完整场景还可以有效规避镜头画面的跳轴问题。 第三,利用伏笔。第十五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萼好大喜功,缝麻袋用的是单针大线。很明显这是一处伏笔,可这个伏笔的交代却到了二十四集,抗洪抢险中,这匹麻袋才露出马脚。另外,任来喜也是一个巨大的伏笔。一开篇查封妓院时,他的行为举止就有可疑之处,妇女教养所中,对秋仪百般刁难、引诱,十一集中对秋仪欲施不轨,被老韩抓到后,将其开除。任来喜是剧作者给观众预设的一个坏人,对于这个人的信息,观众一直比剧中人物知道得多,所以第二十四集中,他再次出现,就完全是观众意料之中的事情了。这几处伏笔都是需要观众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思考才能够解决的,否则第一处伏笔变成了冗余信息,第二处也会显得突兀。 该剧从2006年9月6号开机到2007年元月最后制作完成,仅用了四个月时间,效率不能说不高。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电视剧《红粉》”,马上会85400篇相关网页显现,影响不能说不大,这些事实显示了当下民营力量在电视剧生产制作上不可小觑的力量。笔者仅以此文对福纳新剧《红粉》所作的个案分析,对这支新生力量给予理论上的支持!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