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全国广掀热播风潮 真情“十感”话《荣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10:44  新浪娱乐
全国广掀热播风潮真情“十感”话《荣归》(图)

《荣归》剧照一

全国广掀热播风潮真情“十感”话《荣归》(图)

《荣归》剧照二

全国广掀热播风潮真情“十感”话《荣归》(图)

《荣归》剧照三

  新浪娱乐讯 7月23日晚,在全国广掀热播风潮的电视剧《荣归》率先在两家卫视划上了完满的句号。对我来说,除了持续9天的失眠之夜宣告结束以外,几篇有感而发的博文也在心中渐渐成形。像所有被《荣归》感动过的观众一样,我也不记得自己到底流过多少眼泪。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感动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荣归》讲述的是一对失散了50多年才得以骨肉团聚的暮年兄弟,在香港回归前后的10年间,面对种种人生考验“同携手、共进退”的感人故事。编剧有意把兄弟二人设置在大陆和香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并故意拉开他们的社会地位,以此为加剧戏剧冲突和“香港回归祖国”的暗喻埋下伏笔。正如监制李少红(blog)先前说过的:“我们是按照文艺片的拍法来拍这部剧的——主打情感牌,可以说从编剧、导演到我们演员的整个‘创作流水线’都在情字上下足了功夫。”事实上,《荣归》一举赢得全国观众的满堂彩,恰恰说明“情到深处见真心”。为此,笔者总结了“十感”(也是实感),算是对《荣归》的一点粗浅解读吧。

  一、归属感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落叶归根”的归属感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李国凯之所以不停地寻找大哥,在生病期间坚持在国内做手术,甚至到最后愿意捐献一半财产给国家……其实都是这种归属感的作用。李奕最初到香港发展,一心要为13亿内地人争口气;可是当他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香港人的后代时,他的归属感一下子瓦解了,他怒不可遏地在香港街头“痛斥”父亲……当然后来经过反思,清醒的李奕最终还是选择回家向父亲认错,并在地产领域大展拳脚,因为李奕找回了失落的归属感——内地与香港本来就是一家人。看似叛逆的明思,16岁就与外国老师私奔,可是经过痛苦的情感经历之后,她最终还是从患得患失的爱情迷梦中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

  二、优越感

  这一点在李明捷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与苏冬第一次在击剑馆见面时,便把香港人的优越感暴露无遗。“听口音,大陆人吧?”不过这种优越感很快被苏冬“武力镇压”;即使在金融风暴中因投机而翻船后负债8个亿,面对堂兄李奕的劝解时,李明捷的优越感丝毫没有减少:“你给我闭嘴,大陆佬,你连挑战我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当李明捷来到内地准备东山再起时,他所经历的种种酒宴应酬却让他作为香港人的优越感一点点丧失。相比起来,李国凯夫妇在处理这种优越感时的低调,也从侧面印证了成功富豪的过人品质。至于经常往返内地香港的地产商人崔百全“南北通吃”的优越感,则需要观众从他诚恳谦虚的言语间仔细品味才会体会到。

  三、危机感

  这一点在剧中随处可见,金融风暴等社会危机,使得所有香港人都诚惶诚恐起来,有人在这场危机中移民国外;有人在这场危机中失去身家性命;像李明捷这样因投机而破产的商人同样比比皆是。而剧中主人公的家庭危机更是一幕连着一幕:李国凯被女儿前夫以裸体画敲诈1000万;李奕因炒股损失20万差点去卖肾;李明捷在内地经商险被告上法庭;李明思患上厌食症;李家上下遭劫匪绑架;李国凯身患血癌……当所有的危机在全家人的齐心协力下一个个化解,无论是剧中的人物,还是戏外的观众,都意外地发现:亲人才是陪伴自己渡过各种人生难关的坚强后盾。

  四、责任感

  剧中那段50年前的回忆,让观众看到了李国荣儿时作为哥哥所担负的责任感,他把抢回来的半块红薯都给了饥饿的弟弟,自己却依然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时光流转,当李国凯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观众从他的言行间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责任感的痕迹:“作为李国凯家的女人,唯一的职责就是享福。”即使检查出身患血癌,李国凯依然坚持要回公司上班,“如果媒体知道我生病,荣凯集团的股份就会下滑——我要对那些买我股票的股民负责任。”当李国荣心怀好意地帮走投无路的阿媚出主意,却遭到对方的质问:“你是我什么人啊?凭什么指责我,我的事不用你管。”其实这恰恰表现的是李国荣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从来对生意都不感兴趣的李明浩,也在关键时刻萌生出家庭责任感——为振兴外公的鞋厂而放弃教书的爱好。

  五、荣誉感

  戏中,《荣归》的荣誉感首尾呼应。在第一集中,内地观众在收看香港回归直播时的群情激动,十三亿观众欢呼沸腾,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荣誉感中。而在全剧结尾,在鲜花和祝贺声中,李国凯夫妇作为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港商代表,激情澎湃地踏入人民政协礼堂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国宴,其荣誉感溢于言表。戏外,在几家知名网站的贴吧和评论区,有网友做了“大家看完《荣归》是不是有一种民族荣誉感”的调查,结果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和回应。

  六、信任感

  李国凯因岳父遭上任司机绑架而遇害,从此定下家规,司机不可以登堂入室,不可以与佣人一起进餐,就连解手都要去外面的公用卫生间。但是在全家人遭劫匪绑架的生死关头,却是司机蔡智勇挺身相救。当听到蔡智勇说:“我就是想让您明白,不是所有的司机都是坏人。”李国凯终于决定改变家规,“你今后可以到室内用餐,也可以用工人的卫生间,我们的生活中都需要信任。”这意味着主仆之间的信任感重新得到建立。除此外,剧中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的信任更是俯拾皆是,在此不一一列举。显而易见,人与人之间只有充满信任,这个社会才可能真正走向和谐。

  七、愧疚感

  剧中人物的愧疚感也有多处,其中有两处最惹人落泪。一处是李奕得知身世失踪一段时间后,回到北京家中向父亲道歉。李奕一直在自责,但是李国荣一时没有回应,最后李国荣走到李奕身边,轻声问:“吃饭了吗?”李奕愧疚地答道:“没有。”接着李国荣侧身离开房间,虽然没有进厨房的镜头,但是观众都看得出他是为儿子做饭去了。那份博大深沉的父爱顷刻间漾满了小院。另一处是最后一集,李国凯告诉李明捷:他欠银行的8个亿负债已经替他还完,他名下的几处房产价钱也升值了一倍,而且顾及到他那孤傲的自尊心,知情人只有苏冬一个。那一刻我从李明捷的眼里看到了他内心天翻地覆的震动,他的愧疚化成了“不轻弹”但却不能自已的泪水。虽然李明捷口中只有“谢谢”两个字,但是我知道,那是胜过千言万语的两个字。

  八、负罪感

  在观众尚没看到李明捷被现实挫败的情节之前,有负罪感的人物怕只有李明浩一个人。在李明浩小时候,他和富翁外公张百龙遭绑票,结果明浩获救,外公被害。自此明浩变得寡言少语,内心背上沉重的负罪感。外公在临死前把遗产都留给了明浩,而这却成为弟弟嘲笑他的借口。随着剧情的推进,一贯视哥哥为“寄生虫”的明捷,在金融风暴中因投机失败而负债8个亿。虽然惨遭失败,但是他拒绝一切帮助,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全家人,尤其是父亲和妻子。经过四年的生活磨砺,从不服输的李明捷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固执带给亲人们造成的伤害,越来越清晰的负罪感,终于让他成为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九、紧迫感

  紧迫感在这里并不是指戏中的节奏感,比如李国凯全家遭绑架一场戏,虽然情节扣人心弦,但并非我所说的紧迫感。我说的紧迫感是指戏中人物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比如李国凯在手术前依然疯狂工作:“我要追回我们(因金融风暴而损失掉)的时间,我要在我离开前,让荣凯集团的股价恢复到1997年的最高值。我要对买我荣凯股票的股民负责任……”再如李国荣在为弟弟捐献骨髓后醒来的第一时间,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国凯怎么样了?”当得知弟弟还在昏迷中时,老人家顾不得自身还在休养中,匆匆坐着轮椅奔向弟弟的病房——这正是对生命的一种紧迫感呀。

  十、使命感

  “(照顾好你这个弟弟)这就是爹妈交给我的使命。”这恐怕是全剧中最震撼我的一句台词了。当然,使命感在剧中还有更为高尚的诠释。地产大亨李国凯视“能在中国各地看到万家灯火”为使命(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笔者真希望当今的城市房价能削减一半,这样李老板的梦想可能真的会提前实现);年轻一代视超越父辈的卓越成就为使命……而在戏外,制片人李小婉(blog)表示:“如果不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题材产生的使命感,也不太可能汇集两岸三地四位“荧屏皇帝”和众多明星,自然更谈不上《荣归》这部广受好评的好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